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属间的窝藏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4-23 16:22:37 368 人看过

【相关案例】

1998年10月5日20时许,在北京市朝阳区双花园铁路饭馆附近,被害人张威及李伟、朱蟒因购买香烟一事与被告人张某之弟张雨(另案处理)发生争执,被告人张某、张雨对张威、李伟、朱蟒进行追打、刺扎,张威心脏被锐器刺破,致急性失血性休克合并心包填塞死亡。被告人张某作案后逃离现场。被告人王某在明知被告人张某是犯罪的人且使用假名字在逃的情况下,仍与被告人张某共同生活。二被告人后于2011年9月6日被公安机关查获归案。

一审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人张某遇事不能正确处理,竟伙同张广雨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死亡,其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依法应予惩处。鉴于被告人张某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是从犯,且其亲属能代为赔偿被害人家属部分经济损失,本院依法对其减轻处罚。对于被告人王某犯窝藏罪的指控,经审查认为,被告人王某的窝藏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根据被告人张某、王某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及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故判处一、被告人张某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六年;二、被告人王某无罪。

一审判决后,公诉机关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提出抗诉认为:被害人亲属不服上述判决,请求本院提出抗诉。本院依法审查后认为,该判决认定事实错误,量刑畸轻,适用法律不当。被告人张某辩称其没有追打被害人一方,没有持酒瓶。张某的辩护人的辩护意见为,张某系从犯,认罪悔罪态度较好,原判定性准确,量刑适当,建议二审法院维持原判。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作出裁定:准许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撤回抗诉,维持原判。

【法律分析】

本案争议的主要问题是被告人王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窝藏罪。

1、窝藏罪的界定

我国刑法第310条规定: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首先,从窝藏罪的罪状看,构成窝藏罪要求是主观上明知是犯罪的人而有窝藏的故意,明知对方是犯罪的人,包括知道对方是被司法机关采取了强制措施或者正在被司法机关通缉、抓捕的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知道对方是服刑的罪犯;知道对方已经实施了犯罪行为,躲避司法机关处理。对于这种明知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才能认定,通常只要能认识到是逃犯即可。在客观上必须有提供处所、财物,帮助逃匿的行为。可见,窝藏罪是典型的积极作为的犯罪,不作为不能构成窝藏罪。

其次,从窝藏罪的立法原意看,窝藏罪设置于刑法分则第六章妨害司法罪一节中,其同类客体是司法秩序,窝藏罪的本质也即妨害司法机关的刑事追诉和刑罚执行活动秩序,只有行为人主观上出于窝藏的故意,客观上实施了窝藏他人的行为,只要他人受到刑事侦查、追诉,不管其最后是否被依法判决有罪,窝藏的行为都妨害了司法权的正常行使,具有相当的社会危害性,才能作为犯罪处罚。

与窝藏罪相关联的是知情不举,知情不举是指明知是犯罪分子而不检举告发的行为,它与窝藏罪的区别在于主观上没有使犯罪分子逃避法律制裁的目的,客观上没有实施窝藏的行为,知情不举行为不构成犯罪,明知是犯罪的人而有一般的交往,无窝藏意图的,应属于知情不举。此处的一般的交往应解释为日常生活或业务行为的范畴,只要不超出这一范畴,仅仅对犯罪行为有所知情或者发生日常生活或业务接触,便不应该认定为窝藏。

根据我国的司法实践,知情不举主要有三种情况:

(1)亲属、朋友间的知情不举,主要惧怕自己的亲朋受到追究;

(2)罪犯对同案犯人的其它犯罪行为知情不举,主要怕同伙反过来检举自己或遭到报复;

(3)一般人的知情不举,主要是胆小怕事,不负责任。

2、对亲属间窝藏的认识

根据刑法的规定,窝藏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不论其与犯罪人有任何身份关系,即使是当事人的亲属,实施了窝藏行为也构成本罪。司法实践中也屡屡出现一人犯罪,祸及妻儿的情形,法律的实践不断地突破伦理的底线,拷问着我国的传统文化价值。然而,对亲属间窝藏给能否入罪,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首先,保护亲人乃人之本性,如果将亲属之间的日常生活行为,如短时间为犯罪的亲属提供食宿,或者为其提供几十或者数百元的少量财物的行为等,应作为日常生活行为看待,不应认为符合窝藏罪的定型的客观行为要件,从而将其从可罚的亲属窝藏罪中排除。对于亲属之间的日常生活行为,即使客观上对于亲属犯罪后的逃匿起了促进作用,但只要没有超出社会相当性的范围,就可以认为没有达到可罚的违法性的程度,从而不作为犯罪处理。

