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登记制会带来什么?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11 15:15:14 178 人看过

立案审查出了什么问题?

立案作为审判程序的的起点,直接决定哪些纠纷能够进入司法程序。法律界对立案审查制的诟病由来已久,总结起来,其主要问题在于:

第一,立案审查成为堵截案件的手段。立案审查的设计目的是为了保证立案程序规范、高效,为立案后的审判程序提供便利。但在实施过程中,制度发生异变:审查通过成为立案的前提,而通过的标准则逐渐偏离了法律本身的要求。立案审查的非规范化与非公开化给了法院非正当利用该制度的空间,立案审查逐渐沦为不经法定程序堵截案件的工具。

第二,立案审查审判化趋势明显。立案审查的限度已经突破了《民事诉讼法》对诉的形成的基本要求,甚至出现了以审查代替审判的倾向,通过单方的审查即对案件作出非正式结论,并以此为依据,决定纠纷是否应进入诉讼程序,这种立案审查审判化的本质是法院对司法权的滥用。

第三,立案审查的结果非正式且难以救济。实践中,立案审查未严格执行《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审查结果往往表现为口头告知或者迳行退回材料的方式,导致即使当事人对审查结果不满,也难以通过正当途径救济。

立案审查为何被扭曲?

立案审查制度的设立目的是为了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为何在执行中会异化至现在的状态,究其原因,可能主要在于该制度系法院系统内部创设,不可避免地受制于法院自身部门利益;同时,立案审查制先天即缺乏规范性,程序、时限、方式均却缺少规范化约束,且无有效的监督方式,当司法机关面临外部压力或者部门利益的选择时,难免导致该制度适用发生扭曲。其深层次的原因无非基于以下几点:

一、法院独立性不够。受制于外部因素,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纠纷,尤其是涉及强力国家机关的纠纷不敢受理;即使受理也不敢做出结论,从规避风险的角度考虑,将这部分纠纷拒之门外显然是风险最小的选择。

二、司法权威不足。受制于此,某些纠纷即使形成裁决,也难以得到执行,在审、执均归属于法院的情况下,这部分纠纷将有可能成为法院的负担,如形成信访,故法院对于该类纠纷法院也持排斥的态度。

三、法院系统内部考核方式不合理。法院内部考核尤其结案率、执行率等考核指标的设置,实质上对司法规律形成不利影响,司法机关为了完成考核指标,不得不采取各种有悖于司法规律甚至有违法律的措施。立案审查制度成为具有代表性的方式之一,通过立案环节的管控实现对案件的筛选,保障相关考核指标的完成。

立案登记好在哪儿?

保障纠纷能够形成诉讼,是公正司法的前提。在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下,《决定》对案件受理制度提出的改革要求,体现了司法改革的决心:敢于裁判是公正司法的应有之义,而敢于收案则是敢于裁判的前提。敢于收案是司法公正的源头,纠纷不能进入诉讼,何谈公正解决纠纷?正是在这个层面上,立案登记制相比立案审查制而言对司法改革具有无可比拟的制度价值:

一、以程序规范化为司法独立提供助力。立案登记体现了法院面对纠纷时在立案阶段的无差别对待。登记制度让所有来到法院的纠纷均能在程序内有所体现,此种方式有助于打破现实中外部因素、部门利益等因素对立案阶段的影响与干扰,至少让法院在立案阶段保持独立性。

二、拓展了司法公开的范围。在立案阶段推行登记制,便于将立案程序纳入公众监督的视野,与审判公开结合起来,将程序公正、公开贯穿于诉讼全流程,符合司法公开的要求。

三、倒逼司法机关应对难题,树立司法权威。无差别地接纳纠纷,让纠纷形成诉讼,倒逼司法机关对纠纷进行裁决,尤其是对于以往司法机关选择回避的纠纷的裁决,是塑造司法权威的无法绕过、必须客服的障碍。立案登记制将这部分纠纷纳入司法程序,倒逼法院面对、解决这类纠纷,在司法公开及司法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确保纠纷解决的公正性,以此重塑司法权威。

立案登记影响了谁?

