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少年暴力犯罪触目惊心,引发社会关注。作为全国首批少年审判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云南省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近年来审理的40件该类犯罪作了调研。统计分析表明,目前该地区的青少年犯罪呈现多种特点,而且在全国其他地区有较强的普遍性。
从该类犯罪的动向看,呈现暴力型犯罪居多,侵害财产、人身犯罪居多,团伙犯罪居多,突发性犯罪居多和犯罪年龄低龄化的趋势。其中临时起意、结伙作案的比重大,单纯模仿、小事酿成的凶案较多。
涉案126人仅26人住城区
调研涉案的126名青少年中,初中文化程度的有86人,小学文化程度的为24人,中专、高中文化的有16人。其中有26人居住在农村,84人居住在城乡结合部(含家在农村,父母在城市打工而租住),26人住在城区(含父母在城区打工)。
青少年犯罪案件涉案被告人作案动机普遍简单,手段普遍较为凶残,一些受害人当场殒命。在一起5少年乱石打死8岁玩伴的案件中,涉案最大的年仅15岁。问起作案动机时,他们说,就是想把玩伴身上的40元钱骗去玩游戏,怕受害人回去告家长而被父母责打,所以要把玩伴打死。
抢劫案突出,犯罪方法成人化。从曲靖中院审结的案件看,无论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还是抢劫案件,都表现出未成年人使用面具、绳子、钢管、刀具等恶性犯罪工具,并且在作案后迅速销毁作案工具、破坏作案现场,以达到反侦查的目的。在调研的40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抢劫案件有20件,为江湖义气而帮忙的故意伤害和其他案件各10件。
四类家庭的青少年易产生问题
纵观大量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例可以看出,导致他们走上歧途的原因复杂,主要是由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冷漠与不负责任造成的。同时,不良文化的侵入也是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从案件情况看,有四类家庭的青少年易产生问题:一是父母离异,隔代抚养的;二是家教理念陈旧,方法粗暴,以过高要求代替关爱,以训斥代替教育,以打骂代替批评的;三是家长放弃教育或无能力教育,如一些人致富以后,不愁今后生活出路,整天沉迷于打牌等活动,对孩子放任自流的;四是忙于谋生或应酬,无暇顾及教育孩子的。
学校监管和关爱的缺位。一些学校对成绩差的学生放任自流,或直接采取停课、开除等措施。同时,大量农村青少年涌向城市流浪。有的集结成伙,出入网吧、影视厅,产生小头目后,在其操纵主使下扒窃、抢夺、抢劫,甚至成为毒犯的工具。
调研中,问及看到作案惨状是否害怕时,不少被告人回答说:开始有点怕,过后看着与电视上的差不多,也就不害怕了。由此可见,影视作品、网络游戏里的血腥暴力镜头对孩子的影响很大。
从劣迹苗头可预防犯罪
通过司法途径和立法程序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同时,预防青少年犯罪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来共同努力。
审判实践发现,青少年犯罪往往有一个从一些劣迹逐渐发展到犯罪的过程。在出现不良苗头的时候,及时加强管理、挽救,完全可以把他们从犯罪的边缘拉回来。在挽救、转化的过程中,尤其应当注意在升学、转学等环境发生改变时,学校、家长应做好衔接,对有劣迹的青少年加强教育,避免产生管理的真空状况,从而避免悲剧发生。
追根青少年犯罪
(一)欲望的囚徒
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全社会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与再分配,使不同收入层的分化加剧。"恐贫症"成了公众的社会性心病,人成了欲望的囚徒。经济的发展,物质的丰富,人的潜在欲望获得了"合法化"的地位,结症也许在于肯定个体欲望的自由权利的同时,个体欲望的自由被同时夸大了。于是社会结构和心理的失衡便成为犯罪的诱因。
(二)终极关怀的缺失
主流意识形态的解冻以及对西方文化的吸纳,带来了价值判断的多元与生活方式的个性化,终极关怀不得不让位于"及时行乐"的唱词。各种价值观并存所造成的混乱,让正处于人生的弱脆期和敏感期的青少年无所适从。
(三)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
社会保障体系的全面建立和健全,可以减少由社会分配不公造成的矛盾激化的犯罪行为,由于社会保障是作为对社会成员基本生活权利的一种保障,至少能够消除和减少那些为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而发生的犯罪行为。"适者生存"的自然进化论是否适用于社会进化我们如何保护弱势群体这些问题都亟待探讨、回答。
