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杀人罪的判刑根据其犯罪行为的情节程度而定,主要分为情节较轻和情节严重。对于情节较轻的处于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情节较重的,比如手段残忍、动机卑劣、影响严重的等,处于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的有期徒刑。法律规定对于故意杀人罪,已满十四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故意杀人罪是什么
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是一种最严重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利。生命权是公民最重要的人身权利,根据我国的司法实践,胎儿脱离母体,能够独立呼吸,就有了生命,具有生命的权利,任何人也不能非法剥夺。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在实际发生的案件中,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行为人采用什么方法,不影响本罪的成立。合法剥夺他人生命的,如正当的防卫行为、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依法对罪犯执行死刑的行为,则不能构成本罪。本罪是故意犯罪,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有明确的杀人目的,并且希望其行为能致使被害人死亡;间接故意是对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被害人死亡的后果采取放任的态度。关于故意杀人罪的刑罚,本条共规定了两档刑:1.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2.故意杀人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这里所规定的“情节较轻”,主要是指防卫过当致使他人死亡、出于义愤杀人等情况。考虑到故意杀人罪是一种非常严重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必须予以严厉打击,本条对于刑罚作了比较特殊的表述,按照从重刑到轻刑的顺序列举的,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对于犯故意杀人罪的罪犯,在量刑时应当首先考虑重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孕妇故意杀人罪最高刑期是多少年?
304人看过
-
故意杀人的刑期是多少年?
205人看过
-
故意杀人罪最高可判多少年?
320人看过
-
故意杀人罪的一般刑期是多少年?
448人看过
-
故意杀人罪最多判多少年?
147人看过
-
故意杀人罪最多判多少年?
170人看过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
故意杀人罪最少可以判多少年河南在线咨询 2022-12-17刑法》对故意杀人罪有规定(如下): 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故意杀人罪,最多可以判多少年香港在线咨询 2022-04-131、故意伤害罪中只能是无意致使被害人死亡,否则就是故意杀人了。2、提问涉及的情况,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建议犯罪嫌疑人家属对被害人亲属进行积极赔偿,争取从宽处罚。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
犯故意杀人罪最多可以判多少年?海南在线咨询 2022-03-291、故意伤害罪中只能是无意致使被害人死亡,否则就是故意杀人了。2、提问涉及的情况,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建议犯罪嫌疑人家属对被害人亲属进行积极赔偿,争取从宽处罚。《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
-
故意杀人罪刑期是多少年河南在线咨询 2022-05-01根据我国现行刑法: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杀人中的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生命被剥夺的结果,而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身体健康遭到损害的结果,而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对于死亡结果,行为人的主观故意是过失,是指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意识到或者轻信自己能够避免而导致了这种结
-
故意杀人罪可以判刑多少年上海在线咨询 2022-11-072、犯本罪,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据司法实践,主要包括: (1)防卫过当的故意杀人; (2)义愤杀人,即被害人恶贯满盈,其行为已达到让人难以忍受的程度而其私自处死,一般是父母对于不义的儿子实施这种行为; (3)激情杀人,即本无任何杀人故意,但在被害人的刺激、挑逗下而失去理智,失控而将他人杀死,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其 一,必须是因被害人严重过错而引起行为人的情绪强烈波动;其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