法院案件受理制度的改革是司法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决策层从制度设计的角度出发,认为立案登记替代立案审查,将有助于司法改革的大局。具体效果还有待时间检验。从实务角度,可以预测,立案登记制的实施将会对司法系统及法律行业带来一些改变,这些改变可能会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司法机关丧失了案件的选择权,可能要面对骤然上升的工作量以及压力。需要法院以更大的魄力和勇气面对各种类型的社会纠纷,在这些纠纷中,可能涉及到更为重大的社会利益,需要司法机构以更大的智慧去处理、消解;同时案件数量的上升,将有可能加剧部分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工作压力有可能增加。

二、立案流程因登记而更加透明化,去除了审查环节,将大大加快立案流程,立案将更为便利、及时,避免当事人因法院之间相互推诿而往返于不同法院之间寻求立案,降低了立案的成本。

三、不予立案的结果可救济。与登记相配套,在司法公开的要求下,对于不予立案的将以正式的裁决予以回应,当事人对该裁决拥有上诉的权利,因无法进入诉讼程序而引发的信访数量将会大幅降低。

四、短期内有可能导致恶意诉讼增加。不可否认,立案审查制在恶意诉讼、虚假诉讼的排查上较立案登记制更具优势。但从保障当事人诉权角度出发,立案登记制成为决策层必然的选择。此种选择在便利当事人诉讼的同时,也有可能导致恶意诉讼、虚假诉讼数量的上升。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决定》中在改革法院案件受理制度中还包含有加大对虚假诉讼、恶意诉讼、无理缠诉行为的惩治力度的内容。

五、司法机关内部机构设置可能面临调整。立案登记制的实施宣告了立案庭的主要功能已经被取代,立案庭是成为历史还是改头换面以另一种面貌继续存在,是司法系统的决策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如上种种均是对立案登记制能够有效实施的理想化预测,但制度设计与现实碰撞的结果也有可能发生异化。现实中立案登记的实施将面临很多障碍,甚至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立案难将有可能转换为登记难。何况,立案登记还将有可能加剧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法院系统现行的考核体系的设置也可能会与立案登记存在冲突,更大的障碍依然来自于诉讼外力量的干预和影响。改革就意味着需要克服困难,没有障碍的改变不能称之为改革。《决定》展示了决策层的决心,需要司法机关去做的就是树立自信,相信司法机关能够对所有应当由其做出结论的纠纷做出裁判。只有具备这种勇气并付诸实践,真正的司法权威才会形成。没有任何荣誉的背后没有代价,如果要获得司法权威、司法工作者如欲获得与其身份相对应的职业尊荣感,就要有付出代价的准备。而克服现实障碍,推行立案登记制也许就是一个契机。

