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死不救是否会构成过失杀人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3 17:04:33 394 人看过

见死不救过失杀人会构成吗

在一般情况下,“见死不救”只是道德谴责的对象,不属于刑法评价的范畴。构成过失杀人需要满足一下几个条件: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生命权是自然人以其生命维持安全利益为内容的人格权。其神圣不可侵犯,已为宪法所肯同,理应由其子法贯彻。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无论是故意,还是过失,均具有社会危害性,应受刑法打击。本法第232条规定故意杀人罪。本条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罪。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因过人致使他人死亡的行为。构成本罪,客观方面必须同时具备三个要索;

1、客观上必须发生致他人死亡的实际后果。这是本罪成立的前提。

2、行为人必须实施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在这里,行为人的行为可能是有意识的,或者说是故意的,但对致使他人死亡结果发生是没有预见的,是过失。本罪属结果犯,行为的故意并不影响其对结果的过失。这点同有意识地实施故意剥夺他人生命行为的故意杀人罪不同。过失致人死亡行为可以分为作为的过失致人亡行为和不作为的过失致人死亡行为两种情况。

从行为人的过失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之间必须具有间接的因果关系,即被害人死亡是由于行为人的行为造成的。这里死亡包括当场死亡和因伤势过重或者当时没有救活的条件经抢救而死亡。否则行为人不应承担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刑事责任。如果行为人的过失行为致人重伤,但由于其他人为因素的介入(如医师未予积极抢救或伤口处理不好而感染)致使被害人死亡的,只应追究行为人过失重伤罪的刑事责任。

(三)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要件为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自然人不能成为本罪主体。首先,无论从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客观行为,还是社会危害性上看,本罪均不是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其次,对过失致人死亡的结果的预见,要求行为人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和辨别能力。年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由于身心发育尚不成熟,知识水平及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和认识能力、对自身行为可能造成的危害结果的认识,都有一定局限性,所以,他们是限制行为能力(含责任能力)人,因此,法律上不要求他们对过失行为负刑事责任。本次刑法修订中于第17条将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自然人应负刑事责任的犯罪中的“杀人罪”明确界定为“故意杀人罪”,其意亦在于此。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其行为的结果抱有过失的心理状态,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主观上对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应当预见是法律对行为人实施某种有意识的行为时,可能造成他人死亡结果的主观认识上的要求。根据一般人的能力和行为时的客观条件,行为人能够预见并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只是因为其疏忽大意才未预见,以致发生严重危害结果,他就应当对此结果负法律责任。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被害人死亡的结果已经预见,但却轻信能够避免这种结果的发生。由于行为人已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进而产生了避免这种结果发生的责任,他却没有有效地防止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因此,行为人应对自己因主观上的过于自信所造成的危害结果负刑事责任。轻信能够避免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是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区别于间接故意杀人的界限。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0月18日 08:5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刑事责任能力相关文章
  • 见死不救故意杀人
    一、普通的见死不求,只承担道德的义务;二、负有特定义务的人,如果见死不求,涉嫌不作为的故意杀人。事实上,中国刑法对见死不救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在中国除非是因特殊关系而负有法定义务,或前行为引发法定义务的人,如果见死不救才会被按照故意杀人来追究刑事责任,这种情况国内也已经有过很多判例,夫妻双方闹矛盾后,妻子欲喝农药而丈夫置之不理,既不阻拦也不报警,导致妻子死亡的。相关说法以“故意杀人罪”被刑拘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虽然案件还未在法院判决,但是律师认为以“故意杀人罪”刑拘是正确的。“在刑法理论中,有一种不作为形式的犯罪。”,所谓“不作为”是指犯罪人有义务实施并且能够实施某种积极的行为而未实施的行为,即应该做也能够做而未做的情况。而“不作为”客观方面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行为人负有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这是构成犯罪的不作为的前提。这包括:法律明文规定的特定义务;职务上或者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由行
    2023-04-15
    76人看过
  • 见死不救故意杀人
    一般情况下,见死不救只是不道德的行为,特殊情况可能会构成故意杀人罪。一、普通的见死不求,只承担道德的义务;二、负有特定义务的人,如果见死不求,涉嫌不作为的故意杀人。事实上,中国刑法对见死不救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在中国除非是因特殊关系而负有法定义务,或前行为引发法定义务的人,如果见死不救才会被按照故意杀人来追究刑事责任,这种情况国内也已经有过很多判例,夫妻双方闹矛盾后,妻子欲喝农药而丈夫置之不理,既不阻拦也不报警,导致妻子死亡的。相关说法以“故意杀人罪”被刑拘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虽然案件还未在法院判决,但是律师认为以“故意杀人罪”刑拘是正确的。“在刑法理论中,有一种不作为形式的犯罪。”,所谓“不作为”是指犯罪人有义务实施并且能够实施某种积极的行为而未实施的行为,即应该做也能够做而未做的情况。而“不作为”客观方面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行为人负有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这是构成犯罪的不作为的前提。
    2023-02-24
    354人看过
  • 见死不救是故意杀人吗
    1、有能力不救的,可构成间接故意杀人罪。2、在刑法理论中,有一种不作为形式的犯罪。所谓不作为是指犯罪人有义务实施并且能够实施某种积极的行为而未实施的行为,即应该做也能够做而未做的情况。而不作为客观方面需要具备三个条件:(1)一是行为人负有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这是构成犯罪的不作为的前提。这包括:法律明文规定的特定义务;职务上或者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由行为人先行的行为而使法律所保护的某种利益处于危险状态所产生的义务等。(2)其次是行为人有履行特定义务的实际可能性而未履行,但由于某种原因而不具备履行该项义务的实际可能性,则不构成犯罪的不作为。(3)第三行为人未履行特定义务的不作为行为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即不作为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一、故意杀人致人死亡怎么判刑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的一种。是中国刑法中性质最恶劣的少数犯罪之一。我国刑法第二百
    2023-03-26
    499人看过
  • 见死不救成涉嫌故意杀人
    男子酒驾撞人后逃逸见死不救成涉嫌故意杀人普通的一件交通事故,为何成了涉嫌故意杀人的案件?近日,浙江一位男子陈某夜里酒后驾车,撞倒了一位骑自行车的龙某。一开始,陈某还和朋友抬起了伤者。但是才走了两三步,陈某就把人放了下来,并示意朋友放手,随后驾车逃走。最后陈某被抓获归案,却面临着涉嫌故意杀人的罪名。原来,躺倒在马路中央的龙某被后来的轿车二次碾压致死。最后,陈某承担事故主要责任,后来的轿车司机承担事故次要责任,受害人没有责任。根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而陈某明知有危险,却最后撒手不管,造成被害人被碾压而导致死亡。于是,陈某被以涉嫌故意杀人的罪名批捕。
    2023-06-03
    175人看过
  • 警察见死不救是否构成犯罪
    人民警察遇到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侵犯或者处于其他危难情形,应当立即救助;对公民提出解决纠纷的要求,应当给予帮助;对公民的报警案件,应当及时查处。人民警察应当积极参加抢险救灾和社会公益工作。但是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处理,如果能救治而不采取救治行为,属于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不构成犯罪。一、犯罪与违法二者的区别有哪些?犯罪与违法二者的区别包含如下内容:1、社会危害程度不同,违法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不大,不违反刑法,只违反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违反刑法,应当受到处罚;2、处罚方式不同,违法分为民事违法和行政违法,民事违法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违法受到行政制裁;犯罪,则由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刑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
    2023-02-28
    480人看过
  • 过失杀人是否会被判死刑
    过失杀人不会是死刑,最高刑罚是七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一、过失杀人罪与故意杀人罪的界限根据司法实践经验,区别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故意杀人罪,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应注重:1、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与间接故意杀人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是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但凭借一定的自认为能够避免他人死亡的结果发生的因素。间接故意杀人,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但对这种结果的发生采取听之任之、有意放任的态度,从而导致他人死亡的行为,两者的显著区别在于:第一,在认识因素上,对他人死亡结果发生的主观估计不同。二者虽然都是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使他人死亡,但间接故意杀人中行为人对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并未发生错误的认识和估计,因而在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即他人
    2023-03-19
    88人看过
换一批
#刑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辨认能力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的认识能力。控制能力是指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 对于一般公民来说,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生理和智力发育正常,就具有了相应的辨认和控... 更多>

