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与民事欺诈是如何区分的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13 14:25:47 165 人看过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有的行为人在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可能或多或少使用欺诈的手段,因此在审理合同诈骗案件时,对究竟是民事欺诈行为还是合同诈骗罪要予以充分分析,只有准确把握合同诈骗罪罪与非罪的界限,才能对行为人处罚得当。所谓合同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所谓合同民事欺诈行为,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从而与之签订或履行合同的行为。合同诈骗与合同民事欺诈行为主观上都意图欺骗对方当事人;客观上均实施了一定程度的欺诈行为。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负债经营导致亏损给有关单位和个人造成财产损失的现象与合同诈骗罪难以区分,两者间产生了某种“交叉”。

笔者认为,合同诈骗罪与民事合同欺诈行为的区别关键看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的目的。这其中主要是如何理解“非法占有”的内涵。刑法意义上的“非法占有”不仅是指行为人意图使财物脱离对方当事人而非法实际控制,而且要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意思表示。但是究竟据以何种事实和理由认定行为人的行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则存在一定的难度。因为“目的”属于人的意识领域,是人的主观心理活动。但是,人的主观心理活动尽管看不见、摸不着,其并非完全不可把握。目的作为行为人意欲实现某种结果的心理态度,它只有外化为客观的行为,才能成为法律评价的对象。作为有意识的理性的人,其主观心理决定其行为,其行为又能反映其主观心理状态。因而,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行为人之行为特征,判断合同诈欺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并以此来对其行为进行定性,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

1、行为人的身份判断。行为人不具备民事合同主体资格,而是以虚构的或是冒用的身份与他人签订合同;或者自己虽有签订合同的主体资格,但未使用自己的真实身份,而是以虚构、假冒的身份与他人签订合同的,可以认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2、行为人有无履约能力。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或者故意夸大自己履行合同的能力,骗取对方当事人的信任与自己签订合同,合同签订后又不积极努力创造履约条件履行合同以避免对方经济损失的,可以认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3、行为人有无实行履行合同的行为。如果行为人为了能全面适当履行合同,努力生产、联系货源、筹集资金,只是由于经营失误、不可抗力或第三人的原因导致合同不能履行的,不能认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如果行为人签订合同后对合同履行不作努力;或者在有完全、大部分履约能力的条件下只做出小部分的努力;或行为人在取得相对人财物后,又与他人签订合同骗取财物,用以充抵前一合同的债务,以后又用“拆东墙补西墙”手法循环补缺,订立一连串假合同;或者为了敷衍对方而假装履约的;或者继续采取欺骗手段,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对其应履行的义务进行搪塞、应付;或者在履约期满后仍不为履约作任何努力的,可以认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4、行为人对取得财物的处置情况。如果行为人将取得的财物全部或大部分用于合同的履行,即使客观上未能完全履行合同之全部义务;或如果行为人将取得的财物用于正常经营活动;或行为人虽不履行合同,却在合同有效期限内将对方财物予以退还,不能认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如果行为人通过签订合同取得对方财物后,不是用于正常的经营活动,而是置他人损失不顾,任意挥霍,随意处分,如用于非法活动、以明显低于市场价销售、用于个人消费、抵偿个人债务;或者转移资金、逃避返还义务的,可以认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5、行为人未履约及财物未归还的原因。如行为人取得对方财物后用于非经营性开支、归还债务、肆意挥霍、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可以认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但如果行为人用于高风险的投资项目而客观上导致资金无法归还的;或大部分用于正常经营,到期后由于经营不善、市场风险等原因造成资金不能及时归还的,要仔细斟酌、反复权衡、审慎认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6、行为人的事后态度。行为人获取财物后逃匿,或抽逃、转移财产逃避返还财物;或隐匿、销毁账目;或搞假兼并、假破产、假倒闭逃避返还资金义务的,可以认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30日 11:2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合同诈骗相关文章
  • 合同诈骗的常见形式有哪些,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区别是什么
    合同诈骗的常见形式1、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3、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方法,诈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4、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5、以其他方法骗取当事人财物。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区别理论上普遍认为,主要应把握如下几点:(1)主观目的不同。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主观上是以签订合同为名,以达到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的目的,而民事欺诈行为人虽然也有欺诈的故意,但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2)客观方面不同。民事欺诈虽然在客观上表现为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但其欺诈行为仍在一定程度内,故仍应由民事法律、政策调整;合同诈骗罪中的虚构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应由刑法来调整。民事欺诈行为有民事内容存在,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和实际行为。(3)履行合同的
    2023-06-03
    98人看过
  • 怎样理解和区分合同诈骗罪和民事欺诈行为?