作为法律人,我们希望看到立案登记制不打折扣的实施,这将是检验司法改革的一块试金石。相信随着立案登记制的实施,立案难将成为历史。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28日 11:2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折扣相关文章
  • 立案登记制6大看点
    一、法院对诉讼要件不再进行实质审查立案审查制下,法院要对诉讼要件进行实质审查后再决定是否受理,审查内容包括主体资格、法律关系、诉讼请求和证据等。改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后,法院不再对起诉进行实质审查,而是仅对起诉的形式要件进行一般性核对,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自诉和申请,一律接收诉状,当场登记立案。这在客观上扩大了法院的受案范围,能够更充分地保护当事人的诉权。二、禁止法院不收材料、不予答复、不出具法律文书根据意见,对于当事人诉讼请求,法院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应当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决定是否立案。起诉、自诉和申请材料不符合形式要件的,法院应当及时释明,以书面形式一次性全面告知应当补正的材料和期限。而对于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自诉和申请,法院依法裁决不予受理或者不予立案并载明理由。当事人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或者申请复议。三、不是所有案件都能登记立案登记立案针对的是初始案件,也就是一审
    2023-04-25
    218人看过
  • 立案会登记网逃吗
    刑事诉讼法
    案后抓不到犯罪嫌疑人会被网上追逃。一、什么是网逃根据现行相关法律规定,网上追逃,是指公安机关各部门、各警种在日常公安业务工作中,发挥各自的职责优势,发现可疑人员时,及时与公安网全国在逃人员信息系统进行快速查询、比对、抓获在逃犯罪嫌疑人员的侦查机制。对符合上网条件的在逃人员,立案单位要详细填写《在逃人员信息登记/撤销表》中在逃人员信息登记部分内容,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审批同意并加盖公章后,连同在逃人员法律文书原件(拘留证或逮捕证)一并交给同级刑侦部门,由刑侦部门将在逃人员信息录入《全国在逃人员信系统》进行网上追逃。立案单位在工作中又发现新信息的,要立即提交刑侦部门进行修改、补充。二、网上通缉令存在的问题公安机关在网上追逃中逐步形成的普遍做法是:对刑事案件立案侦查后,发现犯罪嫌疑人在逃的,可以对在逃的犯罪嫌疑人签发拘留证,将其基本情况和拘留证上网,这样无论犯罪嫌疑人逃到何处,只要当地公安机
    2023-02-18
    373人看过
  • 立案审查制与立案登记制有哪些区别
    (一)立案审查制的定义立案审查制是指,当事人向法院提起诉讼时,法院对诉讼要件进行实质审查后,决定是否受理。其审查内容主要包括主体资格、法律关系、诉讼请求以及管辖权等。(二)立案登记制的定义立案登记制是指,法院对当事人的起诉不进行实质审查,仅仅对形式要件进行核对。除了意见规定不予登记立案的情形外,当事人提交的诉状一律接收,并出具书面凭证。起诉状和相关证据材料符合诉讼法规定条件的,当场登记立案。(三)两者的不同1、诉讼起点不同。立案审查制下,诉讼起点是法院决定立案时。立案登记制下,诉状提交给法院时,诉讼就开始了。2、立案条件不同。立案审查制下,各级法院对当事人起诉能否立案的审查尺度存在标准不一的问题。立案登记制下,当事人只要提供符合形式要件的诉状,法院应当一律接收,并在规定期限内依法处理。3、对当事人起诉权的保障不同。立案登记制下,法院一律接收诉状,当事人依法无障碍行使诉权,体现了对当事人起诉
    2023-04-07
    300人看过
  • 你需要带什么证明来登记离婚
    1、登记离婚需要带什么证件。双方户籍2。双方身份证或有效的临时身份证3。双方的结婚证书4。在登记处签署的离婚登记申请声明(由登记机关提供)5。载有双方自愿离婚意向和关于子女抚养、财产和债务待遇的共识的离婚协议一式三份2张6英寸和2英寸的单身人士近期半身免冠照片7,户籍经公安部门或集体户口管理单位登记的户籍不能提交户口簿。户口簿或户口簿复印件及户口卡。当事人未解决的,可以向公安部门或者户口登记管理机构办理迁出地或者对方户口登记地的户口登记,如户口簿等。P>第二,离婚登记处是否提供离婚协议协议离婚由本人书写,可以书写或打印,在起草协议离婚书时,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离婚男女身份证的姓名、性别、国籍、身份证号码、地址和电话号码。第二部分:离婚的合法性及离婚原因的描述。第三部分:协议的重要内容:(I)表明男女自愿离婚的意图(II)抚养。主要用于抚养未成年儿童。一般情况下,应注明子女的姓名和
    2023-05-07
    54人看过
  • 最高法: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解决“立案难”
    最高人民法院司改办主任贺小荣今天表示,过去社会上普遍流传着立案难,人民群众到法院打官司立案环节存在障碍和问题。在这次改革当中,把立案审查制变为立案登记制之后,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就是要保护人民群众的诉权。最高法26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见》。贺小荣表示,由立案审查制变为立案登记制是四中全会决定当中一个重要内容,这个改革举措对法院内外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什么中央决定这样改革,因为这项改革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贺小荣说,大家知道,过去社会上普遍流传着立案难,人民群众到法院打官司立案环节存在障碍和问题。在这次改革当中,把立案审查制变为立案登记制之后,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就是要保护人民群众的诉权。立案审查变为立案登记制以后,最高法将在立案环节上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比如一个当事人带着诉讼材料到法院立案,可能一些材料带得不是很全,一次还没有交齐。贺小荣举例说,
