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疑不起诉不会开除公职。存疑不起诉是检察机关对于经过补充侦查的案件,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而作出的不起诉决定,这种情况下犯罪行为人将被无罪释放,法院不能判处其承担任何的刑罚。
一、补充侦查期限超出期限后如何处理
补充侦查的期限超出后的处理:补充侦查以2次为限。如果是第一次侦查超期的,可以在第二次侦查当中完成处理,如果第二次超出的,检察院会作出不起诉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五条第三款、第四款规定,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补充侦查完毕。补充侦查以二次为限。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检察院后,人民检察院重新计算审查起诉期限。对于二次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二、取保候审中两次退侦是要注意些什么
取保候审,是指侦查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提供担保人或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其不逃避或妨碍侦查,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取保候审期间退侦2次说不上是好事还是坏事。如果说是好事的话,那就是第一次证据不足,检察院不起诉。如果说是坏事的话,退回补充侦查,让公安再补充,证据方面肯定会更充实,起诉定罪会更容易一些。但是如果案件经过两次退回补充侦查,仍然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三、与法定不起诉存疑不起诉酌定不起诉有什么区别
1.法定不起诉是指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有本法第十六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一)情节显着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2.酌定不起诉是检察官根据起诉便宜主义对自己拥有的诉权的舍弃而决定不起诉。主要有以下几点:1、犯罪嫌疑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我国《刑法》规定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在外国已经受过刑事处罚的;2、犯罪嫌疑人又聋又哑,或者是盲人的;3、犯罪嫌疑人因防卫过当或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不应有危害而犯罪的;4、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5、在犯罪过程中自动终止或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等等。
3.存疑不起诉,是指对于二次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
存疑不起诉听证会需要召开吗?
111人看过
-
存疑不起诉会挂一辈子吗
193人看过
-
存疑不起诉案件公开撤案吗?
230人看过
-
存疑不起诉玩忽职守会受到怎样的处罚?
452人看过
-
法律规定存疑不起诉会销案吗?
107人看过
-
酒驾刑拘后会不会开除公职
280人看过
-
存疑不起诉听证会需要召开吗海南在线咨询 2021-09-30不一定要召开,应当根据实际的司法审理情况而定。存疑不起诉,又称证据不足的不起诉。存疑不起诉是检察机关对于经过补充侦查的案件,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作出的不起诉决定。《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第405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71条第四款规定决定不起诉的,在发现新的证据,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提起公诉。这是检察机关对存疑不起诉案件保留公诉权的行为规范。
-
存疑不起诉可以开除公职吗,有没有法律规定四川在线咨询 2023-12-11法律分析 存疑不起诉不可以开除公职。只有公职人员犯罪,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才会予以开除:因故意犯罪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含宣告缓刑)的;因过失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刑期超过三年的;因犯罪被单处或者并处剥夺政治权利的。
-
如果存疑不起诉会判刑吗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1-12-31存疑不起诉本身是一个事件,该事件是否对本人有影响,从法律上讲,这不是犯罪记录,本人也无需承担报告义务,存疑不起诉是没有记录。《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刑法》第一百条依法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在入伍、就业的时候,应当如实向有关单位报告自己曾受过刑事处罚,不得隐瞒。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人,免除前款规定的报告义务。
-
存疑不起诉会不会起诉国家,法律是如何规定的福建在线咨询 2023-06-14存疑不起诉的受害人,可以起诉国家,要求国家赔偿。行使侦查、检察、审判职权的机关以及看守所、监狱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人身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违反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公民采取拘留措施的,或者依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对公民采取拘留措施,但是拘留时间超过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时限,其后决定撤销案件、不起诉或者判决宣告无罪终止追究刑事责任的。
-
存疑不起诉会具备哪些条件?宁夏在线咨询 2021-11-121、证明犯罪嫌疑人构成犯罪的客观证据不足。犯罪客观方面包括:危害行为、犯罪对象、危害结果、危害行为与结果的因果关系、犯罪时间、地点和方法等。在实践中,由于客观方面的怀疑,不起诉主要是在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和因果关系方面。 2、证明犯罪主体构成要件的证据不足。犯罪主体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些犯罪主体必须是具有特定身份的人;二是相关犯罪主体必须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决定犯罪或非犯罪。 三、证明犯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