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哪些情况适用赔偿惩罚制度
1.产品缺陷导人身损害的赔偿。
2.知识产权侵权责任赔偿。
3.环境污染造成严重后果的侵权责任赔偿。
4.经营者存在欺诈行为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的赔偿责任。
5.因买方隐瞒没有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的事实或者提供虚假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的赔偿责任;
6.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抵押的事实,导致买方签订的购房合同无法实现的赔偿责任。
7.生产销售假药、劣药造成用药者人身损害的赔偿责任。
二、惩罚性赔偿金是几倍
惩罚性赔偿有多重种类,不同的惩罚性赔偿所赔付的倍数存在区别。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三、惩罚性赔偿和补偿性赔偿区别
1.惩罚性赔偿考虑了侵害人的过错程度、主观动机、财产状况以及通过不法行为是否获利等因素。尤其是当侵害人主观过错较为严重,动机恶劣、具有反社会性和道德上的可谴责性的时候。
2.通过惩罚性赔偿使侵害人受到了应有的制裁,起到了抚慰受害人的作用,能够消除其报复的心理。
3.惩罚性赔偿兼具了特别与一般的预防功能,即通过对侵害人的威吓作用,对侵害人自身以及社会一般人产生预防作用,降低类似侵害他人权益的不法行为的发生率。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013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五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n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
惩罚性赔偿制度如何适用
56人看过
-
惩罚性赔偿制度有哪些负面作用
102人看过
-
法律规定哪些情形适用惩罚性赔偿?
121人看过
-
四不放过制度适用于哪些情况?
87人看过
-
无过错责任制度适用哪些情况
367人看过
-
惩罚制度有哪些
63人看过
-
哪些情形适用惩罚性的赔偿河北在线咨询 2022-08-27我国《侵权责任法》只在产品责任中引入了惩罚性赔偿,且并非全部的产品责任都适用惩罚性赔偿,而是只有满足以下条件才能主张惩罚性赔偿:第一,生产者或者销售者主观上具有故意,即明知是缺陷产品仍然生产或者销售;第二,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事实,即造成了他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造成除此之外的其他损害后果的情形不能主张惩罚性赔偿;第三,因果关系成立,被侵权人的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是侵权人生产或者销售的缺陷产品造成的
-
要求赔偿,惩罚性赔偿知情权中的适用情况是哪些湖南在线咨询 2023-03-27(1)主观要件。须侵害人主观上具有恶意、在道德上可非难,也即当行为人的行为是故意的,或明显不考虑他人权益,具有严重疏忽行为和重大过失行为时,行为人才应当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适用惩罚性赔偿有利于督促不法行为人在将来慎重行事,以免再次发生类似事件。 (2)客观方面。不法行为人以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实施了损害受害人合法权益的不法行为。作为的行为,就是行为人积极地实施了某些行为导致损害结果的发生;不作为的行
-
死亡赔偿金制度有哪些具体适用于哪些情况云南在线咨询 2022-07-07关于死亡赔偿金制度适用于哪些情况,首先,死亡赔偿金的性质,是指死亡赔偿金究竟是对谁的何种损害的赔偿,关系到死亡赔偿金的确定、计算、给付等。在此问题上,世界各国法律存在共识,即死亡赔偿金绝非对死者的财产损害的赔偿,而是对与受害死者有关的一些亲属的赔偿。但在立法例上有两种,即“扶养丧失说”与“继承丧失说”。死亡赔偿金的性质《民法通则》第119条规定:侵害公民身体造成死亡的,应当支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抚养
-
什么情况下适用于惩罚性赔偿,有哪些法律规定四川在线咨询 2023-11-30存在恶意违约或者欺诈行为,适用惩罚性赔偿,恶意违约包括两种情形,一种是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后,出卖人又将房屋抵押给第三人,另一种是在签订房屋买卖合同之前,已经将房屋抵押给了第三人。
-
开发商违约哪些情况适用双倍惩罚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0-13以下五种情况可以适用双倍赔偿。 1、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后,出卖人未告知买受人又将该房屋抵押给第三人; 2、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后,出卖人又将该房屋出卖给第三人; 3、订立合同时,出卖人故意隐瞒没有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的事实或者提供虚假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 4、订立合同时,出卖人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抵押的事实; 5、订立合同时,出卖人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出卖给第三人或者为拆迁补偿安置房屋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