其次,根据期待可能性理论,行为人在行为时存在履行守法义务并避免实施犯罪行为的可能性,如果存在这种可能性,则应当负刑事责任;如果不存在期待可能性,则应当免除或减轻责任。制定法律的目的在于使公民遵守,并不是为了对公民进行惩罚,不管是基于血缘亲情的认可,还是基于对人趋利避害的本性的尊重,明知不可能期待亲属之间的不可能不窝藏行为,却把这种行为规定为犯罪,这样的要求超出了人们对法律的认可,产生不好的法律与社会效果。

因此,对亲属间共同生活或知情不举的行为能否入罪,还需要慎重对待。因为法律必须以人为本,法律的大厦只有植根于人性的基础之上才不致有倾覆的危险。保护亲人乃人之本性,父母为保护子女往往不惜生命,如果对亲属共同生活或知情不举定罪的话,则是对人性的漠视与践踏。

亲亲相隐不为罪,这是中华法系的优秀文化遗传,也是刑法人性化的体现,在中国古代历朝法律规定中皆有体现。如果凡亲属之间的日常生活行为只要客观上有助于犯罪人的逃匿,就要作为窝藏罪定罪处罚的话,这不仅有悖人伦,成为现代的株连,还将会严重背离现代法治精神与人文取向。

3、本案的处理

就本案而言,被告人王某与张某系夫妻关系,王某明知张某是犯罪的人并无争议,其跟随张某逃亡,在逃亡中,二人共同生活、工作,张某使用了假身份,王某知情未报。但是要认定王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窝藏罪,主要在于其行为是否符合窝藏罪的犯罪构成,是否妨害了公安机关发现、查获张某。

从证据上仅能证明被告人王某与张某共同生活、工作,并不必然得出王某构成窝藏罪的结论:

(1)知情不举行为不属于窝藏罪的构成要件要素。

(2)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二被告人的劳动收入对家庭而言,其作用是同等的,王某并没有提供财物帮助张某逃匿的行为,王某的劳动收入,不仅是个人生存的需要,也是维系家庭存续的必要。至于王某在家庭生活中尽夫妻义务的行为,即使实际上会对张某的藏匿存在帮助,也并非本罪所要求的提供财物帮助犯罪人逃匿,并不违反相关法律规定。

