在网络上发布不实言论违反什么法律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7-31 02:16:37 429 人看过

在互联网络中发布不当、不实的言论和信息可能会引发诸如诽谤罪、侮辱罪这样的法律纠纷,但是,如果这些虚假信息并未对社会及他人产生较为严重的不良后果,那么它们并不符合刑法中关于犯罪的定义与界定标准。

然而,若是仅仅涉及到常见的言语挑衅、污蔑行为,那就应当按照现行的民事法律法规来进行相应的裁决与处理。惟有当传播的谣言致使受害者的心理健康遭受重创、日常生活受到重大干扰,同时还有确凿的证据表明这一点时,这位受害人才得以向当地的司法机构提起正式的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5月22日 09:4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网络发布言论侵害他人权益怎么赔偿?
    网络上每天都有发布言论,如果说遇到有人在网上发布言论侵害了自身的权益是可以要求对方承担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精神损失等法律责任,至于具体的赔偿数额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网络发布言论侵权行为发生的话,作为被侵权人首先要明确网络发布言论侵害他人权益是需要承担责任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网络发布言论侵害行为可能会侵害公民的人格尊严,此外,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当你确定对方的行为属于侵害你的人格权时,此时就应该收集相关的证据,例如保留发布言论网页截图,网站域名等等,收集到相关的证据后可以根据情况进行维权。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造成严重后果的,人民法院除判令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外,可以根据受害人一方的请求判令其赔偿相应的精神
    2023-04-30
    331人看过
  • 在网上发表不当言论会怎样
    一、在网上发表不当言论会怎样在互联网平台上发布不适当的评论有可能触发法律层面的惩戒,具体的惩罚程度将会视乎言论的性质以及其严重性而有所不同。下面,我将对此进行更为详尽的阐述:依照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若是发表的言论具有恶意且引发了不良影响,那么当事人就有可能面临治安管理处罚,例如拘留或者罚款。另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条款,若言论涉及到对他人的侮辱、诽谤,或者散播虚假信息,并且情节较为严重的话,当事人则有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甚至剥夺政治权利等刑罚。除此之外,如果有人通过网络平台实施辱骂、恐吓等行为,且情节恶劣,严重破坏了社会秩序,那么他/她就有可能被认定为寻衅滋事罪并接受相应的法律制裁。同样地,如果有人故意编造或者传播虚假信息,导致了严重的后果,那么他/她也有可能面临更加严厉的刑事处罚。最后,如果言论涉及到扰乱公共秩序或者侵犯人权等问题,那么当事人也有可能
    2024-07-05
    374人看过
  • 发布反动言论应该如何举报?
    发布反动言论有义务向公安机关进行举报。举报的方式主要是电话举报、信函举报和当面举报三种,现在互联网络形成一定规模后,网上举报又成为一种新型的举报方式。举报人可以用信函、电话、电报、电传,也可以到各级公安机关的举报中心来当面举报,还可以按照举报人的意愿预约举报的时间、地点、方式接受举报。利用互联网散布反动言论,危害国家安全网络信息量巨大,但是其中内容良莠不齐,有很多腐朽没落的思想文化混杂其中,非法分子往往利用互联网的这一特点散布传播非法消息,通过技术软件进行造谣,煽动,影响社会稳定与民族团结。大学生是一个易于冲动的群体,容易被冲动控制情绪从而被非法分子利用,相信谣言或被腐朽文化逐渐侵蚀,影响正常的思维方式,从而在网上利用互联网散布反动言论,增强歧视和仇恨,影响社会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九条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
    2023-07-04
    325人看过
  • 网络上发表不当言论会被判刑吗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在网上发表不当的言论如果捏造、虚构事实侮辱、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会构成犯罪,可能被判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网络言论侵权要到哪个法院起诉网络言论侵权给当事人带来的损害不可估量,此时作为受害一方肯定想到法院起诉维权,通常侵权案件的法院管辖地为侵权行为地、被告住所地。我国民事诉讼法律对于侵权案件的地域管辖,秉持的原则是:侵权行为地、被告住所地。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2023-06-12
    355人看过
  • 散布网络谣言触犯了什么法律
    散布网络谣言触犯的法律是治安管理处罚法,严重的触犯刑事犯罪,涉嫌构成中国《刑法》中的诽谤罪,按照法律有关规定,网络造谣行为通过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点击率和转发量达到一定数量,达到法律认定情节严重的情形,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六)偷窥、偷照、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一、网络谣言有什么危害其一,加剧社会恐慌。网络谣言传播
    2023-02-16
    425人看过
  •  有人在网上发布要人肉的言论,如何应对?
