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职工妊娠7个月以上,如工作许可,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可请产前假2个半月;如经二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证明有习惯性流产史、严重的妊娠综合症、妊娠合并症等可能影响正常生育的,本人提出申请,用人单位应当批准其2个半月的产前假;享受产前假期间的工资按本人产假工资(具体是指列入工资总额统计的全部工资收入)的80%发给,作出勤对待。
请丧假需要什么证明
一、请丧假需要什么证明
1、请丧假需要的证明材料有以下:
(1)死亡证明或火化证明;
(2)户口本或亲属关系证明。
法律上对于请假索要死亡证明并没有明确的限制,也并没有作出必须履行的要求。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条
【规章制度】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
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
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二、请假期间工资发放标准是什么
1、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间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
2、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女职工劳动保护办法》第12条规定,妊娠7个月以上,如工作许可,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可请产前假,产前假2个半月。如经二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证明有习惯性流产史、严重的妊娠综合症、妊娠合并症等可能影响正常生育的,本人提出申请,用人单位应当批准其2个半月的产前假;享受产前假期间的工资按本人产假工资(具体是指列入工资总额统计的全部工资收入)的80%发给,作出勤对待。
-
父亲享受低保,女儿需要提供哪些证明?
465人看过
-
孕期请假需要提供哪些证明劳动法规定详解
212人看过
-
国家对于陪产假是如何规定的?享受陪产假需要提供哪些材料
99人看过
-
产假期间工资如何发放,休产假需要提供什么证明
437人看过
-
产假需要提供哪些证明怎么样才能申请产假
323人看过
-
需要提供哪些文件证明公司陪产假吗
463人看过
劳动者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得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依据法律或合同的规定,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从事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自然人。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 更多>
-
孕妇提前休产假,可以享受到哪些待遇?孕妇提前生产可享受哪些待遇山西在线咨询 2022-03-22我国劳动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女职工生育,产假90天,其中产前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30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实行晚育者(24周岁后生育第一胎)增加产假15天。领取《独生子女优待证》者增加产假35天,产假假期间给予男方看护假10天。 常见问题: 1、所谓产前假15天,系指预产期前15天的
-
陪产假需要提供哪些证明需要哪些证件贵州在线咨询 2022-07-29一般来说申请陪产假需要正规医院出具的配偶妊娠证明、结婚证、准生证和出生证明的,每个公司可能需要的证件不会完全一样,但是这几个是不会少的。现行的《劳动法》中并没有对男职工休陪产假作明确的规定,《劳动法》只在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中有对女职工生育可以歇产假的规定。按照《计划生育条例》的规定:女方24岁之后生第一个孩子的,属于晚育,男方可以享受一周的带薪护理假。目前法律法规中没有明确对陪产假作出规定,原则上
-
-
产假要哪些证明产假期间可以享受哪些待遇安徽在线咨询 2022-07-31第一,保胎假,工资按照病假发 保胎假是由医生开证明,所以按病假待遇发放工资。 第二,产前假,工资按八成发。 怀孕7个月以上,如工作许可,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可请产前假两个半月。部分属于地方法规规定必须给假的情况,单位应批准其休假,工资按照员工以往每月实发工资标准的八成发。 第三,产假,生育津贴 在实行生育保险社会统筹的地区,支付标准按本企业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支付;在没有开展生育保险社会统
-
什么情况下休产假需要提供哪些证明山西在线咨询 2023-11-11产假需提供的证件有:身份证、结婚证、准生证、出生证和独生子女证(独生子女证全称为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按国家规定正常生产的女职工有权力享受产假、哺乳假,应视为正常出勤,任何单位个人不得苛扣其工资、福利、补贴以及考勤奖金,不影响晋级、调工资,并计算其工龄,反之则违反国家劳动法,侵害了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可到相关部门举报并申请劳动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