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税务局如何查公司是否偷税漏税?
税务局查公司偷税漏税的方式通常有:举报,比如消费者在外就餐,向商家索要发票但商家以各种名目理由不予以开具,消费者向当地税务机关举报;查上下游企业的时候连带查出问题,比如现在税务局大力度查杀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企业,连带就可以查到受票方;系统比对,这个目前是税务局最常用的方式。
二、查处偷税漏税的具体手段
第一,举报。比如消费者在外就餐,向商家索要发票,但商家以各种名目理由不予以开具,消费者向当地税务机关举报,税务机关就怀疑企业在税收上面可能有文章;另外就是财务在公司有不愉快的经历,离职之后举报公司的偷漏税行为;再者就是竞争对手甚至是合作伙伴,只要有发现企业有任何税收上面动手脚的蛛丝马迹,都向税务局举报。竞争对手举报等等,这个大家都懂不需要多说,这个主要针对的是中小企业。
第二,查上下游企业的时候连带查出问题。比如现在税务局大力度查杀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企业,连带就可以查到受票方,不论是不知情者还是可以接受虚开的专票,都有虚假抵扣的风险,这时候就成为税务机关重点稽查对象了;另外,税务机关在查某家生产型企业偷漏税证据时,与之相关联的公司,比如原材料提供商,销售对象,都将成为检查举证对象,间接地也接受了税务机关的稽查。
第三,系统比对。这个目前是税务局最常用的方式。比如去年上线全国各地税务机关相继运用起来的近金税三期系统,还有各地税务机关根据当地税务情况自行研发的信息系统,会根据企业的各类报表信息分析出税务疑点,系统中涉及了成百上千的风险点,一旦分析出企业税务上有疑点就给出预警。比如,一个工业企业水电费用常年居高不下,利润表上却显示接连的亏损,系统就会提醒税务机关去查一下,因为正常企业如果亏损的话,工厂会减产甚至提供,不可能常年高额水电费。
依法纳税是作为纳税人和公司应当承担的责任。国家在检查企业是否偷税漏税时的手段也是非常的先进,并且动用了群众的力量。但是虽然国家在这方面的监管已经非常严格了,还是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各种漏洞偷税漏税,不履行相应的责任,这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
对方公司偷税漏税 稽查局让我们补税
481人看过
-
税局查到偷税漏税会怎样
422人看过
-
偷税漏税如果被税务局查到会有什么后果
252人看过
-
税务局怎样发现偷税漏税的?
342人看过
-
税务局哪个部门管偷税漏税
358人看过
-
个人偷税漏税如何查出来
180人看过
竞争是指个体或群体间力图胜过或压倒对方的心理需要和行为活动。即每个参与者不惜牺牲他人利益,最大限度地获得个人利益的行为,目的在于追求富有吸引力的目标。 划分了公平竞争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界限,为市场主体的竞争设定了共同遵循的行为标准。对于在市... 更多>
-
公司税务局查账做笔录, 偷税漏税, 公司员工做笔录, 偷税漏税怎么办河南在线咨询 2022-01-20到税务部门举报其偷税漏税的行为。 依照第三十六条,违反发票管理法规的行为包括: (一)未按规定印制发票或者生产发票防伪专用品的; (二)未按照规定领购发票的; (三)未按照规定开具发票的; (四)未按照规定取得发票的; (五)未按照规定保管发票的; (六)未按照规定接受税务机关检查的。 对有前款所列行为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没收非法所得,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有前款所列两种
-
税务局怎么查偷税漏税,法律上该如何规定浙江在线咨询 2023-02-12税务局一般会通过以下方式查偷税漏税行为: 1、通过举报人向税务机关提供的发票、账簿等证据材料调查偷税漏税行为; 2、通过稽查纳税人上下游的企业连带查出纳税人的税务问题; 3、通过涉税指标分析等系统比对的方式调查偷税漏税问题。
-
公司被查出偷税漏税,公司偷税漏税谁的责任呢?安徽在线咨询 2022-07-25偷税漏税涉嫌刑事犯罪了,公司要把该补缴的马上补上。偷税行为的主要负责人可能要承担责任,和职务无关,所以是不是法人不重要,重要的是法人是否参与。企业或主要责任人偷税漏税的处罚: 1、经济责任:偷税数额不满1万元或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不到10%,税务机关追缴偷税款、并处偷税额5倍以下罚款。 2、行政责任:提请工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采取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 3、刑事责任: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10%以上并且偷
-
现在税务局怎么查偷税漏税情况?云南在线咨询 2023-09-081、消费者向当地税务机关举报; 2、被稽查纳税人上下游的企业连带查出问题; 3、系统比对,例如通过涉税指标分析等方法比对,企业存在异常指标值会被列入风险企业名单,长期零申报或企业所得税长期报亏损的企业是税务局的重点检查对象。
-
偷税漏税公安局是否会扣款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10-16偷税漏税公安局肯定是会拘留的;偷税罪,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故意违反税收法规、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的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缴纳税款,情节严重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