(3)从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考虑,如果仅因王某与张某长期共同生活,客观上或许对张某的逃避法律惩处起到了帮助,即以窝藏罪来评价,势必会破坏正常的家庭伦常,产生不好的社会效果,也会因为法律的强人所难而危及到法律自身的庄重与尊严。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1日 23:1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夫妻义务相关文章
  • 窝藏罪的犯罪构成是什么,窝藏罪与伪证罪有哪些
    一、窝藏罪的犯罪构成是什么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窝藏罪的客体要件是司法机关正常的刑事诉讼活动;客观要件是行为人为犯罪分子提供隐藏处所或者用指使和资助财物等方法帮助犯罪分子逃往他处隐藏;主体要件是一般主体;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条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二、窝藏罪与伪证罪有哪些区别1、窝藏罪为一般主体;而伪证罪是特殊主体,只限于证人、鉴定人、记录人与翻译人。2、窝藏罪发生的时间没有限制;而伪证罪必须发生在刑事诉讼中。3、窝藏罪是通过使犯罪人逃匿或者采取其他庇护方法,使其逃避刑事制裁;伪证罪掩盖的是和案件有重要关系的犯罪情节。4、窝藏的对象既可以是未决犯,也可以是已决犯;而伪证罪所包庇的对象只能是未决犯。
    2023-04-18
    392人看过
  • 配偶是否构成窝藏罪
    刑事责任能力
    根据刑法的规定,窝藏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不论其与犯罪人有任何身份关系,即使是当事人的配偶,只要实施了窝藏行为也构成本罪。构成要件:(一)客体方面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司法机关正常的刑事诉讼活动。犯罪对象是各种依照刑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人。(二)客观方面本罪在客观方面主要表现为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的行为。明知,是指认识到自己窝藏是犯罪的人。在开始实施窝藏行为时明知是犯罪的人,或是在开始实施窝藏时,不明知是犯罪的人,但发现对方是犯罪的人后仍然继续实施窝藏行为的,构成本罪。实践中常见的窝藏方式有:1、把犯罪分子藏匿于一定的处所,至于处所是否为行为人所有或占有、使用对窝藏行为的性质没有影响。通过藏匿,使犯罪分子不容易被其它人发现,特别是不被司法机关发现,从而达到逃避刑事处罚的目的。2、为犯罪分子提供钱财、衣物、食物及其它物品、使犯罪分子在逃跑过程中不为生活所困,更利于犯罪
    2023-06-03
    119人看过
  • 窝藏罪如何量刑:亲属间犯罪案例分析
    亲属间窝藏罪判刑:1、明知犯罪的人为其提供隐藏的地方、财产,帮助其逃跑或者伪造证明,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2、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3、犯前款罪,事先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入,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式隐瞒、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处以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按照前款的规定处罚。窝藏罪如何认定(一)本罪与事前有通谋的共同犯罪窝藏、包庇行为是在被窝藏、包庇的人犯罪后实施的,其犯罪故意也是在他人犯罪后产生的,即只有在与犯罪人没有事前通谋的情况下,实施窝藏、包庇行为的,才成立本罪。如果行为人事前与犯罪人通谋,商定待犯罪人实行犯罪后予以窝藏、包庇的,则成立共同犯罪。因此,本法第3l0条第2款规定,犯窝藏、包庇罪,事前通
    2023-08-03
    450人看过
  • 儿子离家出走,父亲是否构成窝藏罪?
    儿子犯罪在逃父亲窝藏两年父亲构成窝藏罪吗,这个要看是否存在着蓄意行为,如果不是则不构成窝藏罪。窝藏罪是明知是罪犯而为其提供隐蔽处所,使其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按中国《刑法》规定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本罪的主要特征:1.侵犯客体是司法机关惩治犯罪的正常活动。2.主观上必须出于故意。即必须明知是犯罪分子。3.客观上表现为为罪犯提供隐蔽处所或用金钱、物质资助罪犯逃往他处隐蔽的行为。儿子欠的债应该由父亲还吗儿子欠的债是否由父亲还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具体如下:父子是两个独立的民事主体,不因血缘关系的存在而混淆,父债与其子无关。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继承遗产应当偿还被继承人生前所欠的债务,应当以遗产的实际价值为限过部分的,继承人不承担偿还义务。根据202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继承人应当以所得遗产的实际价值为限,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超过遗产实际价值部分的,继承人自愿偿还的
    2023-07-24
    59人看过
  • 窝藏窝藏罪,就是犯罪吗
    如果事先通谋时候窝藏的,属于共同犯罪。一、通谋犯罪是什么共同犯罪的形式包括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事前通谋共同犯罪是指各个共同犯罪人在着手实行犯罪之前已经形成了共犯罪故意的情况。事前同谋,就是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就是各共同犯罪人通过意思联络,知道自己与他人配合共同实施犯罪,认识到他们的共同犯罪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二、新刑法规定的窝藏罪怎么判新刑法窝藏罪的判刑是:明知对方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判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如果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三、刑法中关于窝藏罪的量刑规定是什么在我国,指明知对方是犯罪分子而为其提供隐蔽的场所或逃跑的条件,使其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如果双方事前通谋,则以共同犯罪论处。窝藏罪没有时间上限制,主要认定在你的
    2023-06-26
    55人看过
  • 家人包庇犯罪是否构成窝藏包庇罪
    旅馆业、饮食服务业、文化娱乐业、出租汽车业等单位的人员,在公安机关查处卖淫、嫖娼活动时,为违法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情节严重的,以包庇罪论处。一、嫖娼怎样判刑公安机关对卖淫嫖娼人员进行处理时,按照以下量罚基准执行:对卖淫嫖娼者,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0元以下罚款;对具有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卖淫嫖娼、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初次卖淫嫖娼、因生活所迫初次卖淫等属于“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对卖淫嫖娼人员,除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外,可以依法予以收容教育。对具有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人员多次卖淫嫖娼、18周岁以上人员卖淫嫖娼2次以上等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收容教育;因卖淫嫖娼被公安机关处理后又卖淫嫖娼的,实行劳动教养(劳动教养在我国已废除),并由公安机关处5000元以下罚款。对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但因具有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1周岁婴儿,以及70周
    2023-04-04
    301人看过
  • 包庇窝藏是行为犯吗
