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后驾驶的危害和处罚如下:
1、触觉能力降低,精神兴奋,判断能力和操作能力降低,视觉模糊,心态异常,易疲劳;
2、酒后驾驶,由公安机关约束,直至酒后醒来,吊销机器驾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照;
3、酒后驾驶营运车辆,由公安机关约束至酒后醒来,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0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再次取得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车辆;
4、酒后或者酒后驾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吊销驾照,终身不得重新取得驾照。
酒后驾车的判断标准,酒精含量大于每100毫升血液中80毫克的行为属于酒后驾车,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酒后驾车的危害
(一)触觉能力降低,精神亢奋。饮酒后驾车,由于酒精的刺激和麻醉作用,人的手、脚的触觉较平时降低,往往无法正常控制油门、刹车及转向系统,并且容易兴奋,过分地自信。
(二)判断能力和操作能力降低。饮酒后,对光、声剌激反应时间延长,本能反射动作的时间也相应延长,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如眼、手、脚之间的配合功能发生障碍,无法正确判断距离、速度。
(三)视觉模糊。饮酒后可使视力暂时受损,视像不稳,辩色能力下降,因此不能发现和正确判断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同时饮酒后视野大大减少,视像模糊,眼睛只盯着前方目标,对处于视野的危险隐患难以发现,易发生事故。
(四)心态不正常。在酒精的刺激下,驾驶人往往会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操作能力明显迟钝而引发交通事故。
(五)易疲劳。饮酒后由酒精的作用,80%人易出现肝留迷,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困倦、打磕睡,表现为行驶不规范、空间视觉差等疲劳驾驶的行为而引发交通事故。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
酒后驾车和醉酒驾车的制裁
139人看过
-
酒驾致人伤亡法律制裁
312人看过
-
酒后驾车,法律如何制裁?
303人看过
-
醉驾和无证驾驶的法律制裁
438人看过
-
醉酒驾车法律风险与防范
292人看过
-
酒驾肇事者的法律制裁有哪些?
388人看过
酒驾是指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辆的行为。 酒驾并不存在量刑标准。因为一般的酒驾行为仅仅是行政违法行为,并不会触犯刑法。因此,法院并不会对一般的酒驾行为作出定罪和量刑。有量刑标准的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主要是指醉驾的行为。... 更多>
-
酒后驾车的法律风险,酒后驾车保险免责吗?重庆在线咨询 2022-10-28一、酒后驾车的法律风险1、行政处罚风险。《道路交通安全条例》第59条规定:酒后驾驶非营运机动车的,暂扣两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三百元罚款;醉酒后非营运驾驶机动车的,暂扣三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五百元罚款;在广东省针对酒后驾驶的行政处罚主要就是暂扣驾驶证和罚款两种(一般不会行政拘留),但似乎很多驾驶员根本不把扣证、罚款当回事,一千五百元的最高罚款。2、酒后驾驶的刑事责任风险。在道路交通事故中,受
-
醉酒驾车可能带来的法律风险和责任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4-11-10醉酒驾车的人需要承担罚款和刑事追究的风险。担保人需要提供法律合规协助,包括不得擅自离开居住地,需配合传唤并出席法庭、尊重证人陈述且不破坏证据等。如果担保人不履行上述责任或未及时报警报告被保人违法行为,将会面临罚款的惩罚。如果情节严重的话,担保人可能涉嫌犯罪,将面临刑事追究。
-
酒驾如何避免法律制裁台湾在线咨询 2024-11-21在某些情况下,如果醉酒驾车行为表现得轻微并且所造成的危害并不严重,或者已超过法定的追诉时效期限,或者经过特别赦令获得了豁免刑罚的待遇,或者在某些特殊情形下(如“挪入车位型”、“救人治病型”以及“隔时醉驾型”)被认定为情节显著轻微,那么司法机关将不会将其视为犯罪行为,也不会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进行刑事诉讼程序。此外,如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已经去世,刑事诉讼程序也会自动终止。根据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明文
-
酒后驾驶和无证驾驶有哪些法律制裁标准呢广东在线咨询 2022-08-22你这是合并处罚的.无证驾驶跟醉酒驾驶.等于很严重的违章.无证驾驶: 罚款2000元、暂扣车辆、拘留15天; 车辆是怎么来的? 如果是偷的:移送公安机关;如果是借的:车主吊销驾驶证、罚款2000元。 醉酒驾驶: 交管部门约束致酒行,罚款2000元,拘留15天。 上述累计: 至少有如下处罚:罚款4000元、暂扣车辆,另外:可以被拘留30天
-
企业裁员程序及法律风险控制湖南在线咨询 2023-03-05一、企业裁员程序 (1)人数要求:裁减人员需达到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才可启动裁员程序。 (2)提前说明:用人单位应当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注意既可以向工会说明情况,也可以向全体职工说明情况,用人单位可以选择。 (3)报告程序:裁减人员方案需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注意法律并没有要求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后才可裁员,只要履行报告程序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