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三条规定: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用工单位无同类岗位劳动者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第六十四条:被派遣劳动者有权在劳务派遣单位或者用工单位依法参加或者组织工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权利受到侵犯时,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劳动者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时,可以采取以下列途径寻求救济,维护自己的权益.
一、协商和解.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此途径有利于劳动关系的稳定和谐.
二、劳动争议调解.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到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或者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有关组织申请调解.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调解协议书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盖章,经调解员签名并加盖调解组织印章后生效.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当事人应当履行.
三、行政举报.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对违反本法的行为都有权举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应当及时核实,处理违法事实.劳动者就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行为向劳动行政部门进行举报,劳动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受理并立案查处.一经查实,看看ba劳资纠纷起因.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用人单位依法对劳动者给予赔偿.
四、劳动争议仲裁.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五、申请支付令.对支付拖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事项达成调解协议,用人单位在协议约定期限内不履行的,劳动者可以持调解协议书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用人单位拖欠或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还可以直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六、诉讼.提请仲裁后对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外,劳动者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理解劳务公司和劳务派遣工的工资计算
199人看过
-
劳务派遣人员加班工资的计算方法
174人看过
-
劳务派遣工工伤算派遣方的吗
375人看过
-
派遣工的工资如何计算?
356人看过
-
劳务派遣工伤赔偿数额的计算
293人看过
-
劳务派遣员工请病假的工资计算方式是什么?
148人看过
工资即员工的薪资,是指劳动者提供劳动后,用人单位依据国家相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工资可以以时薪、月薪、年薪等不同形式计算。 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 更多>
-
劳务派遣合同的劳务费应如何计算,劳务派遣合同的工资怎样计算安徽在线咨询 2022-04-27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五十八条的规定,劳务派遣合同期限跟工资的支付如下:劳务派遣单位是本法所称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义务。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除应当载明本法第十七条规定的事项外,还应当载明被派遣劳动者的用工单位以及派遣期限、工作岗位等情况。 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按月支付劳动报酬;被派遣劳动者在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按
-
劳务派遣工如何维权劳务派遣工工资如何计算辽宁在线咨询 2021-11-03劳务派遣公司或者用人单位侵犯被派遣劳动者权益的,劳动者可以与其协商;协商不成的,在申请劳动仲裁时,以两者为共同被告,要求两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劳务派遣按发工资计算还是按实际工资计算?四川在线咨询 2022-06-11劳动合同中还应当一并约定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若劳务派遣属跨地区派遣,被派遣劳动者享有的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按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的标准执行。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用工单位应当按照同工同酬原则,对被派遣劳动者与本单位同类岗位的劳动者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用工单位无同类岗位劳动者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
劳务派遣员工和劳务派遣工资是什么意思北京在线咨询 2022-04-14劳务派遣又称人力派遣、人才租赁、劳动派遣、劳动力租赁、雇员租赁,是指由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订立劳动合同,把劳动者派向其他用工单位,再由其用工单位向派遣机构支付一笔服务费用的一种用工形式。 劳动力给付的事实发生于派遣劳工与要派企业(实际用工单位)之间,要派企业向劳务派遣机构支付服务费,劳务派遣机构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
-
劳务派遣经济补偿金怎么算劳务派遣员工经济香港在线咨询 2022-11-101、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2、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3、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 4、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