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禁止令相关的法律条文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25 22:21:53 219 人看过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难以执行或者造成当事人其他损害的案件,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对其财产进行保全、责令其作出一定行为或者禁止其作出一定行为;当事人没有提出申请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时也可以裁定采取保全措施。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申请人不提供担保的,裁定驳回申请。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对情况紧急的,必须在四十八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采取保全措施的,应当立即开始执行。

一、车被债主扣可以报警吗

1、可以报警。除人民法院外,因民事纠纷,无论是谁,都没有扣押车辆的权利。

2、如果有人将登记在你名下的车扣押,其行为违法,你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返还车辆,赔偿扣车期间的损失。

3、关于债权人保全的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

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前向被保全财产所在地、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对案件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采取保全措施。申请人应当提供担保,不提供担保的,裁定驳回申请。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必须在四十八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采取保全措施的,应当立即开始执行。申请人在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三十日内不依法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人民法院应当解除保全。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10日 04:0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保全相关文章
  • 婚前财产相关法律条文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三条下列财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一)一方的婚前财产;(二)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三)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第一千零六十五条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的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夫或者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相对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者妻一方的个人财产清偿。一、婚前财产婚后买房属于共同财产吗婚前财产婚后买房,如果是一方以婚前财产付首付,婚后共同还贷的,则该房产对应的升值部分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其余情况下,夫妻一
    2023-03-01
    69人看过
  • 涉嫌盗窃罪的相关法律条文
    盗窃罪,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侵犯的对象,是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一般是指动产而言,但不动产上之附着物,可与不动产分离的,例如,田地上的农作物,山上的树木、建筑物上之门窗等,也可以成为本罪的对象。另外,能源如电力、煤气也可成为本罪的对象。一、犯什么罪在监狱关半年交通肇事罪与盗窃罪在情节较轻的情况下,都是判半年或半年以下刑罚的。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这是一种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根据相关法律,任何一种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即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所以交通肇事行为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其唯一判定标准是该罪的犯罪构成。犯了交通肇事罪,情节较轻的,只判处半年或半年以下的刑法。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
    2023-03-14
    449人看过
  • 有哪些法律条文与故意伤害罪相关?
    故意伤害罪的刑法条文及司法解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4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得,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之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伤残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72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续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74条: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故意伤害罪的刑法条文刑法第238条、第247条、第248条、第289条、第292条、第333条的规定,对非法拘禁使用暴力致人伤残的,暴力取证致人伤残的,虐待被监管人致人伤残的,聚众致人伤残的,聚众斗殴致人重伤的,非法组织或强迫他人出卖造成伤害的,应以
    2023-07-08
    391人看过
  • 房产抵押相关法律条文
    一、房产抵押相关法律条文《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规定房地产抵押应当签订书面抵押合同并办理抵押登记。《民法典》规定抵押权自登记时设立。房地产抵押未经登记的,抵押权不生效。《城市房地产抵押管理办法》规定已共有的房地产抵押,抵押人应当事先征得其他共有的人的书面同意,即由共有人出具同意书。《房地产管理法》第四十七条房地产抵押,是指抵押人以其合法的房地产以不转移占有的方式向抵押权人提供债务履行担保的行为。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抵押权人有权依法以抵押的房地产拍卖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第四十八条依法取得的房屋所有权连同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可以设定抵押权。二、不同类型房产抵押贷款有什么不同?一般家庭买房都会选择按揭贷款,但很多市民并不了解如何办理房地产抵押贷款手续,市民买的房子,分为现房、期房和二手房3种,但不管买哪种房产,如果想用银行贷款买房,银行都会要求借款人将所购房产抵押给银行,这3种房产抵押贷款
