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胁从犯应怎样处罚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23 07:10:29 361 人看过

一、胁从犯,是指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具体来说,胁从犯具有以下特征:

1、客观上实施了犯罪行为。

2、在主观上明知自己实施的行为是犯罪行为,在可以选择不实施犯罪的情况下,虽不愿意但仍实施了犯罪行为。

3、行为人是因为受他人胁迫而参加犯罪的。

二、在胁从犯刑事责任原则的具体适用中应注意以下两点:

(1)我国刑法对胁从犯采取必减主义。即对胁从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而不是“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对胁从犯予以减轻处罚,还是免除处罚,应按照其犯罪情节具体确定。

胁从犯的认定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第一,胁从犯在主观上的基本特征在于虽然是非主动、非自愿的,但却并没有失去或完全失去意志自由。如果行为人在身体受到强制的情况下完全失掉了意志自由,则失去了与胁迫者的犯意联络,不具有与胁迫者的共同犯罪故意。根据我国现行刑法第16条的规定:“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在这种情况下,被胁迫者只不过是胁迫者利用的工具,胁迫者构成间接实行犯,而被胁迫者不构成犯罪。

第二,区分胁从犯与紧急避险。我国刑法第21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从这条规定可以看出,我国刑法并未将受胁迫而为的一切造成损害的行为都认定为胁从犯而以共同犯罪人论处,而是视其社会危害性区别对待的。在行为人受到的胁迫是直接威胁到本人或者他人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安全,或者公共利益安全的危险时,如果行为人造成的实际损害小于他所保护的利益,则行为人的行为应认定为紧急避险,而不应作为胁从犯追究其刑事责任。因此,胁从犯与紧急避险的界限就在于行为人损害的利益是否小于他所保护的利益.如果是因为受人胁迫,为了保护自己的某种利益,而对第三者的利益造成损害,且这种损害大于其所欲保护的利益时,则属于胁从犯。例如,某甲为了使白己免遭某乙的伤害,在某乙的胁迫下,将某丙开枪打死,则显然超出了紧急避险的范畴,而构成胁从犯,因为一般而言,生命权是大于健康权的。然而,如果某乙威胁某甲如不开枪将某丙打死,则将某甲打死,某甲在这种情况下开枪将某丙打死,是否构成胁从犯呢?我们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某甲同样应当构成胁从犯。因为紧急避险与避险过当的界限就在于紧急避险所造成的损害必须小于所避免的损害,即为了保护一个合法利益而损害的另一合法利益,既不能大于,也不能等于所保护的利益,否则就构成避险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如果避险过当是因受人胁迫导致的,则行为人构成胁从犯。由于生命权的价值在刑法上都是平等的,因此如果某甲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而损害某丙的生命,则当然构成胁从犯,但是可以考虑其受胁迫程度较大而对其免除处罚。

第三,在共同犯罪中,胁从犯的作用可能发生转化。有些犯罪人参加共同犯罪虽然是被胁迫的,但一旦参加犯罪后,可能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也可能尝到了犯罪的甜头,而在以后的共同犯罪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甚至取代了原先的主犯甚至首要分子。对于这种犯罪分一子,不能因为其第一次犯罪是被胁迫而实施的,就认定其为胁从犯,将其按胁从犯处理。而应当按照其在共同犯罪中实际的作用,认定为主犯或者从犯,否则无疑将宽纵了这类犯罪分子。

对于胁从犯的刑事责任,我国刑法第28条明确规定“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刑法典之所以规定对胁从犯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是因为胁从犯是被胁迫而参加犯罪的,主观上并不愿意实施犯罪,这表明胁从犯的人身危险性较小;又由于胁从犯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通常较小,其社会危害性也较小,因此,对胁从犯的处罚宽于对从犯的处罚。至于对具体案件中的胁从犯是适用减轻处罚还是适用免除处罚,应根据犯罪人受胁迫的程度、被胁迫所实施的犯罪的性质以及其行为对危害结果所起的作用的大小等情况决定。一般而言,胁从犯在受到损害生命权的威胁之下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可以免除其刑事责任,因为生命权是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之外最为重要的权利,这里的生命权包括胁从犯本人及其他人的生命权。

