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地过程主要受《土地管理法》相关规定的制约。对土地制度的产权、使用、规划、收益、管理、农用地征用等都有详细规定。根据我国宪法,国家征用土地的目的必须是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土地管理法将“公共利益”定义为“经济、文化、国防建设和社会公用事业”的需要,《土地管理法》第二十二条也将“列入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或者允许建设的国家建设项目”列入“公共利益”范畴。
尽管有上述法律限制,“公共利益”的定义在实践中仍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即使是在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如何认定其是否属于“经济、文化、国防建设、社会公用事业的设立”的需要,也是一个难以界定的问题。因此,出现了地方政府设立开发区是为了地方政绩和既得利益而招商引资,而不是为了社会公共利益。更重要的是,事实上,为了企业的经营目的,大量的项目已经成为“列入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或获准建设的国家建设项目”。
由于我国法律对征地条件的界定缺乏详细规定,在实践中,滥用和故意曲解法律规定的现象比比皆是,造成征地失控和耕地流失,需要通过完善征地法律制度加以解决土地征用和适当采用程序法。
2。完善审批权限实际上,征地审批权限已经由法律作了详细规定。1982年《建设征地条例》第八条规定了征地审批权限:(一)征用耕地、园地1000亩以上和其他土地1万亩以上的,由国务院审批;(2)在直辖市郊区征用土地,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三)在人口50万以上的城市郊区征用土地,由城市人民政府审查(四)征用耕地、园地3亩以上,林地、草地10亩以上,其他地区20亩以上的其他用地,由所在县、市人民政府审查,报省级人民政府审批。低于限额的,由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它还规定:“建设项目所需的土地,应当按照总体设计一次报批,审批权限的规定也见于《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五条:下列征地,由国务院批准:(一)基本农田;(二)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35公顷的;(3)但其他土地超过70公顷,由于监管制度的不完善,征地审批制度不能完全落实,审批权限的刚性规定在实际操作中没有严格执行。越权审批、瞒报漏报、整蛊等案件在县、市、省各级相当普遍。而且,由于上述对“公共利益”的界定不清,在审批过程中容易遇到困难,这就提供了误判、误判的可能,也为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法律漏洞谋取利益创造了极大的机会。因此,完善审批制度,首先,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征地目的的事前审查,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中的征地审批制度;其次,要建立事后救济制度土地征收正当目的审查制度。当土地征收目的不合法时,应通过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方式,重新审查土地征收目的的合法性。另外,对于难以界定的情况,要召开听证会,参考群众意见作出决定。关于节约用地,法律有明确规定:1982年《国家建设征地条例》第三条规定:“节约用地是我国的国策。所有建设项目必须遵循经济合理的原则,提高土地利用率。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可以利用坏地的,不得占用好地,特别是菜地、园地、集约鱼塘等经济效益高的土地。”各地区,特别是大城市郊区和人口密集地区,要按照土地利用规划,严格控制所有建设用地。”。1986年取代《国家建设用地征用条例》的《土地管理法》第三十六条规定:“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用地。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占用耕地;可以利用坏地的,不占用好地。”
但是,这些法律法规的规定并不完善。虽然节约用地的对象有明确的界定,但对节约用地的时空因素没有详细的规定。因此,由于这些规定,出现了“不征而用”、“多征少用”、“早征后用”等利用法律漏洞谋取利益的现象。近年来,浪费、滥用、囤积土地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以“开发区热”、“房地产热”、“人造景区热”为代表的严重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实施节约用地首先要完善节约用地法律法规的细节。只有在法律上严格规定节约用地的具体细节和操作规范,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利用法律漏洞牟利的问题;其次,加强中央对节约用地具体实施情况的监督,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使法律法规发挥实际作用;此外,事后治理工作也能起到补亡羊补牢的作用。目前,我国治理“开发区热”等问题已初见成效。完善征地补偿法的关键在于补偿计算标准和补偿分配的完善。目前,我国征地补偿标准主要是指1998年修订的《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征地补偿费包括土地补偿费、移民安置补助费和地上附着物、苗木补偿费;征地补偿费为征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6-10倍;征地补偿费征地为征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6-10倍,其余由地方政府自行确定(李军,2004)。该条还规定:“依照本条第二款规定支付的土地补偿和安置补助,不能维持需要安置的农民原有生活水平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增加安置补助,“但这种计算方法是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只是适当提高了标准,没有在公式计算中加入市场因素。不仅在内容上不能体现市场公平竞争的原则,而且在数额上也不能满足补偿失地农民维持生活水平的要求,扭曲了征地补偿的机制和目的。根据《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九条规定,被征收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将征地补偿收支情况向其成员公开,接受监督。禁止侵占、挪用被征地单位的征地补偿费和其他有关费用。”。但由于缺乏相应的保障监督机制,事实上,征地补偿费的使用和管理非常混乱,乡、镇、村、村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截留现象
-
荒地征地补偿分配标准是多少
111人看过
-
征地补偿费分配资格的判定标准
418人看过
-
征地款分配的程序和标准
171人看过
-
2022年最新河南省征地补偿分配标准
469人看过
-
农村征地补偿怎么分配,农村征地补偿如何分配
241人看过
-
分配征地补偿资格认定的基本标准
462人看过
征地补偿标准是指根据土地性质和土地价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被征收土地的农民给予的补偿数额和用途的规范和标准。具体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青苗补偿费等各项费用。征地补偿标准的制定通常由当地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土地市场行情等因... 更多>
-
东营市征地补偿分配标准青海在线咨询 2021-04-16要看你当时是处在农村还是城市,因为地区的不一样,就算是同一个城市分配的标准也会不一样的,赔偿的金额也会不一样,因此,如果在协商好了,双方一定要签订合同,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双方之间的利益不受损害。
-
农村征地补偿是什么,征地是按补偿标准分配吗?北京在线咨询 2022-04-09农村土地补偿费分配原则 (一)民主议定原则和合法性原则。村民自治必须是真正的大多数村民的集体意志,而不是某个人或某些少数人的意志,且该意志不能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以及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不得与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相抵触,不得有侵犯村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合法财产权利的内容”。一些农村部分村民
-
国家征地补偿标准和安置费标准是什么,征地补偿款的分配原则是什么海南在线咨询 2022-02-06一、国家征地补偿标准: 《关于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制度的指导意见》规定,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统一年产值倍数,应按照保证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的原则,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确定;按法定的统一年产值倍数计算的征地补偿安置费用,不能使被征地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不足以支付因征地而导致无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的,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应当提高倍数;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合计按30倍计算,尚不足以使被征地农民保持原
-
征地补偿一般分配标准是多少呢?甘肃在线咨询 2022-05-09征地补偿分配标准:1.已承包到户的农村集体所有土地被全部或部分征收的,其土地补偿费以不得低于80%的比例支付给被征地农户,其余部分留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其中农村集体所有土地被全部征收并撤销建制的,其土地补偿费以不得低于80%的比例分配给被征地农户,其余部分平均分配给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时本集体经济组织依法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成员。 2.未承包到户的农村集体所有土地被全部或部分征收的,其土地补偿费以
-
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标准征收其它土地的土地补偿费按什么标准进行分配江苏在线咨询 2022-05-06《土地管理法》第47条规定,征收其他土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标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26条规定,土地补偿费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归地上 附着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 征收土地的安置补偿费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需要安置的人员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安置的,安置补助费支付给农村集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