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取保候审后拘留情形有哪些
在取保候审期间,倘若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未能遵循相关规定,将有可能受到相应的法律惩处,其中就包括了拘留这一严厉手段。这类违规行为常常表现为违反取保候审的诸多条件,例如刻意躲避侦查、阻碍证人出庭作证以及故意销毁关键证据等等。一旦出现上述任何一种情形,当地公安局均有权依照法规对涉案人员实施拘留。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规定: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人和有关单位。"
二、取保候审后拘留多久会判
取保候审之后,能够判刑的具体时长须依据公安机关在侦办过程中的进展状况,同时还需考虑检察官与法官对该案的审查进度来最终决定。刑事案件的处理流程通常包括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三大环节;而每一环节均受到相关法律法规所设定的期限约束。一般而言,从当事人获得取保候审批准直到审判结束的整个过程需要经历4至5个月的时间,但实际所需时间仍取决于诸多具体因素。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六条
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二个月。
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一个月。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法律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它既保护我们的权益,也规范我们的行为。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需要充分了解和理解法律,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虽然法律可能看起来复杂和深奥,但是只要我们愿意花时间去学习和理解,就能够掌握它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取保候审后拘留情形有哪些”,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次学习和理解法律的机会,我们应该抓住这些机会,不断提高我们的法律素养,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
刑事拘留取保候审规定:哪些情形可以取保候审?
105人看过
-
刑事拘留是否可以取保候审,刑事拘留取保候审的情形
301人看过
-
可以取保候审的情形有哪些取保候审期满后怎么处理
110人看过
-
什么是取保候审,哪些情形可以取保候审
234人看过
-
没收取保候审保证金有哪些情形
167人看过
-
取保候审有哪些情形没收保证金
350人看过
-
故意伤害罪拘留后取保候审一般哪些情形会贵州在线咨询 2022-05-06故意伤害被拘留后取保候审的方式有哪些? 取保候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对其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由公安机关执行。 取保候审的方式有两种: 一是缴纳
-
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刑事拘留后的取保候审,有哪些情形辽宁在线咨询 2022-05-02【刑事诉讼法】第65条,规定取保候审的条件:一是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是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三是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四是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第六十六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
-
取保候审期间有哪些情形被判处拘役?北京在线咨询 2022-08-02拘役是公安机关就近执行的, 取保候审规定被判拘役短期剥夺犯罪分子人身自由、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拘役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一年。被判拘刑期从人民法院的判决确定之日起生效,但在宣判前被先行羁押的,其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
什么是取保候审,取保候审适用的情形有哪些,取保候审的条件有哪些浙江在线咨询 2022-04-28取保候审,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未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方法。 1.取保候审适用的情形: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3)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患有严重疾病,或者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未满一周岁的
-
取保候审时有哪些情形会违反取保候审规定上海在线咨询 2023-04-28违反取保候审规定的情形有: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二)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没有向执行机关报告; (三)在传讯的时候没有及时到案; (四)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五)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