    2023-06-05
    351人看过
  •  搜寻关于卖淫罪的相关法律条文
    卖淫活动涉及组织或强迫他人卖淫的,通常会被判处5年至10年有期徒刑。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这种罪行通常会被处以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犯罪嫌疑人会被人民法院判处10年以上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卖淫活动如果涉及组织或强迫他人卖淫,通常会被判处5年至10年有期徒刑。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这种罪行通常会被处以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犯罪嫌疑人会被人民法院判处10年以上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核心内容】卖淫活动刑罚规定卖淫活动是一种违法行为,其刑罚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有详细规定。根据刑法第三百五十八条的规定,卖淫罪是指“以营利为目的,为不特定或者多数人提供淫秽表演,或者提供淫秽物品,或者引诱、容留、介绍他人卖淫的行为”。对于卖淫罪,刑法规定了以下刑罚:1. 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023-08-26
    349人看过
  • 离婚案件中禁止令的法律解释
    禁令是指法官发布的禁止被告人作出某种行为的令状,是禁令救济的具体体现。民事限制令通常是在家庭暴力、虐待儿童和其他类型的案件中发布的,主要是为了确保受害者的人身安全,同时,限制令也可用于防止邻居之间发生恶劣的纠纷。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对执行判决造成困难或者给当事人造成其他损害的,可以责令保全财产,责令采取某些行为或者禁止采取某些行为;当事人没有申请保全的,人民法院可以责令采取必要的措施。禁制令的期限可与审讯控制执行和暂缓执行判刑的期限相同,或可短于控制执行和暂缓执行判刑的期限,但如实施控制,禁制令的期限不得少于三个月,并须宣布暂缓执行判刑,禁制令的期限不得少于两个月。强制令的执行期限,由执行管制或者缓刑之日起计算。禁止令是附加刑吗主刑。主刑是指能独立适用,不能附加适用的刑罚。一个罪只能适用一个主刑,不能同时适用二个以上主刑。我国刑法规定的主刑包括管
    2023-07-01
    248人看过
  • 敲诈勒索罪的相关法律条文
    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敲诈勒索罪是一种重要的侵犯财产罪,其犯罪对象是公私财物。有的学者认为,敲诈勒索罪的对象是复合的,包括人和公私财产。从敲诈勒索罪的客观要件入手,敲诈勒索的客体只能是财产所有权,因而其犯罪对象只包括公私财物,而不包括人。一、敲诈勒索3万元判几年敲诈勒索3万元的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对于敲诈勒索公私财物价值二千元至五千元以上的,属于法律规定的“数额较大”,将会处以相应刑事处罚。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敲诈勒索罪是一种重要的侵犯财产罪,其犯罪对象是公私财物。二、敲诈
    2023-03-06
    235人看过
  • 侮辱罪与诽谤罪的相关法律条文是什么
    侮辱罪和诽谤罪的区别是诽谤罪的方法只能是口头或文字的,不可能是暴力的;侮辱罪的方法既可以是口头、文字的,也可以是暴力的。诽谤罪必须有捏造并散布有损于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的行为;侮辱罪既可以不用具体事实,也可以用真实事实损害他人名誉。(1)诽谤罪的方法只能是口头或文字的,不可能是暴力的;侮辱罪的方法既可以是口头、文字的,也可以是暴力的。(2)诽谤罪必须有捏造并散布有损于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的行为;侮辱罪既可以不用具体事实,也可以用真实事实损害他人名誉。行为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应当立案。也就是说,诽谤罪是情节犯,行为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构成诽谤罪,予以立案追究。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情节严重的,应当立案。也就是说,侮辱罪是情节犯,行为人公然侮辱他人的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构成犯罪,予以立案追究。一、怎么区分诽谤罪和侮辱罪?诽谤
    2023-02-28
    479人看过
  • 禁止令的说明
    金融犯罪
    禁止令是指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被告人,在其管制或缓刑期间,采用的一种辅助性的刑罚手段。具体规定是:1、禁止令的目的是以强制的手段矫正部分特定的犯罪行为;2、通过禁止令的形式将犯罪人员与可能诱使其犯罪的环境相隔离,对于犯罪人员再触犯同类罪名起到预防作用;3、人民法院宣告禁止令,应当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原因、犯罪性质、犯罪手段、犯罪后的悔罪表现、个人一贯表现等情况,充分考虑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的关联程度,有针对性地决定禁止其在管制执行期间、缓刑考验期限内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禁止令禁止犯罪分子进行的哪些活动?禁止令禁止犯罪分子进行的活动有:实施证券、贷款、票据和信用卡犯罪等金融犯罪的,禁止从事证券交易、申领贷款、使用票据或者申领、使用信用卡等金融活动;)利用从事特定生产经营活动实施犯罪的,禁止从事相关生产经营活动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八条管制的期限,为三个月以上二年以下。判
    2023-07-05
    340人看过
  • 高利转贷罪的相关法律条文
    本罪是行为人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再高利转贷给他人的行为。目前高利转贷行为在中国的一些地方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这种行为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金融秩序,有很大的危害性。本文就其相关内容作详细解释。《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公通字[2010]23号)第二十六条[高利转贷案(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高利转贷,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二)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两年内因高利转贷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又高利转贷的。《贷款通则》(1996.6.28中国人民银行令(1996)第2号)第十七条借款人应当是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主管机关)核准登记的企(事)业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或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借款人申请贷
    2023-06-02
    116人看过
  • 禁止生产销售假药:相关法律规定与处罚措施
