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前审查和庭前会议的区别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4-01-05 15:35:13 491 人看过

公诉案件的庭前审查是指法院对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庭前审查,以决定是否开庭审判的活动。庭前会议仅指修改后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刑事诉讼中的一个程序。 一、庭前审查的概述   凡是提起公诉的案件:   1.法院都应当受理:对于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案件,法院都应当受理。   2.都必须进行[程序性/书面]审查[必经程序]:   (1)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并且附有案卷材料/证据的:   A.应当决定开庭审判;   B.不得以上述材料不充足为由而不开庭审判。   (2)如果检察院移送的材料中缺少上述材料的:   A.法院可以通知检察院补充材料;   B.检察院应当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日内补送。 二、庭前会议的概述   1.启动庭前会议的主体   修改后刑诉法中规定庭前会议的召开决定主体为“审判人员”,司法解释及《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以下称修改后诉讼规则)并未明确“审判人员”具体是指合议庭还是独任审判员。公诉人和辩护人无权决定是否召开庭前会议。   2.参与人员   法条明确规定庭前会议参与者有审判人员、公诉人、当事人(包括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   3.提起方式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以下称最高法司法解释)第183条第1款:“案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审判人员可以召开庭前会议:(一)当事人及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申请排除非法证据的。修改后诉讼规则第431条第1款规定,在庭前会议中,公诉人可以对案件管辖、回避、出庭证人、鉴定人、有专门知识的人的名单、辩护人提供的无罪证据、非法证据排除、不公开审理、延期审理、适用简易程序、庭审方案等与审判相关的问题提出和交换意见,了解辩护人收集的证据等情况。因此,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有申请召开庭前会议的权利,公诉人仅仅在庭前会议中可以交换意见,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审判案件的实际需要,决定是否召集。   4.庭前会议的议题   根据法条相关规定,庭前会议审议的议题有:管辖、回避、证据移送、新发现证据、证人、鉴定人等相关人员的出庭、非法证据排除、公开审理等事项进行讨论。   5.庭前会议适用的案件范围   修改后刑事诉讼法并未对庭前会议适用案件的范围明确规定。最高法司法解释183条明确了庭前会议的适用案件范围,4种情形可以召开庭前会议:(1)当事人及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申请排除非法证据的;(2)证据材料较多、案情重大复杂的;(3)社会影响重大的;(4)需要召开庭前会议的其他情形。   三、庭前审查和庭前会议主要的区别   庭前会议不包括法院审前阅卷等内容,是指在法庭决定开庭审判之后,开庭之前由审判人员召集的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共同参加的解决案件有关程序性问题,旨在为参加法庭审理做好准备,保证法庭审理顺利进行。并不是每个案件都经历庭前会议程序。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称修改后刑诉法)第182条第2款规定:“在开庭以前,审判人员可以召集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回避、出庭证人名单、非法证据排除等与审判相关的问题,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初步确立了我国的庭前程序,是检察机关提起公诉之后,法院开庭审判之前的一个中间程序。   凡是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案件,人民法院都必须进行审查,审查的内容范围是刑事诉讼法第150条规定的4项内容,简单说就是对于起诉书中有无明确的犯罪事实并且是否附有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的内容进行审查,如果具有就应当开庭审判。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6月30日 20:5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庭前审查相关文章
  • 庭前会议算不算开庭
    刑事诉讼法
    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庭前会议并不算是开庭,庭前会议是法院在开庭前召集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等,对宣判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七条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判后,应当确定合议庭的组成人员,将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至迟在开庭十日以前送达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在开庭以前,审判人员可以召集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回避、出庭证人名单、非法证据排除等与审判相关的问题,了解情况,听取意见。人民法院确定开庭日期后,应当将开庭的时间、地点通知人民检察院,传唤当事人,通知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传票和通知书至迟在开庭三日以前送达。公开审判的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以前先期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开庭时间和地点。上述活动情形应当写入笔录,由审判人员和书记员签名。
    2023-06-14
    172人看过
  • 庭前调解和立案调解区别
    一般民事纠纷,现在都进行调解。不仅起诉前调解,起诉后开庭前调解,开庭后还可以调解。即使到执行阶段,也能进行执行和解。案件进入二审程序,进入再审程序,还可以调解。简单说,调解贯穿民事纠纷的始终。诉讼中间的调解是人民法院和当事人进行的诉讼行为,调解协议一旦双方签字,并经法院依法确认,与法院判决具有同等效力。一、法院调解协议书已签字但后悔怎么办法院调解协议书已签字但后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调解协议书是双方当事人的经过协商,自愿处分其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的一种文书形式。调解书是人民法院确认双方当事人调解协议的法律文书。在审判人员主持下,双方当事人通过平等协商,自愿达成了调解协议,调解程序即告结束。法院调解书应当按统一的格式制作,一般包括首部、正文和尾部三部分。第一,首部。首部应当依次写明制作调解书的人民法院名称,案件编号,当事人、第三人以及诉讼代理人的基本情况,案由。第二,正文。调解书的正文应当
