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过失致人死亡?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20 09:53:52 311 人看过

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是指,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或者已经预见到而轻信能够避免造成的他人死亡的行为。过失致人死亡罪必须是过失,即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结果。

一、过失犯罪的刑事责任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是过失犯罪。

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过失犯罪可以分为哪几类

(一)疏忽大意的过失

1.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的危害社会的结果;

2.行为人由于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二)过于自信的过失

1.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2.行为人轻信能够避免但未能避免,以致发生了危害结果。

三、最新过失犯罪的量刑标准是什么

最新过失犯罪的量刑标准: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在处罚上,因为过失犯罪的主观恶性比故意犯罪明显要小,因此刑法对过失犯罪的处罚比对故意犯罪的处罚要轻。

过失犯罪均以发生危害结果为要件,而故意犯罪并非一概要求发生危害结果。过失犯罪情况下,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既不追求,也不放任,而是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或已经预见却轻信能够避免,主观上根本反对发生这种危害结果,因而主观恶性较故意犯罪要小得多。

过失犯罪的两种形式如下:

1、疏忽大意的过失,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了这种结果;

2、过于自信的过失,行为人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了这种结果。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5日 11:3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有期徒刑相关文章
  • 摩托车因外力失控致人死亡是过失致人死亡还是意外
    争议焦点:一种观点认为,何某对这种死亡后果应当预见但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应该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另一种观点认为,何某不能预见到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死亡,韦某的死亡应属意外。评析:笔者赞同第二种观点。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因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行为人的行为可能是有意识的,或者说是故意的,但对致他人死亡结果发生是没有预见的。意外事件是指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造成他人的情形,不构成犯罪。两者对死亡结果都存在间接的因果联系且都因没有预见而导致他人死亡。但两者仍有较大区别,区分两者的关键在于:要查明行为人在当时的情况下,对死亡结果的发生,是否应当预见。在本案中,何某因怀疑郁某等为抢劫人而殴打,导致摩托车失控致人死亡,何某的侵害对象是郁某等人,对韦某的死亡并无意识或主观故意,对韦某的死亡结果根本无法预见到,而并非因为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的过失能预见而未预见。且在本案中,何某只实施了一个行为,而根据刑法的相关规
    2023-06-01
    395人看过
  • 防卫过当致人死亡会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吗
    刑法第20条第2款规定:“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至于在什么情况下减轻处罚,什么情况下免除处罚,刑法没有明文规定。根据司法实践,对防卫过当行为裁量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时,应综合考虑以下情况:(1)防卫行为的起因;(2)防卫所保护利益的性质;(3)防卫过当所明显超过限度的程度及造成危害的轻重;(4)防卫人主观上的罪过形式及当时的处境;(5)造成防卫过当的原因。对防卫过当的犯罪人,在处理时应当正确适用刑法分则的有关条款,依法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从审判实践看,对防卫过当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或者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分别按照刑法典第235条和233条规定的相应量刑幅度减轻处罚;如果具备缓刑条件,可以使用缓刑;如果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应当免除处罚。对于构成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的,分别按照刑法典第234条和第232条规定的相应量刑幅度应当减轻处罚;如果具备缓刑条件的,可以适用缓
    2023-08-03
    277人看过
  • 怎么样才算过失致人死亡,虽然是过失