    #刑事责任能力
    相关咨询
    • 见死不救过失杀人
      西藏在线咨询 2022-08-10
      1.见死不救,看是谁见死不救,如果是过路人,或者两个不相干的人,不属于犯法。因为没有法律特定义务。 2.但负有特定义务的公务员、工作人员及法律授权的人员不但违法甚至犯罪! 如警察,党员,夫妻关系的,有抚养扶助关系的父母和子女 这个是要区分开来的,具体情况具体看待。
    • 见死不救构成故意杀人吗?
      山西在线咨询 2021-10-14
      在我国刑法犯罪理论上,对于负有特定义务的人来说,如果能够履行却不履行义务,见死不救,即构成犯罪。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见死不救是否算故意杀人要按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法律明文规定行为人有特定救助义务的人员.如果能够履行却不履行义务,见死不救,就有可能涉嫌故意杀人。   二、是在职务上或业务上有特定义务的人员.如果能够履行却不履行义务,见死不救,就有可能涉嫌故
    • 见死不救故意杀人罪构成吗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5-26
      一是法律明文规定行为人有特定救助义务的人员。如果能够履行却不履行义务,见死不救,就有可能涉嫌故意杀人。 二是在职务上或业务上有特定义务的人员。如果能够履行却不履行义务,见死不救,就有可能涉嫌故意杀人。 三是因先行行为产生的特定义务人员。如汽车司机交通肇事后,有及时救助伤员的义务,如果肇事司机不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抢救而逃跑,致人死亡的,构成交通肇事罪,要加重处罚;如果肇事司机不但不救助,而是将伤员转移
    • 见死不救是否构成犯罪?
      北京在线咨询 2022-08-02
      在一般情况下,“见死不救”只是道德谴责的对象,不属于刑法评价的范畴;但在特殊情况下,“见死不救”也会成为刑法评价的对象,“见死不救”者亦要承担刑事责任。特殊情况指的是,当“见死”者负有法律上防止他人死亡的义务时,有能力防止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却不采取措施防止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以至于他人死亡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其实质就是刑法理论上的不作为犯罪。 一般认为,不作为的义务来源包括: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
    • 见死不救是否构成犯罪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4-11
      在刑法理论中,有一种以不作为形式构成的犯罪。所谓“不作为”,是指行为人有义务实施,并且能够实施某种积极的行为而未实施的一种情况,即应该做、也能够做,而没有做的情况。 “不作为”的成立需要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行为人负有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这是成立的前提。这包括:法律明文规定的特定义务;职务上或者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由行为人先行的行为而使法律所保护的某种利益处于危险状态所产生的义务等等。 第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