    行为犯,是指以危害行为的完成作为犯罪客观要件齐备标准的犯罪。只要行为人完成了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犯罪客观方面即为完备,犯罪即为既遂形态。这类犯罪的既遂并不要求造成物质性的和有形的犯罪结果,它以行为是否实施完成为标准。但这类行为又不是一着手即告完成,这种行为要有一个实施的过程,要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视为行为的完成。在着手实施犯罪的情况下,如果达到法律要求的程度,完成了犯罪行为,就视为犯罪完成,构成犯罪的既遂。窝藏、包庇属于行为犯。一、什么是犯罪既遂?犯罪既遂,是指犯罪得逞,也即发生了行为人希望或者放任的、行为性质决定的危害结果。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是犯罪未遂。未得逞是针对于犯罪完成形态既遂来说的,一个犯罪如果构成既遂就不能构成犯罪的未完成形态,而且未得逞并没有强调没有导致损害结果,而是没有达到该罪的全部构成要件。二、如何确定贩卖毒品罪的既遂构成贩卖
    2023-04-01
    286人看过
  • 窝藏毒品是否属于毒品犯罪?
    窝藏毒品犯罪所得构成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1、包庇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为犯罪分子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或者犯罪所得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2、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3、缉毒人员或者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掩护,包庇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罪犯,依照规定从重处罚。犯前两种罪,以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共犯论处。买毒品犯罪吗,构成什么罪1、如果行为人是因为沾染吸毒恶习后,为满足其吸毒需要,非法购买较大以上数量毒品的,或者有证据证明行为人不是以赢利为目的,为他人代买仅用于吸食的毒品,数量达到较大以上数量的,则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2、如果行为人购买毒品目的是出于贩卖,或者有证据证明行为人是为了贩卖而去购买毒品的,构成贩卖毒品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九条【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
    2023-07-05
    99人看过
  •  亲属窝藏罪如何判刑?
    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提供假证明包庇的行为。若事先通谋,则按共同犯罪处罚。构成该罪需要明知并為犯罪嫌疑人提供了帮助。若行为涉及为犯罪嫌疑人提供帮助,但不知其是犯罪的人,则不构成包庇罪。如果亲属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他们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提供假证明包庇的,将会构成包庇罪,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若有事先通谋,则按共同犯罪处罚。构成该罪需要明知,并且为犯罪嫌疑人提供了帮助才可构成。包庇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为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或者帮助其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包庇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以下几点:1. 明知是犯罪的人:即行为人应当明知被包庇的人是犯罪分子。2. 为犯罪分子通风报信:即行为人通过提供各种信息、帮助或者收买等手段,帮助犯罪分子逃避或者减轻法律制裁。3. 提供便利或者帮助其逃避法律制裁:即行为人通
    2023-11-13
    329人看过
  • 网上通缉犯是否属于窝藏罪
    如果明知是通缉犯还收留的,是窝藏罪。窝藏罪是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蔽处所,使其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本罪的主要特征:(1)侵犯客体是司法机关惩治犯罪的正常活动。(2)主观上必须出于故意。即必须明知是犯罪分子。(3)客观上表现为为罪犯提供隐蔽处所或用金钱、物质资助罪犯逃往他处隐蔽的行为。窝藏的对象必须是已经实施犯罪或越狱脱逃的罪犯。事先有通谋而事后予以窝藏的,以共犯论处。如果是网上通缉犯要怎么抓如果是网上通缉犯的话可以发布网络抓捕令,各地的公安机关都可以进行抓捕。《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如果在逃,公安机关可以发布通缉令,采取有效措施,追捕归案。各级公安机关在自己管辖的地区以内,可以直接发布通缉令;超出自己管辖的地区,应当报请有权决定的上级机关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条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
    2023-08-13
    55人看过
  • 同案犯犯怎么才能辨别是否构成窝藏罪
    窝藏同案犯,即明知是犯罪的人,为其提供隐藏的地方、财物,帮助其逃逸,构成窝藏罪。根据刑法规定,明知是犯罪的人为其提供隐藏的地方和财产,帮助其逃逸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这里情节严重,是指窝藏的对象是危害严重的犯罪分子;窝藏犯罪分子数量多;窝藏犯罪分子时间长,导致犯罪分子长期逍遥法外;多次窝藏犯罪分子。供述同案犯属于立功吗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分子交代同案犯共同犯罪事实,不属于立功。根据我国共同犯罪的一般理论,共同犯罪属于一个整体行为,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是共同犯罪行为整体的组成部分,不应将共同犯罪案件中犯罪分子交代同案犯共同犯罪事实的行为,理解为刑法第六十八条规定的“揭发他人犯罪行为。《刑法》第三百一十条,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
    2023-08-05
    257人看过
  • 亲属窝藏是否追究刑事责任
    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一、犯罪顶包怎么处罚标准看具体情况定,可能涉及包庇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条【窝藏、包庇罪】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看具体情况,可能涉及包庇罪。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二、犯了冒名顶替罪如何判刑冒名顶替可能触犯包庇罪和伪证罪。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构成包
    2023-03-25
    313人看过
  • 家人之间构成窝藏罪吗
    构成。根据刑法的规定,窝藏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不论其与犯罪人有任何身份关系,即使是当事人的亲属,实施了窝藏行为也构成本罪。我国刑法第310条规定: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条【窝藏、包庇罪】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2023-04-14
    304人看过
  • 窝藏犯罪需要哪些违法犯罪行为?
    窝藏罪需要的犯罪构成:1.主体要件:主体是已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2.主观要件:主观上必须出于故意;3.客体要件:所侵害的客体是司法机关正常的刑事诉讼活动。犯罪对象是各种依照刑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人;4.客观要件: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窝藏或包庇犯罪人的行为。窝藏犯罪人如何量刑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条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2023-07-21
    391人看过
换一批
#婚姻关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夫妻具有的法定义务包括: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互相忠实的义务;相互扶养的义务等。但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属于父母对子女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属于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夫妻对于共同债务有偿还的义务,属于债务人对于债权人的义务... 更多>