(四)城市化进程中的可乘之机
随着人口流动和信息流量的增多,城市化进程在加快,同时,也为犯罪活动提供了可乘之机。因而有人把犯罪现象视作"现代化的副产品"。"有钱就有一切"成为行动纲领,什么都不信什么都敢做,以致陷入了急功近利、不择手段、道德沦丧、理智毁灭的境地。
(五)同辈交往中的负面影响
同辈交往原指在年龄相同或相近的群体中发生的人际交往,由于社会对青少年群体的独特关注,现通常专指在青少年群体中发生的交往。同辈交往是青少年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动态上表现为信息沟通、物质交换;在静态上反映为人际关系,即通过动态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情感联系。由于青少年的敏锐与个性的不成熟,往往情绪强烈,易走极端,致使部分人为获得"自尊"而攀比,为"行侠"而入魔,为"仗义"而铤而走险。
-
未成年人犯罪出现新特点:低龄化成人化严重化
287人看过
-
性犯罪正呈现低龄化趋势
449人看过
-
歃血为盟少年犯罪呈成人化
478人看过
-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发案多团伙化等新特点
376人看过
-
性犯罪在青少年犯罪中的特点
177人看过
-
青少年性犯罪概念和特点
340人看过
青少年犯罪是指儿童向成年期过渡这个特定年龄阶段的人实施的犯罪行为。 青少年犯罪的类型有财产犯罪,即采取各种非法手段满足其钱财欲望的犯罪;性犯罪,即采取非法手段满足其生理欲望的犯罪;反革命犯罪,即以推翻国家政权为目的的犯罪;婚姻家庭犯罪,指因... 更多>
-
-
青少年犯罪为什么呈上升趋势四川在线咨询 2022-07-31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的原因是是心理上的不稳定性。青少年处于少年期、青年初期阶段,神经系统处于不稳定状态,其认识、感情和意志上的变化,让他们变得容易兴奋、容易冲动、容易感情用事,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当面临恋爱、婚姻、升学、就业、交际等实际问题时,产生了一些自我满足的需要,如与异性接触的需要、满足自尊心的需要、好奇和求知的需要等等,一旦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他们就容易陷入青春危机。如果在某些方面出现社
-
当今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是什么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0-11-191、疯狂性。青少年时期正处于人生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由于某些青少年在社会化进程中没有形成健全的人格,往往容易走上歧途,并且由于年青人逞强好胜,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过程中,常常带有很大程度的疯狂性。 2、突发性。由于少年的犯罪动机往往比较简单,其目的单一,随意性强。一般地说,较少有预谋,没有经过事前的周密考虑和精心策划,常常是受到某种因素诱发和刺激,或一时的感情冲动而突然犯罪。这种突发性行为反映了未
-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特点辽宁在线咨询 2022-03-16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是指被告人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案件。特点:犯罪呈现低龄化。当前青少年犯罪的初始年龄与以前相比提前了两至三岁,14岁以下少年违法犯罪比例上升。团伙性。多数未成年人愿意与自己年龄相仿、性格类似的未成年人在一起形成“小团体”,青少年违法犯罪也多以团伙形式出现。犯罪手段趋于成人化。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暴力性犯罪越来越多,有些未成年人在作案时准备充分、手段老练、分
-
青少年盗窃罪犯罪年龄河北在线咨询 2022-03-30我国在刑法上只区分14岁以下,14至16岁,以及16岁以上。14岁以下的对于盗窃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可能会有其他的处罚方式;14至16岁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16岁以上需要负刑事责任。至于盗窃的具体数额,要视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而论,全国各地的标准不尽相同,但是普遍为500元以上。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