    2023-06-11
    192人看过
  • 立案登记制的法治意义
    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司法改革方案,其中一个突出亮点是:改革法院案件受理制度,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对人民法院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保障当事人诉权。这一改革对于保障人民诉权、加强司法的人权保障、减少信访案件数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按刑事诉讼法第110条规定:对于报案、控告或举报,法院须进行双重审查:一是审查是否符合管辖范围,二是审查是否有犯罪事实或是否达到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程度。因此刑事立案审查实际上变成了关于有否犯罪事实和是否需要追究刑责的审判了。按民事诉讼法第119条、第123条规定:只有符合有直接利害关系、有明确被告、有具体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法院受案范围和管辖权等四个条件的起诉方可受理;否则不予受理。据此,关于应否受理民事起诉立案审查,肩负着审查原告是否有直接利害关系、案件是否属于法院受案范围、受诉法院是否有管辖权
    2023-06-11
    195人看过
  • 民事纠纷的立案登记制是什么意思?
    登记制度是指法院不对当事人的起诉进行实质性审查,只检查形式要求。最高人民法院于2015年4月15日发布了《关于人民法院实施立案登记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了立案登记制度改革,在此之前,我国实行了立案审查制度。与立案审查制度相比,立案登记制度具有以下特点、立案条件不同。在立案审查制度下,各级法院对当事人起诉能否立案的审查规模存在标准不同的问题。在立案登记制度下,只要当事人提供符合形式要求的投诉,法院应当在规定期限内接受并依法处理。二是对当事人起诉权的保障不同。在立案登记制度下,法院一律接受诉讼,当事人依法无障碍行使诉讼权,体现了对当事人起诉权的充分保护。三是诉讼起点不同。在立案审查制度下,诉讼起点是法院决定立案时。在立案登记制度下,诉状提交法院时,诉讼开始了。简析企业改制中的民事纠纷企业,民事纠纷,改制,兼并,纠纷,资产一、企业公司制改造中发生的民事纠纷我国企业法规定的企业形式有国有和个人独资
    2023-08-07
    484人看过
  • 行政案件立案登记制是怎么回事?
    对依法应该受理的一审行政起诉,人民法院实行立案登记制。对依法提起的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应当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一律接收起诉状。对符合起诉条件的行政案件应当立案,依法保障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当场能够判断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当场登记立案;当场不能判断是否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七日内仍不能作出判断的,应当先予立案。起诉状内容或者材料欠缺的,人民法院应当一次性全面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内容、补充的材料及期限。在指定期限内补正并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当事人拒绝补正或者经补正仍不符合起诉条件的,裁定不予立案,并载明不予立案的理由。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对于不接收起诉状、接收起诉状后不出具书面凭证,以及不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起诉状内容的,当事人可以向上级人民法院投诉,上级人民法院应当责令改正,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2023-06-06
    393人看过
  • 法院立案由“审查制”变“登记制”
    法院只做形式上的审查,不再进行实质上的审查。只要是符合基本条件就予以立案登记。法院立案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呢?根据法律规定符合下列条件法院就应该予以立案:第一、提起诉讼的原告必须证明自己和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首先原告的身份要明确,法人和其他组织的需要提交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公民个人的提交身份证明、联系电话及详细住址。第二、有明确的被告。什么是明确的被告呢?就是被告必须实际存在,且有明确诉讼要求指向,就是你认为谁应该承担责任。司法实践中要求被告为个人的要求提交其户籍证明或者身份证明;被告为企业的要求提交企业的工商登记材料。且当事人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必须清楚确实,法院必须能够送达诉讼文书,如果公告送达也必须符合公告送达的条件。第三、诉状中要由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只可能是将来变化最大的一个环节,法律首先要保障老百姓的诉权,你认为有人侵权你就可以告。至于告的错与对,那
    2023-06-11
    122人看过
  • 立案登记制的法律常识
