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有可能判拘役。
诈骗是以金额多少来判刑的。
1.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为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为数额巨大,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五十万元以上的为数额特别巨大,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保险诈骗罪能判缓刑吗
保险诈骗罪的被告人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是可以判处缓刑的。
我国刑法规定,缓刑的适用对象为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且需满足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四项条件。而根据刑法第198条的规定,实施保险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因此,犯保险诈骗罪,若未达到数量巨大,情节严重,且符合上述四项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条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
如果诈骗罪拘役可假释吗?
300人看过
-
诈骗罪犯是否能被拘役?
215人看过
-
上海诈骗罪会判多久拘役
388人看过
-
诈骗罪拘役2个月怎么判?
131人看过
-
诈骗罪拘役四个月轻吗
355人看过
-
诈骗罪五万会判多少年拘役?
412人看过
拘役是刑罚中的主刑之一,指短期剥夺罪犯人身自由,就近拘禁并强制劳动的刑罚。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能超过1年。 拘役刑期短于有期徒刑,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服刑期间,被处拘役者每月可回家1~2天,参加劳动者还可酌量发... 更多>
-
如果诈骗罪拘役可假释吗辽宁在线咨询 2022-06-122、满足法律规定的假释条件下,诈骗罪的犯罪分子也是可以假释的。 (1)法定的对象条件 假释是对犯罪人有条件地提前释放,并不是所有的罪犯都可以适用假释。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假释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且已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或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且实际执行十年以上的犯罪人。此外,根据《刑法》第八十一条规定,对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
-
诈骗罪轻微拘役多久可以判刑广西在线咨询 2022-08-11(一)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二)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1996年12月16日)的规定: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千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诈骗
-
诈骗罪会不会判处拘役云南在线咨询 2023-02-09构成诈骗罪会判拘役,诈骗罪的量刑标准有三个。诈骗罪存在既遂和未遂两种情形,出现诈骗未遂的情形,可以参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诈骗罪侵犯了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犯罪。
-
构成诈骗罪会判拘役吗,有哪些规定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10-24构成诈骗罪会判拘役,诈骗罪的量刑标准有三个。诈骗罪存在既遂和未遂两种情形,出现诈骗未遂的情形,可以参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诈骗罪侵犯了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犯罪。
-
诈骗25万拘役能判多少年河南在线咨询 2022-07-17涉嫌诈骗罪,应当按照诈骗数额及犯罪情节,定罪量刑。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通常认为,该罪的基本构造为:行为人以不法所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失。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1年4月8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