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附带民事诉讼作出判决,应当根据犯罪行为造成的物质损失,结合案件具体情况,确定被告人应当赔偿的数额。犯罪行为造成被害人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付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被害人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等费用;造成被害人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等费用。
工伤民事赔偿标准
工伤民事赔偿标准
(一)十级伤残赔偿标准
其中,2551为2004年某市平均工资。实际计算时需按照当年市平均工资计算。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6个月,由社保机构支付。赔偿基数2551元6个月=15306元;
2.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4个月2551元=10204
元,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1个月2551元=2551元。一次性伤残补助金15306元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为10204元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
2551元=28061元。
(二)九级伤残赔偿标准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8个月,由社保机构支付,赔偿基数2551元8个月=20408元;
2.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8个月2551元=20408
元,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2个月2551元=5102元。一次性伤残补助金20408元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为20408元一次性工伤医疗
补助金5102元=45918元。
(三)八级伤残赔偿标准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10个月,由社保机构支付。赔偿基数2551元10个月=25510元;
2.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15个月2551元=38265
元,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4个月2551元=10204元。一次性伤残补助金25510元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为38265元一次性工伤医疗
补助金10204元=73979元。
(四)七级伤残赔偿标准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12个月,由社保机构支付。赔偿基数2551元12个月=30612元;
2.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25个月2551元=63775
元,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6个月2551元=15306元。一次性伤残补助金30612元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为63775元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15306元=109693元。
(五)六级伤残赔偿标准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14个月,由社保机构支付。赔偿基数2551元14个月=35714元;
2.由用人单位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本人受伤前工资的60%支付;
3.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和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并终结工伤保险关系。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为40个月2551
元=102040元,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为8个月2551元=20408元。一次性伤残补助金35714元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为102040
元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20408元=158162元。
(六)五级伤残赔偿标准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16个月,由社保机构支付。赔偿基数2551元16个月=40816元;
2.由用人单位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本人受伤前工资的70%支付;
3.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和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并终结工伤保险关系。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为50个月2551
元=127550元,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为10个月2551元=25510元。一次性伤残补助金40816元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为127550
元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25510元=193876元。
(七)四级伤残赔偿标准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18个月,由社保机构支付。赔偿基数2551元18个月=45918元;
2.由社保机构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按受伤前本人工资的75%支付至领取养老金;
3.如伤残员工户籍不在工作地,需要一次性领取残疾退休金和护理费的,与社保机构签订合约,一次性计发十年,终结保险关系。十年计120个月2551
元75%(一次性残疾退休金)2551元12个月(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120个月2551元30%(护理人员工资)=352038
元。一次性残疾退休金为352038元一次性伤残补助金45918元=397956元。
(八)三级伤残赔偿标准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20个月,由社保机构支付。赔偿基数2551元20个月=51020元;
2.由社保机构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按受伤前本人工资的80%支付至领取养老金;
3.如伤残员工户籍不在工作地,需要一次性领取残疾退休金和护理费的,与社保机构签订合约,一次性计发十年,终结保险关系。十年计120个月2551
元80%(一次性残疾退休金)2551元13个月(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120个月2551元40%(护理人员工资)=400507
元。一次性残疾退休金为400507元一次性伤残补助金51020元=451527元。
(九)二级伤残赔偿标准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22个月,由社保机构支付。赔偿基数2551元22个月=56122元;
2.由社保机构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按受伤前本人工资的85%支付至领取养老金;
3.如伤残员工户籍不在工作地,需要一次性领取残疾退休金和护理费的,与社保机构签订合约,一次性计发十年,终结保险关系。十年计120个月2551
元85%(一次性残疾退休金)2551元14个月(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120个月2551元50%(一次性护理人员工资)=448976
元。一次性残疾退休金为448976元一次性伤残补助金56122元=505098元。
(十)一级伤残赔偿标准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24个月,由社保机构支付。赔偿基数2551元24个月=61224元;
2.由社保机构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按受伤前本人工资的90%支付至领取养老金;
3.如伤残员工户籍不在工作地,需要一次性领取残疾退休金和护理费的,与社保机构签订合约,一次性计发十年,终结保险关系。十年计120个月2551
元90%(一次性残疾退休金)2551元15个月(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120个月2551元60%(一次性护理人员工资)=497445
元。一次性残疾退休金为497445元一次性伤残补助金61224元=558669元。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轻微工伤赔偿标准,轻微工伤赔偿标准,轻微工伤怎么赔
198人看过
-
轻微伤害赔偿标准多少钱,轻微伤害误工费赔偿多少
347人看过
-
伤害赔偿:轻微伤标准2万元
298人看过
-
交通事故轻伤二级赔偿标准,轻伤能否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256人看过
-
民法典轻微伤害的赔偿标准是哪些
79人看过
-
轻微伤鉴定等级二级的标准
293人看过
国家赔偿与民事赔偿的区别: 1、赔偿发生的原因不同。国家赔偿由国家侵权行为引起;而民事赔偿由民事侵权行为引起。 2、赔偿主体不同。国家赔偿的主体是抽象的国家;而民事赔偿的主体通常是具体的民事违法行为人,赔偿主体与赔偿义务人相一致。 3、赔偿... 更多>
-
轻伤二级鉴定标准轻伤判刑轻伤二级赔偿标准云南在线咨询 2023-11-14a)头皮创口或者瘢痕长度累计8.0cm以上;b)头皮撕脱伤面积累计20.0cm2以上;头皮缺损面积累计10.0cm2以上;c)帽状腱膜下血肿范围50.0cm2以上。具体内容还可以点击在线律师咨询,我们帮你更快更有效的解答。
-
交通事故轻伤二级赔偿标准,轻伤二级是怎么赔偿的呢?安徽在线咨询 2022-04-0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赔偿义务人应当予以赔偿。受害人因伤致残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费用以及因丧失劳动能力导致的收入损失,包括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
-
轻伤赔偿标准,轻伤量刑标准,轻微伤赔偿标准,轻伤赔偿西藏在线咨询 2022-08-08打架轻微伤的赔偿标准如下: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受害人定残后的护理。应当根据其护理依赖程度并结合配制残疾铺助器具的具体情况确定护理级别。住院伙食补助费。可以参照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予以确定。营养费。根据受害人伤残情
-
轻微伤害鉴定标准及赔偿浙江在线咨询 2022-04-28你爸爸所受伤害鉴定为轻微伤,对方依法不能构成刑事犯罪,依法属于一般治安案件,公安机关可以按照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你可以主张调解民事赔偿或通过诉讼要求对方民事赔偿。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规定赔偿。具体赔偿项目及计算依据如下: 1、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 2、误工费(误工时间根
-
故意伤害轻伤二级民事赔偿怎么计算上海在线咨询 2022-08-02取保候审决定书上写的应该是涉嫌故意伤害罪,最终应由法院审理定罪量刑。打人致轻伤二级,则涉嫌故意伤害犯罪,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如果积极赔偿,取得受害人谅解,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