    作为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立案难问题的关键之举,关于立案登记制,有六件事你应该知道。法院对诉讼要件不再进行实质审查据了解,在现行的立案审查制下,法院要对诉讼要件进行实质审查后再决定是否受理,审查内容包括主体资格、法律关系、诉讼请求和证据等。在实践中,受制于普通公民对法律程序的认识水平,再加上法院存在的案多人少矛盾,立案审查制直接导致了一部分应当由法院受理的案件被挡在了门外。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景汉朝表示,改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后,法院不再对起诉进行实质审查,而是仅对起诉的形式要件进行一般性核对,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自诉和申请,一律接收诉状,当场登记立案。这在客观上扩大了法院的受案范围,能够更充分地保护当事人的诉权。禁止法院不收材料、不予答复、不出具法律文书根据意见,对于当事人诉讼请求,法院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应当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决定是否立案。起诉、自诉和申请材料不符合形
    2023-06-11
    500人看过
  • 立案登记制:法院“有案不立”将被追责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意见》,最高人民法院15日公布了这一意见,意见将于5月1日起施行。意见指出,要加强对立案工作的内部和外部监督,强化责任监督。其中明确提出:人民法院监察部门对立案工作应加大执纪监督力度。发现有案不立、拖延立案、人为控制立案、年底不立案、干扰依法立案等违法行为,对有关责任人员和主管领导,依法依纪严肃追究责任。造成严重后果或者恶劣社会影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要全面清理和废止各种立案土政策,任何单位、个人都不得擅自提高门槛,干预法院立案。同时,必须进一步加大内外监督,才能让这项改革措施真正落实到位。
    2023-06-11
    438人看过
  • 补办结婚登记规定带来什么问题
    最新结婚登记法规信息?或许是每对新人都会有的疑惑,如何办理结婚登记,结婚登记条件,结婚登记费用,结婚登记时间,未结婚登记,本文邀请法律专家为你评价《民法典》中补办结婚登记规定2001年4月28日新修改的《民法典》公布施行了。修改后的《民法典》较原来的《民法典》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如:禁止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未办理婚姻登记者应补办登记的规定,增设了无效婚姻制度和制度,完善了夫妻财产制度,确定了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赔偿的制度。《民法典》的修改不仅对我国的婚姻家庭关系产生历史性的影响,而且对我国涉及婚姻家庭关系的民事司法实践带来重大变化。笔者本文仅就“未办理婚姻登记者应补办登记”的规定的立法意图及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难题略作阐述。一、《民法典》关于补办结婚登记的规定及给司法实践带来的问题新的《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九条规定:“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
    2023-05-04
    225人看过
  • 立案登记制后交通事故案件立案须知
    一、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因此,原告一般可向交通事故发生地或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二、如何确定原告1、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害,伤者要求被告进行人身损害赔偿的,伤者本人为原告。2、交通事故造成车辆损坏的要求被告赔偿修车费用,被损坏车辆所有权人为原告。3、如果车辆所有权人本人开车时被撞伤,同时造成了车辆损失和所有权人本人人身伤害的,可由所有权人做原告,要求被告同时赔偿自己的人身损失和车辆损失。4、司机驾驶他人的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同时造成了车辆损失和司机人身伤害的,应由车辆所有权人和受伤司机分别对各自的损害后果提起诉讼:其中,对车辆损害要求赔偿(索要修车费用)的案件由车辆所有权人做原告起诉;对司机所受的人身伤害要求赔偿的由受伤司机本人作原告起诉。5、如果一次交通事故造成二人以上人身伤害
    2023-03-01
    176人看过
  • 年检被忘记会带来什么后果?
    小型、微型非营运载客汽车6年以内每2年检验1次;超过6年的,每年检验1次;超过15年的,每6个月检验1次;不按期年检的车辆,除了车辆行驶安全得不到保障外,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车辆逾期未年检,将对驾驶员处以200元罚款,记3分处罚新车两年后忘记年检怎么处罚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机动车未按照规定期限进行安全技术检验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车辆登记规定》第五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一)重型、中型载货汽车及其挂车的车身或者车厢后部未按照规定喷涂放大的牌号或者放大的牌号不清晰的;(二)机动车喷涂、粘贴标识或者车身广告,影响安全驾驶的;(三)载货汽车、挂车未按照规定安装侧面及后下部防护装置、粘贴车身反光标识的;(四)机动车未按照规定期限进行安全技术检验的;(五)改变车身颜色、更换发动机、车身或者车架,未按照本规定第十条规
    2023-07-05
    157人看过
换一批
#反不正当竞争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折扣
    词条