    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客观上必须同时具备三个要素:1。客观上必须有致人死亡的实际后果。这是成立的前提;2、行为人必须实施过失致人死亡。在这里,行为人的行为可能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有意识的,但导致他人死亡的结果没有预见,是错误的。《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轻微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概念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概念是指因过失而致人死亡的行为。过失致人死亡罪必须是过失,即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结果。客观上必须实施了致人死亡的行为,并且已经造成死亡结果,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必须存在因果关系。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023-08-08
    174人看过
  • 【过失致人死亡罪】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与间接故意杀人
    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是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但凭借一定的自认为能够避免他人死亡的结果发生的因素,如行为人自身能力方面的技术、经验、知识、体力等因素,或他人的行为预防措施,以及客观条件或自然力方面的有利因素等,轻信他人死亡的结果不会发生,以致他人死亡的结果最终发生了。间接故意杀人,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但对这种结果的发生采取听之任之、有意放任的态度,从而导致他人死亡的行为,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与间接故意杀人的相似点在于:两者都发生了被害人死亡的结果;行为人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且都不希望这种结果发生。两者的显著区别在于:第一,在认识因素上,对他人死亡结果发生的主观估计不同。二者虽然都是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使他人死亡,但间接故意杀人中行为人对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并未发生错误的认识和估计,因而在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即他人
    2023-06-11
    438人看过
  • 过失导致死亡的处罚是什么?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构成要件如下:1、侵犯的对象是别人的生命权;2、客观上,别人因过失死亡;3、主要要件为一般主体;4、主观上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其行为结果有过失的心理状态。犯罪与故意伤害致死区分的关键是行为人是否主观上有故意伤害。过失伤害致死时,行为人主观上既没有杀人故意,也没有伤害故意;故意伤害致死显然是基于伤害的主观故意。刑法对过失致人死亡罪的量刑标准是什么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或者已经预见到而轻信能够避免造成的他人死亡,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新刑法对过失致人死亡罪既遂的量刑标准是,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023-07-03
    83人看过
  • 怎样判定是过失致人死亡还是还是故意致人死亡
    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法律咨询:您好,A给朋友B的一个亲戚C在A的另外一个朋友D借钱(有借条),C说一月内还D,C借后就失去联系,过了几个月后,B带A到C的家里去找,路上B碰到两个闲逛的朋友E和F开着车,B就叫E、F开着车拉着A、B四人一起去C家,C见到四人后惊了一下后就招抚四人座,B就问C你借的钱怎么不还,C说了些没还的理由,A不同意,要C立刻还钱,此时C的妻子G便骂天骂地,此时A先叫G闭嘴,不关G的事,G还骂,A就打了G一耳光,G哭了,此时C边骂边冲了过来想打A,A见状便掏出随身的一把小弹簧刀一晃,不慎刺中了G右胸,此时C与A扭打在一起被B拉开后离开,当晚A被警察拘押,过了几天警察告诉A说G已死亡,试问(1)A、B、E、F是共同犯罪吗?应承担什么样的责任?(2)A对G应判定为过失杀人致人死亡还是故意伤害
    2022-12-02
    395人看过
  • 【过失致人死亡罪】审理过失致人死亡罪应注意的问题
    【过失致人死亡罪】审理过失致人死亡罪应注意以下问题:(1)在司法实践中,过于自信的过失杀人同间接故意杀人有时难以区分。两者的共同点是:都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被害人死亡的结果,并且都不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区分两者的关键,在于查明行为人对死亡结果是轻信避免,还是抱着放任的态度。(2)疏忽大意的过失杀人与意外事件有时也难以区分。两者的共同点是:行为人的行为引起了被害人死亡结果的发生,但都没有预见。区别点的关键在于查明行为人在当时情况下是否应该预见。行为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但不是出于行为人疏忽大意的过失,而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的,属于意外事件。如果行为人应当预见而疏忽大意没有预见,以致发生死亡结果坝Rdll失杀人。(3)在对过失致人死亡罪审理时,刑法另有规定对过失致人死亡惩罚的,按刑法各条的专门规定,不适用本规定。主要有刑法规定的失火、过失投毒、过失爆炸等致人死亡的,交通肇事
    2023-06-11
    106人看过
  • 过失致人死亡罪立案标准最新(过失致人死亡罪解释)
