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预付款比例如下:
1、工程预付款的比例是一般是合同约定的10%;但同时发包人应按不低于工程价款的60%,不高于工程价款的90%向承包人支付工程进度款;
2、如果双方当事人签订了合同之后的30日内就要支付预付款的50%。
一、工程预付款的扣回方法如下:
1、可以从未施工工程尚需的主要材料及构件的价值相当于工程预付款数额时起扣,从每次结算工程价款中,按材料比重扣抵工程价款,竣工前全部扣清;
2、在承包完成金额累计达到合同总价的10%后,由承包人开始向发包人还款;发包人从每次应付给承包人的金额中扣回工程预付款,发包人至少在合同规定的完工期前三个月将工程预付款的总计金额按逐次分摊的办法扣回。
二、工程预付款的作用如下:
1、预付款是一种支付手段,其目的是解决合同一方周转资金短缺;
2、预付款不具有担保债的履行的作用,也不能证明合同的成立;
3、收受预付款一方违约,只须返还所收款项,而无须双倍返还。
总之,工程预付款的比例是一般是合同约定的10%;但同时发包人应按不低于工程价款的60%,不高于工程价款的90%向承包人支付工程进度款。如果双方当事人签订了合同之后的30日内就要支付预付款的50%。
三、工程款包含哪些费用
工程款按支付阶段不同通常可分为预付款、进度款、竣工结算款和质保金。
1、预付款。预付款指开工前发包人应预付给承包人用于为合同工程施工准备的款项。施工准备事项包括购置材料、工程设备、施工设备、修建临时设施以及组织施工队伍进场等。预付款比例一般不低于合同金额的10%,不高于合同金额的30%。
2、进度款。进度款指施工期间发包人根据工程完成情况应支付给承包人的一种工程价款。在工程实践中,发包人同意支付进度一般为合同价的70%,进度款有三种支付方式:
(1)、按形象进度分阶段支付;
(2)、是按照已完工程量分期间支付;
(3)、是按照阶段及期间混合支付。
3、结算款。结算款,即竣工结算款,指工程竣工结算后发包人应该支付给承包人的除质保金外的剩余工程价款。竣工结算款等于竣工结算价减去质保金和已付款后的金额。竣工结算款支付的前提条件是工程竣工验收合格。
-
建筑工程预付款比例一般按照什么约定?
304人看过
-
预付款支付比例不能超过多少
170人看过
-
装修预付款一般付多少,预付款是否可以退
289人看过
-
房子的首付一般占多少比例
131人看过
-
一般预付款数额百分比
471人看过
-
工程预付款的缴纳比例有何不同?
122人看过
预付款是在合同签订成立后,一方当事人按照合同的约定预先向另一方所支付的部分款项,其特点在于预付款的支付行为无数额限制且具有一定的承诺作用,同时也是一项无双向或单向担保效力的清偿行为。... 更多>
-
工程预付款比例是多少如何确定施工过程的预付款比率贵州在线咨询 2021-11-21工程预付款又称材料预付款或材料预付款。这是发包人为帮助承包人解决工程施工前期资金紧张的困难而提前支付的一笔款项。项目是否预付款取决于工程性质、承包工程量和发包人在招标文件中的规定。另外,在合同制定时,预付款条款一般要注意三个问题:1、预付款金额,如合同价格的10%左右计;2、预付款的支付时间和方式,如合同签订后30天内支付预付款的50%承包人的主要人员和主要机械到位后30天内支付50%承包人在支付
-
招标公司一般工程公开招标付款比例是多少安徽在线咨询 2022-07-12公开招标工程付款比例问题并未有确定的数字,对于应当审核招标内容的项目,由项目审批、核准部门在审批、核准项目时认定公开招标费用占项目合同金额的比例是否过大,其他应当公开招标的项目由招标人申请有关行政监督部门作出认定。 《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八条[邀请招标]国有资金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应当公开招标;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邀请招标: (一)技术复杂、有特殊要求或者受自然环境限
-
预付款比例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3-12实体性消耗和非实体性消耗部分应在合同中分别约定预付款比例。这个问题我也是找了好久才找到的,原则上预付比例不低于合同金额的10%《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包工包料工程的预付款按合同约定拨付,按年度工程计划逐年预付,不高于合同金额的30%,对重大工程项目。计价执行《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程,主要是为了规范风险和便于财务审计
-
工程合同预付款比例有什么的比呢?重庆在线咨询 2022-08-05行业不同,有不同的规定。一般分3-4次支付。 付款时,收取工程进度报告,资金申请表,监理报告。 最后一期按标的金额预留5-10%工程质量保证金。
-
一般付抚养费是工资比例的多少福建在线咨询 2022-10-15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有特殊情况的,可适当提高或降低上述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