    如果您遭受网络欺凌或诈骗,可以向当地网络监管部门报案,电话为110。同时,您也可以向网络提供商要求删除相关内容,否则可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网络提供商承担侵权责任。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帮助,可以向当地网络监管部门报案,并请求他们进行立案侦查。报警电话为110。以要求网络提供商,频闭所发表的文字,封其所使用的号如果网络提供商不消除,你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网络提供商承担连带的侵权责任。网上威胁人肉怎么办?网上威胁人肉的行为是一种严重的人身伤害行为,可能导致受害者的身心受到极大的伤害。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此类行为可能构成诽谤罪、寻衅滋事罪等罪名。针对网上威胁人肉的行为,我国《刑法》规定了相应的罪名。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诽谤罪是指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规定,
    2023-10-16
    413人看过
  • 在网络平台上发布谣言网络平台是否有责任
    在网络平台上发布谣言,网络平台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应当担责。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权利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在网络平台上发布谣言,网络平台是否担责?俗话说,谣言止于智者。但是在网络上如果有人发布谣言恶意攻击你的话,由于网络的威力,想要制止谣言可谓是难于上青天,这个时候很多人都觉得除了发布者外,网站也应该承担责任,网络平台是否需要承担责任具体要看其有无过错。网络平台的责任是与其义务相关联的,如果说网络平台没有尽到相关的义务,那么他人在该网络平台发布的谣言是需要承担责任的,那么网络平台需要承担哪些义务呢?通常来说,网络平台服务商明知卖家利用网络服务侵犯他人商标权的,但并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是需要承担连带责任。这里就涉及“通知”和“明知”两个认定规则:1、通知规则。
    2023-07-27
    135人看过
  • 信息网络空间言论发表法律边界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近日发布司法解释,对网络造谣、诽谤等违法犯罪行为明确了入罪标准。这意味着,信息网络空间言论发表有了更加清晰的法律边界,惩治利用网络实施诽谤等犯罪有了更加明确的法律标尺。近些年,互联网在中国爆炸式发展,网民数量飙升,网络空间成为现实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大部分信息都是从网上获取,相当一部分的交流互动都有赖于网络。互联网作为重要的公共舆论平台和信息交流渠道,如果秩序井然,人们反映问题、表达诉求就多了一个便捷途径;如果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不仅将使这一途径劣质化,也会对现实社会和个体直接造成伤害。及时出台法律文件,明确定罪量刑标准,增强法律可行性,是规范网络行为,让网络走上良性发展轨道的现实需求,无疑也是新形势下保障人们表达诉求新途径的及时之举,有理由为之叫好。事实上,管管网络早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心声。长期以来,由于公共性、匿名性和便捷性等特点,网络空间
    2023-06-07
    397人看过
  • 疫情期间网上散布不实言论该如何处理
    在网络上散布关于疫情的不实言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可能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的规定,触犯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最高判刑十五年。【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规定,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3-04-15
    498人看过
  • 在网络平台上发布谣言要承担什么刑事责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假想防卫是否要承担刑事责任?1、行为人应当预见到没有不法侵害而没有预见,造成危害结果,应负过失犯罪的刑事责任;2、行为人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了防卫行为,而在防卫过程中从使用的工具、打击的部位、造成的后果显属不当,叫“假想防卫过当”,行为人应当对过当的结果负责,可以比照防卫过当来处理。责任比第一种轻一点;3、主观条件的限制,行为人不可能预见到,所采取的手段方法也无不当之处,应属于“意外事件”;4、行为人既是假想防卫,也是提前防卫,主观过错应属“故意”。假想防卫属于违法行为,是会构成过失犯罪的。行为人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损害
    2023-08-01
    213人看过
  • 在网上发表不实言论侵害企业权益怎么处理
    针对正在出现的违法侵权行为,例如加害方肆无忌惮地宣传散布受害者的个人隐私信息,甚至有意入侵受害者的私人领地等等,相关企业有权要求立即制止此类侵害行为,全力防止遭受损害的风险加剧或是已经造成的损失继续扩大。针对恶意传播不实谣言影响社会秩序的情况,依据法律规定,应给予被告人五天以上十天以下的拘留处罚,同时可附加征收不到五百元人民币的罚款。对于情节较轻的违法行为,可予以五天以下的拘留以及相同金额的罚款处理。《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2024-07-30
    200人看过
  • 如果在群里发表辱骂言论,会违反哪些法律法规?