根据《刑法》第28条规定: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8日 19:4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胁从犯相关文章
  •  胁从犯对刑罚的影响
    胁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行为人并非自愿参与犯罪行为,而是在他人的精神强制下被迫进行的。他们的犯罪行为是在他人的精神强制下,例如威胁或揭发隐私等情况下被迫进行的。如果能够证明是受胁迫而参加犯罪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胁从犯的的本质特征在于,他们的共同犯罪意愿并非本意,即他们并非自愿参与犯罪行为。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犯罪行为是在他人的精神强制下,例如威胁或揭发隐私等情况下被迫进行的。如果能够证明是受胁迫而参加犯罪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胁 从 犯 的 处 罚 原 则 是 什 么 ?胁从犯的处罚原则是指在审理胁从犯案件时,应当根据其所起的作用、胁迫手段的严重程度、受胁迫者的伤亡情况以及对于被胁迫者造成的危害后果等因素,依法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同时,对于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应当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这一原则有助于维护司法公正,打击犯罪集团,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司法实践
    2023-09-03
    422人看过
  • 胁从犯是指什么对胁从犯怎么判刑
    胁从犯是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虽然参与了共同犯罪活动,但是受一种外来的力而被迫参加的,或者是因受蒙蔽而参与了犯罪,而且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比较小。法律规定,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刑法》第二十八条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2024-05-04
    356人看过
  • 对于共同犯罪中的胁从犯,应该如何判刑?
    在共同犯罪中的胁从犯一般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被胁迫参加犯罪的犯罪行为人。若人民法院对其进行处罚,则应当按照行为人所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胁从犯一般都存在于共同犯罪中,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如何定义胁从犯胁从犯:是特有的共同犯罪人之一,是指被胁迫参与犯罪的人。虽然参与了共同犯罪活动,但被迫参与某种外力,或因欺骗而参与犯罪,在共同犯罪中发挥的作用相对较小。因此,在共同犯罪分子中,犯的刑事责任最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被胁迫参与犯罪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第二十八条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2023-07-06
    490人看过
  •  胁从犯会受到怎样的刑罚?
    本文介绍了胁从犯的相关法律规定及其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根据法律规定,胁从犯将会根据其犯罪情节的轻重程度,相应地减轻或免除处罚。因为胁迫犯是在他人的胁迫下犯下的罪行,所以在主观上,胁迫犯并不是完全自愿或者自觉地犯下罪行的。客观上来说,胁迫犯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相对较小,是共同犯罪中社会危害最小的共同犯罪者。因此,在处罚胁从犯时必须考虑其犯罪情节和作用大小。根据法律规定,胁从犯将会根据其犯罪情节的轻重程度,相应地减轻或免除处罚。因为胁迫犯是在他人的胁迫下犯下的罪行,所以在主观上,胁迫犯并不是完全自愿或者自觉地犯下罪行的。客观上来说,胁迫犯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相对较小,是共同犯罪中社会危害最小的共同犯罪者。胁从犯应当根据其犯罪情节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因为胁从犯是被胁迫参与犯罪的,一般来说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相对较小,这也是处罚胁从犯时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 审 判 标 准 : 胁 从 犯 的 主 观 故
    2023-09-01
    436人看过
  • 胁从犯能减轻处罚吗
    胁从犯的本质特征在于参加共同犯罪是违背其意志的,也就是说其本身没有犯罪的故意,其参加犯罪是在他人的精神强制比如威胁、揭发隐私等情形下不自愿的作出的。如果能够证明是受胁迫而参加犯罪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一、共同犯罪犯罪的责任该怎么负共同犯罪中的刑事责任如下:1、主犯及其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26条第1款的规定,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2、从犯及其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27条第1款的规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3、胁从犯及其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28条的规定,胁从犯是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即在他人威胁下不完全自愿地参加共同犯罪,并且在共同犯罪中起较小作用的人。二、刑法第37条中从犯的处罚规定有哪些关于从犯的量刑有如下规定:1、从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2、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3、胁从犯应当按照
    2023-03-28
    133人看过
  • 胁从犯的处罚有哪些
    法律综合知识
    一、胁从犯的处罚有哪些胁从犯有的处罚:由于胁从犯是被胁迫而参加的,从主观上不是完全出于自愿或者自觉,从客观上说胁从犯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也比较小,是共同犯罪中社会危害性最小的共同犯罪人。因此,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一般来说,胁从犯的犯罪情节应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被胁迫的程度。因为被胁迫的程度与其意志自由程度是成反比例的,当然也与其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成反比例。被胁迫的程度轻,说明他参加犯罪的自觉自愿程度大一些。相应地来说,其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也要严重一些,反之亦然。二是胁从犯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由于胁从犯是被胁迫而参加犯罪的,一般来说,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比较小,这也是在对胁从犯处罚时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因此,在查明胁从犯的上述两个犯罪情节的基础上,对胁从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二、胁从犯免除处罚有案底吗胁从犯免除处罚有案底。已经构成犯罪,当然会有案
    2023-10-20
    420人看过
  • 胁从犯减免处罚的原因
    在胁从犯应当负刑事责任的前提下,鉴于以下特性,对其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第一,胁从犯在受到胁迫时,虽有意志自由,但该自由是极其有限的。只存在两种选择:要么接受胁迫者对自己的侵害,要么按照胁迫者的要求参与犯罪。无论选择哪一个,他都将最终面临不利的后果,而对两者进行权衡,来自胁迫的危险更现实、更具紧迫性,因而在这种情况下胁从犯选择犯罪具有不得已性,其主观可恕性是明显的。从另一方面看,它实际上是个人合法权益与国家、公共、他人的合法权益在被胁迫者心中的权衡,此时,要求被胁迫者舍弃个人合法利益,保全国家、公共、他人的利益,是不现实的。也即,胁从犯的适法期待可能性较差,那么刑法对其谴责与非难的程度就应相应降低。第二,对胁从犯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也是分化犯罪分子的需要。法律应尽少促成犯罪同伙之间可能的团结,[9]本来胁从犯与其他共犯之间的结合就缺乏紧密性,在追究刑事责任时,对其与其他共犯区别对待,就会彻底打
