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法典中房产证下来后是否能撤销合同
房屋买卖办理产权登记领取房产证后,如果买卖合同有撤销的情形,在撤销期限内,不影响当事人申请撤销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八条【以欺诈手段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二条【撤销权的消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
(一)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二)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三)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放弃撤销权。
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二、房屋买卖过户需要注意的问题
1、交易时确定卖方双证齐全,买卖合同是必须由产权证上所有共有人亲自签字才会生效,应防止代签或漏签。
2、整个交易过程中涉及的各项费用并非一次性收取的,因此事前一定要尽量明确所有明细费用,以避免中途添加各项杂费。
3、选择威望较高知名人士或正规房地产中介机构作为交易双方的资金、房屋交割的监管方,确保交钱后能顺利过户,或过户后房与款两清。
4、购买方需注意所购买房屋是否在抵押状态中,以确定交易及入住时间。买卖交易后贷款时间拖得过长会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5、购买方在交易前确定清楚贷款所需要条件及费用,防止买卖交易后因贷款问题所造成的交易损失。
6、交房时的物业登记及相关水、电、有线电视、煤气等等的过户及房屋情况要一一查清,以防交房后发现这些问题而产生付费上的纠纷。
-
民法典中撤销合同诉讼后能否申请保全
84人看过
-
民法典中应收账款质押后能否撤销合同
276人看过
-
民法典房产证未下来房屋能否抵押
322人看过
-
民法典中约定不可撤销的委托合同能否撤销
166人看过
-
民法典中撤销合同是否支付利息
258人看过
-
民法典中合同无效能否导致撤销房屋登记
95人看过
房产证是购房者通过交易取得房屋的合法所有权,可依法对所购房屋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的证件。 房产证包括房屋所有权证和房屋共有权证,是房屋权属证书,是国家依法保护房屋所有权的合法凭证。 房产证由地方人民政府颁发,证书上填写产权人、房... 更多>
-
民法典里能否撤销房产抵押北京在线咨询 2022-12-04能。可以撤销的情况如下: 1、如果该房产过户手续不合法(包括但不限于隐瞒、蒙骗、非当事人、有法律纠纷的情况)可以撤销; 2、如果按正规手续过户则不可撤销,只有按买卖协议履行,当对方无法履行时,也就是属于违约的,可以进行起诉,将房产再次过户回来,所产生的一切损失由对方支付。 3、如果经双方协商,取消此笔买卖,必须再办理一次过户手续,产生的费用可以由双方协商解决。但买方一般是不会承担此费用的,因为买方
-
民法典中主合同撤销定金能否返还宁夏在线咨询 2022-05-27能。合同撤销后,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
有民法典文书的公证是否能撤销房屋买卖合同重庆在线咨询 2022-12-01公证后的房屋买卖合同存在可撤销事由是能撤销的。法定可撤销合同有:一方实施欺诈行为签订的合同;一方或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签订的合同;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签订了合同;重大误解签订的合同;法定其他情形等。
-
民法典中能否请求撤销部分合同条款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8-05符合以下条件可以请求撤销部分合同条款: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 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 合同工的法律特征: 1、合同是两个以上法律地位平等的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协议。 2、合同以产生、变更或终止债权债务关系为目的。 3、合同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 合同与协议的区别: 双方的意思
-
2022年民法典中合同撤销后可否要求赔偿北京在线咨询 2022-11-16根据我国民法典的有关规定,合同撤销后,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合同撤销后可以要求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