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一般是指为了生活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个人或单位;
1、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类型: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
2、消费行为的目的:满足生活消费的需要;
3、经营者一般是指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人;
4、经营者包括法人、其他经济组织、自然人;
5、农民购买使用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参照本法。
一、消费者知情权是指什么
消费者知情权是指消费者有权了解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消费者的知情权主要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1、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以法律法规规定的方式标明商品或服务的真实情况;
2、消费者在购买、使用或接受服务时,有权询问和了解商品或服务的相关情况;
3、消费者有权了解商品或服务的真实情况。因此,销售假货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二、消费者自主选择权具体包括哪些
自主选择权是指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消费需求,自主选择自己满意的商品或服务,决定是否购买或接受的权利。它是消费者的一项权利。此外,《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经营者销售商品,不得违背购买者的意愿搭售商品或其他不合理的条件,不得进行欺骗性的有奖销售或以有奖销售为手段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或进行巨奖销售;政府及其部门不得滥用权力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或本地产品流向外地,也是对消费者选择权的有力保护。
自主选择权包括:
1、自主选择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经营者。
2、自主选择商品品种和服务方式。
3、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
4、在自主选择商品或服务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
-
经营者与消费者的纠纷如何解决
265人看过
-
雇佣关系与劳动关系两者之间的关系
349人看过
-
经营者欺诈消费者几倍赔偿,经营者欺诈消费者怎么办
84人看过
-
消费者的知情权与经营者的告知义务
202人看过
-
消费者一定是经营者吗
101人看过
-
经营者欺诈消费者如何处罚,经营者哪些行为是欺诈消费者
470人看过
经营者是指向消费者提供其生产、销售的商品或者服务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它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从事生产经营并与消费者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 《消法》上的经营者,具有以下三个基本法律特征: 1、经营者各种所有制性质的生产者、销售者和服务的提供... 更多>
-
特许经营者与被特许者之间产权是怎样的关系山西在线咨询 2022-05-04特许者和被特许者虽同属一个特许体系,但在产权上并没有从属关系。作为分别独 特许经营合同书 特许经营合同书 立的经济实体,特许者和被特许者对外分别独立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从法律关系的角度看,特许经营法律关系是一种平等主体间的民事法律关系,特许者和被特许者的权利与义务由特许合同约定。特许合同是特许经营体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它关系到特许经营双方的切身利益,同时它也是解决特许经营有关纠纷的根本依
-
经营者与消费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冲突,可以通过诉讼来解决吗重庆在线咨询 2022-04-16《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条规定: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本法未作规定的,受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四条规定: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①与经营者协商和解;②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③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④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⑤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按照《
-
如何理解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存在不正当关系,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青海在线咨询 2022-02-27提问者,该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学理论问题,所谓“竞争关系”即商品或服务被取代的一种社会关系。司法实践角度看,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1993年12月1日)“第五条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不正当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第十一条经营者不得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第十四条经营者不得捏造、散布虚伪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等关于“竞争对手”的定义
-
消费者与经营者发生了纠纷,消费者有权利向经营者要求广西在线咨询 2022-04-28《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条规定: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本法未作规定的,受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四条规定: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①与经营者协商和解;②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③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④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⑤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按照《
-
经营者与消费者有约定或者经营者向消费者作出承诺的如何处理?青海在线咨询 2023-06-11经营者与消费者有约定或者经营者向消费者作出承诺的,约定或者承诺的内容有利于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并严于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的,按照约定或者承诺履行;约定或者承诺的内容不利于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并且不符合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的,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