    合同诈骗罪和民事欺诈行为有以下区别:1、主观目的不同。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主观上是以签订合同为名,以达到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的目的,而民事欺诈行为人虽然也有欺诈的故意,但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2、客观方面不同。民事欺诈虽然在客观上表现为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但其欺诈行为仍在一定程度内,故仍应由民事法律、政策调整;合同诈骗罪中的虚构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应由刑法来调整。民事欺诈行为有民事内容存在,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和实际行为。3、履行合同的实际行为不同。合同诈骗中行为人根本无履行诚意,客观上不作履行合同的任何积极努力,或者是履行小部分而骗取大部分财物;而民事欺诈行为,行为人有履行合同的诚意,能够虽有可能无法完全履行,但能作各种努力。4、对所获财物的处理方式不同。合同诈骗中,行为人拿到对方当事人财物后,或携款潜逃,或是挥霍浪费,根本不想履行合同或将财物归还对方;而民事欺诈中,
    2023-07-07
    228人看过
  • 合同诈骗与欺诈合同的差异
    合同诈骗与合同纠纷是有区别的,具体如下:(一)从动机目的上区别合同诈骗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而合同纠纷并无此目的。(二)从履约能力和履约行为上区别合同诈骗一般没有履约能力或者即使有履约能力也不会履行。而合同纠纷的当事人会积极履约。民事与合同诈骗罪的联系与区别在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纠纷是常常发生的,纠纷发生后大家应冷静积极合法的处理纠纷以免使事态严重化。笔者撰写此文,从民事欺诈与合同诈骗罪的联系与区别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力求为大家在处理纠纷时能提供一个防范法律风险的方法。1、什么是民事欺诈民事欺诈是指一方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民事欺诈的有以下构成要件:(1)一方主观上有欺诈的故意,隐瞒虚假情况或不告知对方情况是一方故意所为,故意包括明知虚假而告之或不告知,和应知而由于疏忽大意没有告知。(2)一方客观上实施了欺诈行为。该行为可以是故意告知虚假情况的作为行为,
    2023-07-04
    65人看过
  • 如何在实践中区分合同诈骗和经济欺诈
    1、查明行为人的主体资格是否真实可靠。如果发现行为人签约时的主体就是虚构、假冒的,无营业执照,无办公地点、无资金和货源等重大不真实情况,基本上可以判定属合同诈骗,如果主体资格真实还应进一步查明其他情况。2、查明行为人有无履行能力或具有有效的担保。如果行为人在签约时或合同有效期内有充足的货源或后备货源,有可靠的资金来源或担保,或者在合同有效期内具有找到货源、资金的可能性;或者具有承担违约责任的能力等,应认为当事人具有履约能力。如果根本不具备上述情况,却与对方签订了大大超过自己履行能力的合同,又无可靠的担保,则可判断为不具有履约能力。3、查明行为人有无履约的诚意和行为。如果行为人签订合同后积极为履约作出努力,或者经过努力后仍不能大部或全部履约,自愿返还已取得的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或者愿意承担违约责任;说明行为人具有履约的诚意和行为。如果签约后的行为是为了把对方的财物骗到手,根本不去考虑如何履行合
    2023-06-13
    269人看过
  • 如何划分欺诈与诈骗的行为界限
    欺诈与诈骗,虽然在客观表现相似。但在构有必要件上仍然存在明显的区别。(一)欺诈与诈骗行为人在主观方面的区别首先是,行为人在主观方面的区别:欺诈行为人主观目的是通过瞒、哄、诱导的方法,使受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做出对其不利而对欺诈行为人有利的行为。通过“履行义务”的合法形式,谋取非法利益,其实质是“不法获利”。象把保健品充作药品销售,把国产商品广告宣传为进口货等,显然是误导的方法与消费者进行不平等的、非自愿的交易。所以说:欺诈行为人是通过合法形式而获取不法利益的。主观故意是间接的。而诈骗行为则不同。行为人主观上根本未有担负义务的动机,只企图虚构事实迷惑受害人上当受骗,交出财物,非法占有。如:以为他人跑官、跑学、找工作为名骗取钱财,以假巨奖骗取他人钱物的。均是使用无中生有、空手套白狼的手段获得财物的。其主观故意是直接的,社会危害是严重的。(二)欺诈与诈骗行为人在客观方面的区别在客观方面,诈骗行为人
    2023-06-03
    175人看过
  • 房地产涉嫌合同欺诈。合同欺诈与欺诈的区别
