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失业保险金由谁缴纳
建立失业保险基金是失业保险制度的重要内容。其他国家一般采取五种方式筹集失业保险所需资金:
1、由雇主和雇员双方负担;
2、由雇主和国家双方负担;
3、由雇员和国家双方负担;
4、由国家、雇员和雇主三方负担;
5、全部由雇主负担。
全部由雇主负担失业保险所需资金的国家,主要采取征收保险税的办法,目前只有个别国家采用。各国主要采取的是征缴费用、建立基金的方式。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建立以来,一直实行基金制,在基金来源上采取用人单位缴费和财政补贴的方式。实践证明,基金制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是相适应的,可以为失业保险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但由于只限于用人单位缴费,职工个人不缴费,造成收缴数额有限,基金承受能力弱。若大幅度提高征缴比例,势必增加用人单位负担。在目前国家财力尚不充足和一些企业经营状况较为困难的情况下,适当提高用人单位缴费比例,并实行个人缴费较为可行,也有利于增强职工个人的保险意识。
二、辞职后如何领取失业金
具备下列条件的失业人员,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
1、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照规定履行缴费义务已满1年的;
2、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
通常指下列情况:
(1)劳动合同期满自然终止劳动合同的;
(2)用人单位依法破产或关闭、解散自然解除劳动合同的;
(3)非本人主动提出辞职或自动离职被用人单位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
(4)因本人过失被用人单位开除、除名、辞退的;
(5)职工因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而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
(6)职工因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而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
(7)法律、行政法规及规章另有规定的。
3、己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按照规定同时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
失业人员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必须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
失业保险是否由用人单位缴纳
333人看过
-
取保候审保证金由谁缴纳
174人看过
-
失业保险金是由认谁支付
465人看过
-
失业保险费该由谁交纳,如何计算失业保险费数额
346人看过
-
失业险费用谁负责缴纳?
385人看过
-
企业破产员工保险由谁来继续缴纳
203人看过
失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行的,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对因失业而暂时中断生活来源的劳动者提供物质帮助并促进其再就业的制度。它是社会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之一。 失业保险基金除用于支付失业保险金以外,还要将部分资金用于... 更多>
-
失业金领取后由谁来缴纳养老保险山西在线咨询 2022-06-09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是无法缴纳社保的,也不能缴纳养老保险。缴纳养老保险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单位为员工缴纳社保,其中包含养老保险。第二是个人灵活就业自行缴纳养老保险。这两种情况的出现都使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条件消失。所以是不能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时缴纳养老保险。
-
失业保险是谁缴纳的啊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7-09失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行的,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对因失业而暂时中断生活来源的劳动者提供物质帮助的规则。它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的主要事项之一。失业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工人共有负担,城镇公司事业单位按照本单位薪水总额的2%交纳失业保险费。城镇公司事业单位工人按照本人薪水的1%交纳失业保险费,城镇公司事业单位招用的农民合同制工人不交纳失业保险费。失业保险基金在直辖市和设区的市实
-
失业保险缴纳的对象是谁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3-12以吉林省为例,《吉林省失业保险办法》规定,凡我省行政区域内的用人单位,以及用人单位招用、聘用的职工,都必须依法参加失业保险,按规定缴纳失业保险费。这里讲的用人单位是指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集体及私营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城镇个体工商户。 《办法》还规定,国家机关、人民团体、政治党派招聘使用劳动合同制职下,也要依照《办法》的规定为其办理失业保险。
-
“试用期”保险由谁缴纳?江西在线咨询 2022-04-04“试用期”是伴随着劳动法的出台而出现的。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但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一方面可以维护用人单位的利益,为每个工作岗位找到合适的劳动者,试用期就是供用人单位考察劳动者是否适合其工作岗位的一项制度,给企业考察劳动者是否与录用要求相一致的时间,避免用人单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在试用期内,劳动者享有和正式工作时一样的权益。根据有关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内,依法
-
缴纳失业保险金有多少钱浙江在线咨询 2021-12-01失业人员从第一个月到第十二个月领取的失业保险金标准,根据缴纳失业保险费的年限确定;第13个月至第24个月领取的失业保险金标准,为其第1个月至第12个月领取标准的80%。失业保险标准应低于当年本市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当年本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