    以下是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法院关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判决书节选:公诉机关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检察院。被告人黄某。公诉机关指控,XX年9月23日14时许,被告人黄某驾驶牌照为渝D**的重型自卸货车,在重庆市沙坪坝区西物市场“某某城”工地内倒车时,未察明工地现场情况,其所驾驶车辆的左后轮碾压被害人李某,致其当场死亡。事故发生后,被告人黄某主动拨打报警电话,并在现场等侯处理。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责任认定,被告人黄某承担此次事故的全部责任,被害人李某无责任。经鉴定,被害人李某系颅脑损伤死亡。XX年9月25日,被害人李某的近亲属收到被告人黄某的相关赔偿,并对其表示谅解。公诉机关认为被告人黄某的行为已经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系自首,建议对其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适用缓刑。被告人黄某对指控事实、罪名及量刑建议无异议且签字具结,在开庭审理过程中亦无异议。本院认为,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黄某犯过失致人死亡罪罪名成立,量刑建
    2023-06-04
    316人看过
  • 过失致人死亡情节较轻是什么情况
    一、过失致人死亡情节较轻是什么情况如何理解过失致人死亡罪中的“情节较轻”,一是看被告人过失程度的严重性。对于过失致人死亡罪而言,虽然行为人对被害人死亡的发生在主观罪过上都表现为过失,但行为人过失的程度是可能存在差别的。既存在严重疏忽大意与一般疏忽大意之分,也存在轻信把握的大小和冒险程度之分。被告人主观上的过失之大小也反映了犯罪情节的轻重。如果被告人不顾他人劝阻,一意孤行,或者严重疏忽大意,很容易预见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而没有预见,过失致人死亡的,则不能认定为情节较轻。二是看被告人先前相关行为的违法性。如果被告人在实施违法活动中过失致人死亡,则不应该认定为情节较轻。三是看被告人过失行为之目的。如果被告人行为之目的是为了受害人的利益,或为了公共利益之考虑,在行为中由于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而导致他人死亡的,可以认定为情节较轻。四是看其犯罪行为的后果和影响。犯罪行为的后果是评价犯罪行为严重性的最重要指标
    2023-06-13
    480人看过
  • 抢劫罪致人死亡是过失吗
    一、抢劫罪致人死亡是过失吗在司法实践中,我们将抢劫罪导致受害者死亡的情况定性为故意或间接故意的犯罪行为而非过失所致。具体来说,当行为人在实施抢劫活动时,倘若其明知自身的行径会对他人生命构成威胁,甚至故意制造此种风险,那么就有可能被判定为故意杀人罪。这是因为此类案件与过失犯罪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后者是指行为人本应预见却未能预见,或者虽然已经预见却过于自信能够避免的犯罪后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对此有明确规定:“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二、抢劫罪致人重伤还是死亡依照我国刑法明文规定,在抢劫犯罪案件中,即使导致受害者不幸身亡,亦应该按照罪行性质认定为抢劫刑事犯罪。对于那些蓄意通过杀人预谋攫取财富,或者在获取财富过程中,为了压制抵抗者进行故意杀人的罪犯,应当以抢劫罪名予以惩处。然而,若行为人在实施抢劫之后,为了掩盖罪行而进行
    2024-07-27
    192人看过
  • 过失致人死亡罪轻辩护意见是什么?
    一、过失致人死亡罪轻辩护意见是什么?过失致人死亡罪轻辩护意见是需要围绕着定罪和量刑来作出辩护。过失致人死亡案件辩护词人民法院:律师事务所接受被告人的委托,就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提出抗诉一案,指派律师担任的辩护人,现就该案发表以下辩护意见:号刑事附带民事判决适用法律正确、认定罪名准确。综上所述,号刑事附带民事判决适用法律正确、认定罪名准确,被告人对此无异议。敬请驳回人民检察院的抗诉为盼!辩护人:律师事务所律师年月日二、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故意杀人罪的界限是什么?根据司法实践经验,区别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故意杀人罪,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应注重:1、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与间接故意杀人过失致人死亡罪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是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但凭借一定的自认为能够避免他人死亡的结果发生的因素,如行为人自身能力方面的技术、经验、知识、体力等因素,或他人的行为预防措施,以及客观条
    2022-10-29
    242人看过
  • 过失致人死亡是否要坐牢
    过失致人死亡一般要坐牢。依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行为人因其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的,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应处相应的刑事责任,一般都要予以收监。即一般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则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法律另有规定除外。过失致人死亡构成要件过失致人死亡构成要件如下:一、过失致人死亡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二、过失致人死亡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因过失致他人死亡的行为。构成本罪客观方面必须同时具备三个要素如下:1、客观上必须发生致他人死的实际后果;2、行为人必须发生实施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3、从行为人的过失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之间必须具有间接的因果关系,以被害人死亡是由于行为人的行为造成的。三、过失致人死亡罪的主要主主体要件为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四、过失致人死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其行为的结果抱有过失的心理状态,