    2023-06-27
    301人看过
  • 庭前审查制度内容
    一、庭前审查的内容都有哪些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50条和《法院解释》的有关规定,庭前审查应当审查下列内容:1、案件是否属于本院管辖;2、起诉书指控的被告人的身份、实施犯罪的时间、地点、手段、犯罪事实、危害后果和罪名以及其他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情节等是否明确;3、起诉书中是否载明被告人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种类、羁押地点、是否在案以及有无扣押、冻结在案的被告人的财物及存放地点;是否列明被害人的姓名、住址、通讯处,为保护被害人而不宜列明的,应当单独移送被害人名单;4、是否附有起诉前收集的证据的目录;5、是否附有能够证明指控犯罪行为性质、情节等内容的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主要证据包括:(1)起诉书中涉及的《刑事诉讼法》第42条规定的证据种类中的主要证据;(2)同种类多个证据中被确定为主要证据的;如果某一种类证据中只有一个证据,该证据即为主要证据;(3)作为法定量刑情节的自首、立功、累犯、中止、未遂、防
    2023-05-08
    192人看过
  • 庭前审查是实质性审查吗
    庭前审查是属于形式审查,而不是实质审查。如果采取实质审查,就等于法院已经对案件的实质问题进行了判断,得出了结论,那就没有开庭审理的必要了,反正法官已经有了判断,直接判决就行了,这样会严重损害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什么是公诉案件的庭前审查公诉案件的庭前审查是指法院对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庭前审查,以决定是否开庭审判的活动。一、凡是提起公诉的案件:1.法院都应当受理:对于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案件,法院都应当受理。2.都必须进行[程序性/书面]审查[必经程序]:(1)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并且附有案卷材料/证据的:A.应当决定开庭审判;B.不得以上述材料不充足为由而不开庭审判。(2)如果检察院移送的材料中缺少上述材料的:A.法院可以通知检察院补充材料;B.检察院应当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日内补送。二、审查期限计入审限: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的期限计入法院的审
    2023-06-11
    248人看过
  • 庭审前需要庭前调解吗
    法律综合知识
    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前,如果双方当事人同意调解的,法院是可以在开庭前进行调解的,达成调解协议的就会以调解的方式结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第九十四条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由审判员一人主持,也可以由合议庭主持,并尽可能就地进行。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用简便方式通知当事人、证人到庭。《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五条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邀请有关单位和个人协助。被邀请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协助人民法院进行调解。第九十六条调解达成协议,必须双方自愿,不得强迫。调解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规定。第九十七条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当写明诉讼请求、案件的事实和调解结果。调解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2023-06-13
    157人看过
  • 查开庭和调解的区别
    解决纠纷方式不同。调解书反映的是双方自愿达成协议的内容;庭审反映的是人民法院依法解决纠纷的内容。体现的意志不同。调解书体现了双方当事人的意志;庭审体现了人民法院的意志。发生法律效力的时间不同。调解书经签收后即具法律效力;民事判决书只有在上诉期过后。一、仲裁调解书和仲裁裁决书的法律效力有哪些异同劳动争议仲裁调解书和仲裁裁决书的法律效力,既有相同的方面又有不同之处。相同的方面表现在:(1)结束仲裁程序。仲裁调解书和仲裁裁决书送达后,均表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已从仲裁法律程序上解决了双方当事人的争议,即意味着仲裁程序的结束。(2)确定了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产生了实体法上的后果,双方当事人应自觉履行。(3)当事人不得再以同一理由、同一事实向仲裁机关申请仲裁。如有上述情况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仲裁机关不予受理。但对确有错误或经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的,当事人可向仲裁机关提出,按仲裁监督程序处理。(4
    2023-03-07
    84人看过
换一批
#刑事诉讼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庭前审查
    相关咨询
    • 庭审辩护和审前辩护的区别
      香港在线咨询 2023-09-01
      审前程序是刑事公诉案件自刑事诉讼启动至审判机关受理案件前的程序,具体包括立案、侦查、审查起诉三个阶段。在刑事审前程序中,从犯罪嫌疑人第一次被传唤之日起,到移送审查起诉到人民法院之前,律师可以介入行使辩护权。 2013年新修订《刑事诉讼法》实施以前,只承认律师从检察机关对案件审査起诉之日起开始作为辩护人参与到诉讼程序中。为适应刑事诉讼审前阶段律师辩护普遍性的世界发展趋势,新《刑诉法》第三十三条明确规
    • 被收监的取保候审前和开庭前要有区别吗
      四川在线咨询 2022-10-17
      是的,虽然不能说肯定缓刑,但确实可能性很大。可以取保候审,说明情节相对轻微,有的则是已经获得受害方的谅解。最重要的是,取保候审说明不会发生社会危害。所以在量刑时,完全可以判缓刑,不用关进去的。
    • 庭前调解与开庭的区别
      辽宁在线咨询 2022-11-04
      1、庭前调解指在开庭审理之前对当事人之间进行的调解;开庭则是人民法院对于双方当事人之间的争议进行审理的活动。 2、《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 陪审团和合议庭的区别
      辽宁在线咨询 2022-03-14
      陪审团为法院中,用以判定事实的团体,多见于英美法系国家。目前于司法制度中采用陪审团制度的有美国、英国和香港等。 陪审团人数 从数量上说,人民总是代表多数,也只有多数才能代表人民。而合议庭一般人数较少,如我国民事诉讼中合议庭一般由三人组成,刑事诉讼中一般由三人、五人或七人组成,司法实践中多是三人,而美国陪审团一般由12组成,是我国合议庭组成的二倍甚至四倍。陪审团人数的众多性使其不易腐败,正如凯文所言
    • 庭审,开庭的区别
      贵州在线咨询 2021-09-07
      庭审和开庭的意思是一样的。开庭审理:是指人民法院于确定的日期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定的程序和形式,在法庭上对案件进行实体审理的诉讼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