    该房地产涉嫌合同欺诈三年前,在南宁吴巷新区,一个名为亚美国际的房地产开始出售商品房。开发商承诺该房屋将于2015年6月前交付。虽然两年的等待时间很长,但对于那些期待搬进新家的人来说,这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去年6月,当约定的交付日期到来时,业主们是愚蠢的。他们说新房子还是一个荒坡老莫说,2013年3月,朋友介绍他在南宁武乡新区购买了一套亚美国际地产的小公寓,首付超过10万元。房地产开发公司“联69”与他们签订了合同,另一方承诺在2015年6月之前交付房屋“当我们准备交付房屋时,我们没有看到开工。当时,我们询问了情况。最近,我们发现这是一个惯例。”老莫说,仔细回顾签合同的一些细节,老莫的儿子感到有些不对劲。当时,他只是说预售证还没有下来,正在申请。那里有一份土地规划证和土地证的复印件,但无法辨别真伪业主说房地产的建设一开始就推迟了。亚美国际的秦先生向大家解释说,由于公司内部的分歧,工程被推
    2023-05-07
    261人看过
  • 合同诈骗的形式及其与民事欺诈行为的区别有哪些
    合同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设定陷阱等手段骗取对方财产的行为。或者是合同一方当事人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或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从而与之签订或履行合同的行为。合同诈骗的常见形式1、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3、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方法,诈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4、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5、以其他方法骗取当事人财物。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区别理论上普遍认为,主要应把握如下几点:(1)主观目的不同。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主观上是以签订合同为名,以达到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的目的,而民事欺诈行为人虽然也有欺诈的故意,但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2)客观方面不同。民事欺诈虽然在
    2023-06-03
    61人看过
  • 欺诈与合同诈骗的不解缘
    罪与民事欺诈的司法处理结果差别巨大,受害人获得救济的途径也大不相同,但如何准确划清两者之间的界限,一直是法律实务中颇为棘手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合同诈骗犯罪和民事欺诈在瑕疵、给对方当事人造成损失等客观外表特征上十分近似,有时甚至难以觉察。两者在客观上都采用欺骗方法,包括捏造事实、歪曲事实和隐瞒事实真相等,意图使对方陷入错误;两者都是在故意的心理状态下行骗,不存在过失问题;行为人都可能对特定的财物处于不法占有状态,即非法占有对方按合同规定交付的标的物。尤其是在民事欺诈中,行为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也采取了一定的欺诈手段,这与合同诈骗的客观行为及方法极为相似。两者虽许多相似之处,但却有本质区别。一、民事欺诈和合同诈骗罪的区别民事欺诈行为,是指在民事活动中,一方当事人故意以不真实情况为真实的意思表示,使对方陷于认识错误,从而达到发生、变更和消灭一定民事法律关系的不法行为。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
    2023-06-05
    323人看过
  • 怎样认定民事欺诈和合同诈骗
    民事欺诈与合同诈骗罪的认定如下:1、民事欺诈不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行为人在签订合同后会以积极的态度履行合同;2、合同诈骗罪以签订经济合同为名达到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行为人根本不准备履行合同或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或担保。一、一房二租是诈骗吗?一房两租构成民事欺诈,同时也有可能构成刑事诈骗。如果行为人仅是为获取更高利润,并无非法占有两笔房租的故意,就属民事纠纷范畴,构成民事欺诈。相反,如果行为人并未打算交房,只是想收取房租,就应该按照合同诈骗罪处罚。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对于合同诈骗罪的处罚,如果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
    2023-04-03
    430人看过
  • 民事与合同诈骗罪的联系与区别
