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应对法中规定我国突发事件分为什么呢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4-27 04:19:04
429 人看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规定我国突发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三条
本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扩展阅读
-
突发事件应对法对我国应对突发事件有哪些规定?
262人看过
-
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应对突发事件的职能分工
120人看过
-
突发事件应对法
278人看过
-
应对突发事件的职能分工
293人看过
-
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是国务院和什么以上地方人
397人看过
-
食品突发事件分为几级
149人看过
律师服务
热门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
词条
#法律综合知识
最新文章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所称突发事件的含义是什么?如何分级?湖南在线咨询 2024-08-22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
北京市突发事件应对办法对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规定和办法依据是什么宁夏在线咨询 2022-03-07本市建立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充分发挥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突发事件应对中的作用,增强全民的公共安全和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全社会避险、自救、互救等能力。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义务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在所在地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开展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建立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责任制,其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应当根据所在地人民政府的要求,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开展应急知识宣传教
-
新闻对中国实施突发事件应急法有什么新规定西藏在线咨询 2022-09-15本市国家机关应当建立应急管理培训制度,针对不同对象确定教育内容、考核标准,增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其应对突发事件的决策和处置能力。
-
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调整范围包括突发事件的预防湖南在线咨询 2023-01-25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调整范围包括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国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减少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
-
最新北京市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广西在线咨询 2022-09-20市和区县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市专项应急指挥部应当采取多种形式,组织跨地区、跨行业的综合应急演练,提高协调配合和现场处置能力。市和区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机关、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每年开展不同形式和规模的应急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