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礼符合了返还的条件,并不意味着必须百分之百地返还,人民法院在确定返还的数额时一般要根据双方共同生活时间的长短、有无生育子女、财产使用情况、双方经济状况、彩礼数额的大小、哪方提出解除婚约等情况,酌情确定返还的比例,一般在60%至90%之间,而且接受彩礼一方提出解除婚约的返还比例会高于给付彩礼一方提出解除婚姻的返还比例。
男女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了,一方在离婚诉讼中要求对方返还彩礼的,应以男女双方作为彩礼返还的权利人与义务人,一般不列彩礼的实际给付人、实际收受人(一般情况下即为男女双方的父母亲)为诉讼当事人;
男女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一方起诉要求返还彩礼的,可以将彩礼的实际给付人、实际收受人作为共同的诉讼当事人,这样有利于纠纷的彻底解决。
一、彩礼没结婚可以退吗
彩礼没结婚可以退。
实务中,法院一般认定给付彩礼是一种以结婚为成就条件的赠与行为;涉及到返还彩礼,要考虑三方面的问题:
1、双方共同生活时间长短;
2、未办理婚姻登记具体原因;
3、彩礼的实际用途。
虽然符合返还彩礼的情形,但并不意味着彩礼会如数返还。人民法院在判决确定返还数额时一般会根据双方共同生活时间的长短、有无生育子女、财产使用情况、双方经济状况、彩礼数额的大小、过错大小等情况,酌情确定返还的比例。
二、彩礼的诉讼主体资格
诉讼中关于彩礼给付、接受主体资格的认定。由于实践中,给付彩礼并不单纯是男女双方之间的事情,更多的涉及到两个家庭的往来。因此诉讼中的主体资格应当分为两种情况:
(一)男女双方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后,一方提起离婚诉讼,并在离婚诉讼中要求返还彩礼的,不列彩礼的实际给付人、实际收受人为诉讼当事人,而应以男女双方作为彩礼返还的权利人与义务人。一方以不是彩礼的实际给付人与收受人为抗辩,拒绝返还彩礼的,人民法院不予采信。
(二)男女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一方提出返还彩礼之诉的,由于彩礼的给付人与收受人并不局限于男女双方个人所用,也有可能是女方家庭所用,因此,直接列彩礼的实际给付人与收受人为诉讼当事人,既符合实际的权利义务状态,也有得真正解决纠纷。
如果当事人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彩礼是需要退还的。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或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需要退还彩礼的。
-
订婚彩礼返还范围?
269人看过
-
彩礼钱—不返还范围
85人看过
-
彩礼返还范围:哪些彩礼可以返还,哪些不能返还?
343人看过
-
彩礼返还范围有哪些,哪些彩礼无需返还
374人看过
-
什么是彩礼的范围?
104人看过
-
应当返还彩礼范围有哪些,离婚要返还多少彩礼
499人看过
彩礼如何认定: (一)如果彩礼是赠送给女方父母的,那么无论是婚前赠送还是婚后赠送,既不属于女方的个人财产,也不属于夫妻双方的财产,而是属于女方父母的财产。因此,男方家长给女方家长,与夫妻双方均无涉,属于女方父母的财产。 (二)若在结婚登记前... 更多>
-
彩礼返还是不是围的范畴广西在线咨询 2023-07-05第一,共同花费。一方收到彩礼后,往往会拿出部分用于共同花销,如为办婚礼宴请宾客,送礼以及平时的吃喝玩乐等,在计算返还数额时都应当从中剔除。 第二,属于赠与性质的财物。在恋爱中,男女双方为表情意,通常会赠与对方定情物、信物等,可以说,这些是一方自愿赠与另一方的,与有无结婚目的无关,对于该类财物,赠与方不得要求返还。
-
返还彩礼的范围怎么写新疆在线咨询 2022-11-16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 适用前面第 (二)、 (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
彩礼返还的证据怎么认定,彩礼返还的范围是哪些?西藏在线咨询 2022-08-01若是购买房屋或者车辆可以提供自己的出资证明,因为按照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将大额财产登记在他人名下一般都是用来当彩礼。
-
彩礼的范围是怎样的, 彩礼返还需要返还哪些财物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3-21彩礼的范围及返还 建立婚约,男方给付女方的财物一般有聘金、见面礼、折娘衣、酒水钱和金器,《意见》对于司法实践出现的各种财物给付形式那此属彩礼没有界定,根据附条件赠与说的法律特征,判断依据为给付此项财物时当事人主观心理状态,是为了培养、增进感情的给付还是以结婚为条件的给付。实际生活中当事人给付财物时不会明说更没有书面合同表达心理状态,是默示意思表示,判断可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当事人的经济状况、给付
-
彩礼的范围及返还是怎么规定的宁夏在线咨询 2023-01-211、民法典对于返还彩礼并没有做出相应的规定,但是民法典规定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目前,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按习俗给付彩礼的,有三种情形可以请求返还: (1)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 (2)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 (3)婚前给付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 2、法律依据 《民法典》 第一千零四十二条【婚姻家庭的禁止性规定】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