    在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纠纷是常常发生的,纠纷发生后大家应冷静积极合法的处理纠纷以免使事态严重化。笔者撰写此文,从民事欺诈与合同诈骗罪的联系与区别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力求为大家在处理纠纷时能提供一个防范法律风险的方法。1、什么是民事欺诈民事欺诈是指一方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民事欺诈的有以下构成要件:(1)一方主观上有欺诈的故意,隐瞒虚假情况或不告知对方情况是一方故意所为,故意包括明知虚假而告之或不告知,和应知而由于疏忽大意没有告知。(2)一方客观上实施了欺诈行为。该行为可以是故意告知虚假情况的作为行为,也可以是有义务告知不予告知的不作为行为。隐瞒则包括故意以一定行为掩盖真实情况的作为和不予告知真实情况的不作为。(3)由于一方的欺诈行为,诱使对方陷入了错误的认识。(4)由于错误的认识而做出了违反其真实意思表示的行为。在没有对方的欺诈行为下另一方本应作出或不
    2023-04-28
    264人看过
  • 民事欺诈与刑事欺诈的状况
    民事诈骗和刑事诈骗的区别如下:(1)二者的行为目的不一样,刑事诈骗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来骗取他人的财物,而民事欺诈是在民事行为中,以夸大事实来使对方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来谋取一定的利益;(2)二者的存在基础不一样;(3)二者的侵害对象不一样;(4)二者的严重程度不一样。构成诈骗罪的条件是什么1、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用欺骗方法骗取公私财物,刑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该规定定罪处罚。用欺骗方法骗取财物以外的其他非法利益的,也不成立诈骗罪;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诈骗行为最突出的特点是,就是行为人设法使被害人产生认识上的错觉,以致“自愿地”将自己所有或者持有的财物交付给行为人或者放弃自己的所有权,或者免除行为人交还财物的义务;3、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能成为主体;4、在主观方面,是故意,并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如果不具有非
    2023-08-17
    309人看过
  • 区分欺诈和诈骗的差异
    欺诈是一种民事行为。一般来说,民事欺诈行为是夸大事实或虚构事实的一部分,创造履行能力,诱使对方达成错误理解,与之订立合同。通过对约定民事行为的履行,实现了追求一定利益的目的。例如:质量差的消费欺诈。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骗取大量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的目的是不骗取其他非法利益。贷款的目标也应排除在金融机构之外。因为本法特别规定了第193条中的贷款诈骗罪。欺诈和诈骗的后果欺诈和诈骗的后果有以下几点:1.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2.对无效的民事行为,法律规定,各自返还财产,欺诈行为一方赔偿对方的损失。因此,欺诈行为虽然也是违法
    2023-07-02
    255人看过
  • 合同刑事诈骗与合同民事欺诈两者之间有哪种不同
    民法典中,并没有合同欺诈概念的规定或阐释,但是,一般认为,合同刑事诈骗与合同民事欺诈的最根本的区别是法律性质上的区别:合同刑事诈骗属刑法调整范畴,而合同民事欺诈属民法调整范畴。一般地,在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数额达到较大的,是刑事诈骗,数额未达到较大的,是民事欺诈。当然,不能一概而论,具体应从以下四方面考察:(一)二者的主观意图或目的不同合同民事欺诈行为人的主观意图,主要是欺骗他人为错误意思表示并与之订立合同,欺诈人再通过履行所签订的双方权利义务不平等的合同,实现其非法获取对方一定经济利益的目的。因此,欺诈人在为欺诈行为之时,其本身有履行所签虚假合同的意思,而合同刑事诈骗的行为人虽然也有采取欺诈手段与他人订立合同之目的,但这不是欺诈人真正目的,其真正目的是以所签“虚假合同”为掩护;或者以此合同的所谓合法形式骗取对方的信任,以达到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因此可知,合同刑事
    2023-06-14
    327人看过
  •  欺诈与欺诈的区别
    诈骗和售假是两种不同的行为,前者是通过制造虚假事实骗取钱财,后者则是出售伪造商品。根据《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生产者和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诈骗是指通过使用言语和行为等方法制造虚假事实,以欺骗当事人并骗取钱财;而售假则是指出售伪造的商品。《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诈 骗 和 售 假 行 为 如 何 区 分 ?诈骗和售假行为如何区分?诈骗和售假行为在表面现象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仔细分析,两者还是存在明显的区别。首先,诈骗行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而售假行为则是以销售为目的,行为人主观上可能是为了盈利。其次,诈骗行为往往是通过欺骗的方式实