    2023-07-27
    104人看过
  • 2022年过失致人死亡罪
    法律综合知识
    一、过失致人死亡罪量刑《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刑法另有规定是指失火、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的,按失火罪、交通肇事罪的规定处罚。)二、立案标准1、是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2、要有死亡的事实。要注意的是:行为人的行为一定要与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三、特征(一)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二)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的表现是:1、行为人具有致人死亡的行为;2、客观上必须发生了致人死亡的结果;3、行为人的过失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三)本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十六周岁以上、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主体;(四)本罪在犯罪主观上的表现为过失,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两种,该过失是针对死亡结果而言。相关知识:过失致人死亡罪与间接故意杀人罪主要区别有以下三个
    2022-11-03
    269人看过
  • 郝*林过失致人死亡案
    法律综合知识
    【关键字】过失致人死亡疏忽大意的过失【案情简介】公诉机关: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检察院被告人:郝*林5日17时10分许,被告人郝*林驾驶牌号为沪H26637的江-淮牌轻型厢式货车在上海市青浦区华新镇嘉松中路4777号物流公司集散地内由北向南行驶过程中,因疏忽大意未确保安全,致使其驾驶的货车撞击该场地内骑自行车的被害人解*英,造成被害人解*英颅脑损伤而死亡。事发后,被告人郝*林主动打电话报警,并如实向公安机关供述了上述事实。案发后,被告人郝*林已向被害人家属作了经济赔偿。上述事实,被告人郝*林在开庭审理过程中亦无异议,并有证人解*平、杨*情、谢*军的证言笔录,辨认笔录及照片,上海市公安局青浦分局的现场勘查笔录,照片,现场图,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图、案发经过,上海市公安局物证鉴定中心的法医学尸体检验鉴定书,上海市道路交通事故鉴定中心的检验报告书、鉴定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书,收据,收条,驾驶证、行驶证
    2012-06-04
    340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有期徒刑
    相关咨询
    • 过失致人死亡与过失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的界限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3-06
      对于这个事实应该认定行为人属于过失到人死亡还是故意使人死亡,过失致人死亡可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由于过失致人死亡与意外事件造成人员死亡、间接故意杀人比较相似,容易混淆,因此,在审判实践中应注意区分,正确认定。此案是与朋友相互争吵相信不是故意的将其杀死,排除了故意,那么是过失到人死亡还是间接的故意呢?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是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
    • 非法行医致人死亡是不是过失致人死亡
      云南在线咨询 2023-02-16
      非法行医致人死亡不是过失致人死亡,非法行医致人死亡的,构成非法行医罪,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过失致人死亡的哪些情形,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概念,过失致人死亡罪的认定标准是
      天津在线咨询 2022-02-22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因过失而致人死亡的行为。过失致人死亡罪认定标准: (一)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与意外事件的界限两者的共同点在于: 1、客观上行为人的行为都引起了他人死亡的结果: 2、主观上行为人郡没有预见这种结果的发生。区分这两者的关键在于要查明行为人在当时的情况下,对死亡结果的发生,是否应当预见,如果应当预见,但是由于疏忽大意的过失而没有预见,则属于过失致人死亡。如果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而引
    • 过失致人死亡够成量刑吗过失致人死亡很重要
      广西在线咨询 2023-06-20
      过失致人死亡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因行为人的过失行为导致他人死亡的结果发生;主观方面是出于过失,具体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他人死亡,由于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导致死亡结果的发生。而意外事件则是指虽然客观上造成了危害社会的结果,但不是出于行为人故意和过失,而是由于不可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的,不负刑事责任的情况。《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
    • 过失致人死亡的应当以过失致人死亡罪论处吗
      澳门在线咨询 2022-10-17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应当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