    2023-04-25
    137人看过
  •  受胁迫犯罪是否属于从轻减轻处罚?
    本文讨论了我国刑法中对于胁从犯的处理方式。通过对相关法律条文的分析,得出了我国对待胁从犯的态度相对温和的结论。对于胁从犯,我国刑法规定可以根据犯罪情节减轻或免除处罚,这表明我国更加倾向于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此外,文章还指出,胁从犯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因此在具体司法实践中需要认真评估其犯罪情节,恰当处理。1.如果一个人受到威胁或压迫而犯罪,那么他所犯的罪行的处罚可能会减轻。特别是对于那些被迫参加犯罪的人,应该根据他的犯罪情节来决定是否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2、由此可见,我国对待胁从犯的态度是比对待从犯的态度缓和的。3、所谓胁从犯是指行为人不是主动参加犯罪,而是由于其他犯罪人的威胁、恐吓而被迫参加犯罪的。比如其他犯罪人扬言威胁其家人的生命、健康,威胁要散布其隐私、毁坏其名誉等,行为人出于这些恐惧参加了犯罪。4、由于胁从犯的社会危害性不大,因此我国刑法规定对于胁从犯,应当根据他的犯罪情
    2023-10-25
    303人看过
  • 胁从犯是指哪些,对胁从犯如何量刑
    1、胁从犯一般是指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认定胁从犯时,应有以下两个条件:一是被他人胁迫,二是参加了犯罪。2、法律依据:《刑法》第十三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第二十八条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一、胁从犯如何认定?1、胁从犯在主观上的基本特征在于虽然是非主动、非自愿的,但却并没有失去或完全失去意志自由,如果行
    2023-03-19
    80人看过
  • 对于刑法中如何处罚从犯
    对于刑法从犯的处罚,是根据《刑法》第二十七条【从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从犯是主犯的对称,共犯种类之一。指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分子。起辅助作用,指为犯罪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如提出建议、提供工具、排除障碍等。起次要作用,指在主犯的指挥下进行某种具体犯罪活动,或在一般共同犯罪中实施某种情节轻微的犯罪行为。按照中国刑法规定,对犯罪后的帮助行为,事先有通谋的,以共犯论处;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国外学者也有称从犯为帮助犯的,即指在他人实施犯罪前后或行为中,帮助实施犯罪的人。一、从犯的分类1、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的犯罪分子,这就是指起次要作用的正犯。所谓起次要作用的正犯是相对于起主要作用的正犯而言的,是指虽然直接参加了实施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行为,但衡量其所起的作用仍属于次要的犯罪分子。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通常是
    2023-03-03
    93人看过
  • 片面共犯、胁从犯和从犯怎样区分?
    片面共犯、胁从犯和从犯怎样区分?(一)片面共犯,指的是一方有意帮助另一方进行故意犯罪,而另一方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在他人的帮助下完成的。刑法第25条第一款规定了共同犯罪的定义: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这个定义为刑事司法实践中界定共同犯罪成立与否提供了依据。而所谓的共同犯罪故意,是指各行为人通过意思的传递、反馈而形成的,明知自己是和他人配合共同实施犯罪。并且明知共同的犯罪行为会发生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而希望和放任这种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但是,在实践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情形是:参与犯罪的人中一方有同他人实施犯罪的故意,暗中配合他人实行犯罪,而另一方却不知道有人配合自己实施犯罪,因而缺乏共同犯罪故意的情况。此即片面共同犯罪。(二)胁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胁从犯是我国刑法的独特体例。它有两个特征:一是在主观上行为人虽然明知自己实施的行为是共同犯罪行为,但从其内心而言,行为人本不愿意
    2023-06-11
    123人看过
  • 胁从犯的刑罚不适应的情况
    首先,从法律规定的表面考察。我国刑法总则条文为胁从犯设定了非常轻缓的量刑规则,即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一方面,刑法对胁从犯采用了必减原则,明确规定对于胁从犯应当而不是可以从宽处罚。另一方面,在具体的刑罚裁量幅度上,又规定对其实行减轻或免除处罚。故简单比较便不难看出,较之对主犯、从犯、教唆犯等其他共同犯罪人,以及其他犯罪形态中出现的,如未成年犯、犯罪预备、未遂、中止等情况的处理,刑法对胁从犯的刑罚设置与为避险过当这样具有一定正当性的犯罪情形的设置基本相同,足以体现出立法者明显的宽大倾向。而究其原因,我认为,依刑法客观主义的主张,这种对胁从犯的显著轻缓处罚,盖源于其独特的本质,即胁从犯所内含的法益冲突与权衡。详言之,尽管胁从犯的犯罪行为使国家或他人的法益受到危害,但其主观上却是迫于他人胁迫,出于自保生命、健康、财产等合法利益的目的;同时客观上这些利益也
    2023-04-25
    88人看过
  • 主犯和从犯的处罚应该怎样执行?
    一、对于主犯的量刑有以下两种情况:(1)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2)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以外的其他主犯,按照该主犯在共同犯罪活动中所参与的全部犯罪处罚,或者按照其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二、关于从犯的量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此外,如果从犯是被胁迫而参加犯罪的,这种情况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胁从犯,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主犯和从犯的主要区别在于什么主犯和从犯的主要区别在于在犯罪活动中的作用不同。从犯在共同犯罪中起着次要或辅助作用。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主犯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开展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中发挥主要作用的相对固定的犯罪组织。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主要分子,按照集团犯的全部罪行处罚。此外,主犯应当按照其参与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2023-07-16
    59人看过
  • 团伙盗窃中胁从犯的处罚
    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因此,按照行为人实际的犯罪数额、情节作出认定之后,判断在团伙犯罪中属于胁从犯的,首先在盗窃罪的量刑范围内确定实际的量刑幅度,然后再对胁从犯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一、被人威胁杀人构成犯罪吗?行为人被威胁杀人的,可能会构成犯罪,即可能构成故意杀人罪的胁从犯,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二、共同犯罪中能怎么判定责任对共同犯罪人进行正确的分类,是确定共同犯罪人刑事责任的前提。关于共同犯罪人的分类,我国刑法采用折中分类法,即以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主,并适当考虑共同犯罪人的分工情况,将共同犯罪人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1、主犯及其刑事责任按照刑法规定,主犯,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
    2023-06-27
    67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胁从犯
    词条