    2023-09-12
    167人看过
换一批
#合同违约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合同诈骗也属于诈骗罪的一种,我国法律规定了定罪数额,只有数额达到较大(3000元以上)才成立诈骗罪,法院才会定罪处罚,诈骗数额有三个标准,数额较大,指个人诈骗公私财物三千元以上;数额巨大,指个人诈骗公私财物三万元以上;数额特别巨大,指个人诈... 更多>

    #合同诈骗
    相关咨询
    • 怎么区分与欺诈,合同诈骗与民事欺诈的界限
      山东在线咨询 2022-10-28
      一、怎么区分合同诈骗与欺诈(1)主观目的不同。民事欺诈是为了用于经营,借以创造履行能力而为欺诈行为以诱使对方陷入认识错误并与其订立合同,不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只希望通过实施欺诈行为获取对方的一定经济利益,而合同诈骗罪是以签订经济合同为名,达到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2)欺诈的内容与手段不同。民事欺诈有民事内容的存在,即欺诈方通过商品交换,完成工作或提供劳务等经济劳动取得一定的经济利益。而
    • 如何区分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 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的界限, 怎么区分
      北京在线咨询 2022-03-06
      一、怎么区分合同诈骗与欺诈(1)主观目的不同。民事欺诈是为了用于经营,借以创造履行能力而为欺诈行为以诱使对方陷入认识错误并与其订立合同,不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只希望通过实施欺诈行为获取对方的一定经济利益,而合同诈骗罪是以签订经济合同为名,达到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2)欺诈的内容与手段不同。民事欺诈有民事内容的存在,即欺诈方通过商品交换,完成工作或提供劳务等经济劳动取得一定的经济利益。而
    • 附件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的区别是什么,合同诈骗与民事欺诈有什么区别
      新疆在线咨询 2022-04-16
      合同诈骗和民事欺诈的主要区别有: 1.主观目的不同。民事欺诈是为了用于经营,借以创造履行能力而为欺诈行为以诱使对方陷入认识错误并与其订立合同,不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只希望通过实施欺诈行为获取对方的一定经济利益,而合同诈骗罪是以签订经济合同为名,达到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2.欺诈的内容与手段不同。民事欺诈有民事内容的存在,即欺诈方通过商品交换,完成工作或提供劳务等经济劳动取得一定的经济利
    • 民事欺诈与合同诈骗有何异同
      浙江在线咨询 2023-08-11
      (1)主观目的不同。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主观上是以签订合同为名,以达到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的目的,而民事欺诈行为人虽然也有欺诈的故意,但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2)客观方面不同。民事欺诈虽然在客观上表现为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但其欺诈行为仍在一定程度内,故仍应由民事法律、政策调整;合同诈骗罪中的虚构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应由刑法来调整。民事欺诈行为有民事内容存在,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的
    • 如何区分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与合同诈骗罪两者之间究竟是什么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3-14
      一、合同诈骗罪和民事欺诈的区别合同诈骗罪往往同民事欺诈行为交织在一起,但是二者也有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主观目的不同。民事欺诈是为了用于经营,借以创造履行能力而为欺诈行为以诱使对方陷入认识错误并与其订立合同,不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只希望通过实施欺诈行为获取对方的一定经济利益,而合同诈骗罪是以签订经济合同为名,达到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2、欺诈的内容与手段不同。民事欺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