    生产、销售假药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违反国家药品管理法规,生产、销售假药,足以危害人体健康的行为。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只要具有主观故意生产、销售假药的行为,即构成本罪。我国《刑法修正案(八)》第二十三条规定,将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第一款修改为:生产、销售假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生产销售假药罪死刑是否存在生产销售假药罪死刑是存在的。我国《刑法修正案(八)》第二十三条规定,将《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第一款修改为:“生产、销售假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
    2023-08-14
    114人看过
  • 重婚罪的相关法律条文和法律解读
    涉嫌重婚罪的情况:1、已经与配偶登记结婚,事后可能欺骗婚姻登记机关又与他人登记结婚而重婚;2、以及与配偶登记结婚了,然后在外与他人虽然没有登记结婚,但是确实以夫妻关系进行同居生活,有事实婚姻的行为的重婚;3、犯重婚罪的行为人自己没有配偶,没有结婚,但明知对方是有配偶的还与对方登记结婚或者以夫妻关系进行同居生活的重婚。【重婚罪】哪种情况构成事实重婚?答:重婚一般分为法律重婚和事实重婚,在实践中更多的是事实重婚。所谓的法律重婚,指先前的婚姻未解除,又与他人办理结婚登记,双方一经办理结婚登记,不论是否同居,都构成重婚。而事实重婚,指先前的婚姻未解除,又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但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只要双方公开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虽未办理结婚登记,也已构成重婚。在实践中应注意两种情况:已婚夫妇未办理离婚手续又与别人登记结婚,或以夫妻名义同居,即被视为重婚。明知对方有配偶,虽未与其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2023-07-01
    231人看过
  • 探视权中止的相关法律条款
    只有人民法院有权依法中止探望权行使。中止程序有两种情形:一是当事人单独提起诉讼,请求人民法院中止间接抚养一方的探望权;二是当事人在履行生效裁判或调解书的过程中,请求中止权利人行使探望权的,人民法院在征询双方当事人意见后认为需要中止行使探望权的,依法作出裁定。法律怎么规定孩子的探视权的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六十五条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的离婚判决中未涉及探望权,当事人就探望权问题单独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第六十六条当事人在履行生效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的过程中,一方请
    2023-07-18
    360人看过
  • “禁止令”执行机关及对刑法的影响
    刑法修正案(八)规定,对被判处管制和缓刑的犯罪分子可以同时禁止其在执行期间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这一措施可以称为禁止令制度,但是禁止令应该由哪个机关执行呢?我国刑法第三十八条第二款明确规定,执行管制的机关是公安机关,但是这一条款被刑法修正案(八)修改为:对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按照这一新表述,如果说管制的执行和负责社区矫正的机关是同一机关的话,在我国,社区矫正工作一般由司法局负责,那么,是不是意味着管制也应该由司法行政机关负责呢?同时,修正后的刑法第三十八条第四款的规定是:违反第二款规定的禁止令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如果处罚和执行合一的话,说明应该由公安机关执行禁止令;如果处罚和执行分离的话,也可以理解为执行由司法行政机关负责,处罚由公安机关负责。对于缓刑来说,其执行机关是公安机关,对于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
    2023-04-25
    217人看过
换一批
#民事诉讼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保全
    相关咨询
    • 缓刑了。问下缓刑期间的禁止令相关法律的规定。
      云南在线咨询 2022-07-24
      刑法第38条第2款规定:“判处管制、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刑法第72条第2款规定:“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我国刑法中禁止令应分为管制执行期间的禁止令和缓刑考验期间的禁止令。由违反两种禁止令的差异化制裁模式决定,禁止令是一种对犯罪分子兼具刑罚
    • 禁止令申请书范文
      天津在线咨询 2022-06-13
      禁止令申请书 申请人:,男,汉族,住安徽省合肥市区路 村幢号,身份证号:,企业职工,联系电话: 申请事项:请求贵院依法开具调查令,以便申请人能够持令前往公司调查情况 事实与理由: 申请人诉一案,贵院业已受理,现为了查明和确定申请人因被告侵权损失情况,需到单位调取证据材料,此证据对查明案件事实非常重要而申请人又无法自行调取,特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对以上事项开出调查令,以便申请人能持令前往公司调查取得上述
    • 竞业禁止条款的相关条款
      河北在线咨询 2023-09-05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竞业禁止条款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约定,如约定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等等。其中竞业限制的期限,不得超过二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用人单位应当在竞业限制期限内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
    • 缓刑禁止令原文是怎样的
      青海在线咨询 2022-06-16
      2011年5月1日实行的《刑法修正案(八)》新增了有关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法院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其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的规定,俗称缓刑禁止令或禁止令。从法条看,禁止令的范围比较宽泛,包括“禁止从事特定活动”、“禁止进入特定区域、场所”、“禁止接触特定的人”。
    • 什么是禁止令?禁止令的适用条件有哪些?禁止令的适用情况是怎样的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3-05
      禁止令是人民法院对判处管制以及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认为确有必要,在判决的同时发出的,禁止其在一定时期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场所、接触特定人的指令。禁止令的适用有一定条件: 1、针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 2、是对犯罪分子在管制执行期间、缓刑考验期间的行为进行限制; 3、禁止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人,法院可酌情禁止这三项中的一项或几项。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