    胁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这里的被胁迫是指由于各种原因而在精神上受一定程度的威逼或者强制。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没有完全丧失意志自由,因此仍应对其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更多>

    #胁从犯
    相关咨询
    • 胁从犯处罚应该怎样规定
      宁夏在线咨询 2023-01-31
      胁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胁从犯仅包括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不包括被诱骗而参加犯罪的情形。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 胁从犯怎么处罚如何处罚胁从犯
      江西在线咨询 2023-09-07
      胁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对于胁从犯的刑事责任,我国刑法第28条明确规定“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 所以对于胁从犯
      辽宁在线咨询 2023-03-07
      胁从犯,是指中国刑法中特有的共同犯罪人的一种。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虽然参与了共同犯罪活动,但是受某种外来的力而被迫参加的,或者是因受蒙蔽而参与了犯罪,而且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比较小。因此,在共同犯罪人中,胁从犯所担负的刑事责任最小。我国刑法规定,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 如何认定胁从犯胁从犯怎么处罚
      重庆在线咨询 2023-09-04
      胁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对于胁从犯的刑事责任,我国刑法第28条明确规定“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 胁从犯是指什么胁从犯应该如何进行处罚
      香港在线咨询 2022-11-07
      胁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这里的被胁迫是指由于各种原因而在精神上受一定程度的威逼或者强制。 胁从犯的处罚根据《刑法》第二十八条,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