    可能构成侮辱罪。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人格尊严权和名誉权是公民的基本人身权利。本罪的犯罪对象,只能是自然人,而非单位。口头骂人是什么罪&Q4&口头骂人是定罪视情况而定,当众口头骂人有可能治安违法,也有可能涉嫌寻衅滋事罪和侮辱罪。具体如下:1、如果违反了治安管理的,会被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2、情节较重的,则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3、如果构成侮辱罪的,则触犯刑罚,会被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责任承担:(1)公然侮辱他人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恶劣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2)如果辱骂的程度非常严重,例如长期辱骂、捏造事实辱骂诽谤或者使用暴力方式辱骂,可以向公安机关向提出刑事控告,追究行为人侮
    2023-07-10
    450人看过
  • 网上不法言论怎么举报
    法律综合知识
    若要选择最为便捷快速且有效的途径,当属向警方报案。此外,也可通过网络公开举报渠道以电话形式进行报警。倘若有人身遭受侵犯或侮辱,您亦可以寻求在公安机关或各级人民法院进行自诉。假如您不希望过快陷入到诸如公安机关或司法机关等繁琐程序中去的话,不妨首先尝试与相关方展开和解协商,或是发出正式律师函,以期促使对方终止侵权之举。《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2024-07-25
    325人看过
  • 网络言论不当怎么处罚
    一、网络言论不当怎么处罚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在网上发表不当的言论要依据情节而定,依照《治安处罚法》,处5日以下拘留或5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如果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依据《刑法》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二、网络言论侵权要到哪个法院起诉网络言论侵权给当事人带来的损害不可估量,此时作为受害一方肯定想到法院起诉维权,但究竟去哪个法院起诉可能就没几个人
    2023-04-30
    147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违反什么标准的散布不实言论的规定
      贵州在线咨询 2021-11-19
      传播虚假言论属于诽谤,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案:(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二)造成受害者或其近亲属精神障碍、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三)两年内因诽谤受到行政处罚,诽谤他人;(4)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 辱骂他人在网络社交平台中发布不实言论需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贵州在线咨询 2022-03-30
      可能构成侮辱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般辱骂行为侵犯了对方的名誉权,构成民事侵权责任,应按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之规定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另外,如果情节严重如手段恶劣的、侮辱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如被害人不堪侮辱自杀的,因受侮辱导致精神失常的等)、多次实施侮辱行为等等,才构成侮辱罪
    • 你好,网上发布不当言论属于什么罪
      湖北在线咨询 2024-09-29
      网上发布不当言论,可能会构成侮辱罪、诽谤罪。要依据情节而定,如果捏造、虚构事实侮辱、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会构成犯罪,可能被判刑的。一般情况下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
    • 在网络空间散布虚假言论定什么罪
      福建在线咨询 2025-01-04
      根据我国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条款,刻意捏造虚假信息并在互联网或其他公共传媒渠道传播,或者明知这些信息为虚假仍故意进行传播,严重扰乱社会正常秩序的行为,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的刑事处罚。若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和危害,则将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严厉惩罚。 根据《刑法》二百九十一条,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
    • 在网络上为什么限制言论
      西藏在线咨询 2023-06-10
      网络并不是一个纯粹自由的空间,它是现实社会在网络上的延伸,受到现实社会法律的约束,从而防止因权利滥用对国家、组织或者他人造成侵害。《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都对网络言论自由作出了限制。网民作为一个具有行为能力的公民要言责自负,不能为了宣泄自己的情绪而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甚至国家利益。根据《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