    折扣是指经营者在销售商品时,以明示并如实人账的方式给予对方的价格优惠,包括支付价款时对价款总额按一定比例即时予以扣除和支付价款总额后再按一定比例给予退还两种形式。 折扣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正确运用折扣,有利于调动采购商的积极性和扩大销路,... 更多>

    #折扣
    相关咨询
    • 什么是立案登记制?立案程序是什么?
      新疆在线咨询 2022-07-09
      立案程序 (一)实行当场登记立案。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自诉和申请,一律接收诉状,当场登记立案。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应当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决定是否立案。 (二)实行一次性全面告知和补正。起诉、自诉和申请材料不符合形式要件的,应当及时释明,以书面形式一次性全面告知应当补正的材料和期限。在指定期限内经补正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登记立案。 (三)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自诉和申请的
    • 立案登记制是什么意思,登记立案的案件范围有哪些
      江苏在线咨询 2023-03-10
      立案登记制是指案件受理制度。 立案登记制是指,法院对当事人的起诉不进行实质审查,仅仅对形式要件进行核对。除了意见规定不予登记立案的情形外,当事人提交的诉状一律接收,并出具书面凭证;登记立案针对的是初始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登记立案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登记立案: 1.违法起诉或者不符合法律规定的; 2.涉及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3.危害国家安全的; 4
    • 什么是立案登记制的情形
      广东在线咨询 2022-04-03
      立案登记制是指案件受理制度。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见》提出的要求,改革案件受理制度,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对人民法院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保障当事人诉权。加大立案信息的网上公开力度。推动完善诉讼收费制度。 法院接到当事人提交的民事、行政起诉状时,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起诉,应当登记立案;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材料,并出具注明收到日
    • 立案审查制与立案登记制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7-13
      1、诉讼起点不同。立案审查制下,诉讼起点是法院决定立案时。立案登记制下,诉状提交给法院时,诉讼就开始了。 2、立案条件不同。立案审查制下,各级法院对当事人起诉能否立案的审查尺度存在标准不一的问题。 立案登记制下,当事人只要提供符合形式要件的诉状,法院应当一律接收,并在规定期限内依法处理。
    • 立案审查制与立案登记制有何不同
      青海在线咨询 2022-08-02
      (一)立案审查制的定义 立案审查制是指,当事人向法院提起诉讼时,法院对诉讼要件进行实质审查后,决定是否受理。其审查内容主要包括主体资格、法律关系、诉讼请求以及管辖权等。 (二)立案登记制的定义 立案登记制是指,法院对当事人的起诉不进行实质审查,仅仅对形式要件进行核对。除了意见规定不予登记立案的情形外,当事人提交的诉状一律接收,并出具书面凭证。起诉状和相关证据材料符合诉讼法规定条件的,当场登记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