    #夫妻义务
    相关咨询
    • 窝藏罪属于哪个犯罪行为构成?
      山西在线咨询 2023-09-03
      1、客体要件。 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司法机关正常的刑事诉讼活动。犯罪对象是各种依照刑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人。 2、客观要件。 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窝藏或包庇犯罪人的行为。 3、主体要件。 主体是已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4、主观要件。 本罪主观上必须出于故意,即明知是犯罪的人而实施窝藏、包庇行为。
    • 近亲属构成窝藏罪吗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7-19
      只要当事人明知对方是犯罪分子,而为其提供帮助,使犯罪分子窝藏的,就构成窝藏罪。 根据法律规定,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儿子犯罪,父亲窝藏,构不构成窝藏罪与包庇罪
      西藏在线咨询 2022-10-08
      窝藏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的行为。包庇罪,则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作假证明予以包庇的行为。如果在你窝藏犯罪人时,明知是犯罪的,但你还继续你的行为,构成窝藏,或者你在窝藏过程中,才知道是犯罪人,但你还继续窝藏,这也构成犯罪。包庇罪与这个一样
    • 窝藏罪是否构成犯罪,如何定罪
      辽宁在线咨询 2021-11-23
      窝藏罪的构成: 1、主体是16岁以上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2、主观上必须是故意的; 3、对象是司法机关正常的刑事诉讼活动,犯罪对象是依照刑法规定构成犯罪的各种人; 4、实施窝藏或包庇罪犯的客观行为。
    • 交通事故后窝藏被发现的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
      青海在线咨询 2022-03-01
      涉嫌构成窝藏罪。刑法第三百一十条:“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窝藏是故意犯罪,过失构不成窝藏。窝藏罪主观上必须是出于故意,即明知是犯罪的人而实施窝藏行为,明知,是指认识到自己窝藏是犯罪的人。在开始实施窝藏行为时明知是犯罪的人,或是在开始实施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