诽谤罪导致受害人精神抑郁如何追责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8-21 10:38:36 384 人看过

衡量诽谤罪引发的受害人抑郁症所引起的法律追究事宜时,应综合多项关键要素予以权衡。

首要的一点在于,诽谤行为必须是蓄意编造并传播虚假信息,这些信息足以贬低他人的人格尊严,损害他人的声誉。

若受害人因遭受诽谤而陷入精神抑郁状态,那么诽谤者除需承担诽谤罪的刑事责任之外,受害人还有权向其提出民事赔偿请求。

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其他方式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进行诽谤,情节严重者,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的处罚。

然而,对于前述罪行,仅在受害人主动提起诉讼的情况下才会得到审理,但若该行为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或威胁到国家利益,则不受此限制。

通过刑事诉讼程序,受害人有权要求法院对诽谤者作出有罪判决及量刑裁决。

与此同时,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受害人可主张赔偿因精神抑郁所产生的医疗费用、护理费用、误工费用等经济损失,并要求诽谤者公开致歉、消除不良影响以及恢复自身名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04日 19:1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家暴导致抑郁症如何判定?
    家暴导致抑郁症应当是根据医院所出具的证明来进行不同的认定的。殴打后出现抑郁症经鉴定后与殴打行为有关的,可以请求法院要求侵权人进行精神损害赔偿。殴打造成伤残与毁容等比较严重的损害后果的可以申请人身损害赔偿。未造成伤残、毁容等情形下,主张精神损害抚慰金没有法律依据。一、精神损害抚慰金的适用范围是什么?1、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权利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1)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2)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3)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侵害他人隐私或者其他人格利益,受害人以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2、非法使被监护人脱离监护,导致亲子关系或者近亲属间的亲属关系遭受严重损害,监护人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3、自然人死亡后,其近亲属因下列
    2023-06-27
    234人看过
  • 诽谤罪造成当事人精神名誉受到伤害咋赔偿的
    一、诽谤罪造成当事人精神名誉受到伤害咋赔偿的若发布恶意抨击、冤枉栽赃等行为给受害者带来了严重精神压力和伤害,可向司法机关申请精神补偿。至于补偿金额的确切数字,需要依具体情况而定。以下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精神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条款:第八条,对于仅造成了轻度精神损害的侵权行为,受害人在提出精神损失补偿请求时,一般不会得到法院的支持;然而,如果侵权行为导致受害人产生了严重的精神创伤,则法院除了判决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外,还可以根据受害方的申请,判决给予适当的精神损害抚慰金。第十条,精神损失的补偿金额将基于下述因素判断:(1)侵权人的主观过错程度;(2)侵害的手法及时间地点等具体情节;(3)侵权行为所引发的后果;(4)侵权人的盈利状况;(5)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实力;(6)受诉法院所在地区的平均收入水平。如法律或行政法规对残疾赔偿金或死亡赔偿金有
    2024-07-25
    345人看过
  • 污蔑罪和诽谤罪抑郁症患者怎么办
    一、污蔑罪和诽谤罪抑郁症患者怎么办倘若抑郁症患者在生活中遭受到无端的污蔑或者诋毁,他们有权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之规定进行刑事自诉。然而若由于身患抑郁症而导致难以提供充足的证据支持其主张,那么人民法院亦可要求公安机关对此展开相应的协助调查工作。倘若事件的情节极其严重,可能涉嫌构成侮辱罪抑或是诽谤罪,根据这款法条之规定,当事人将可能承担起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等刑事责任。然而,若被害者已向司法部门提出控告,但并未对社会秩序及国家利益造成严重损害,则此种情况下该罪行属于“告诉的才处理”范畴,也就是说,必须由被害者亲自发起诉讼程序。《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2024-07-27
    496人看过
  • 抑郁症算精神类疾病吗
    法律综合知识
    抑郁症,作为一种严重的精神类疾病,需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1.抑郁症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其发病原因可追溯至基因层面或者受到社会环境以及个体心理因素的影响。在这类患者身上,常常会观察到情绪低落、对周围事务的兴趣丧失、思维功能呈现出明显減缓等典型症状;2.对于抑郁症而言,及时寻求医疗帮助至关重要。如果未能得到妥善处理,病情有可能进一步恶化,导致患者产生自我伤害甚至结束生命等极端行为;3.在治疗方面,抑郁症常采用药物疗法进行干预,如采用盐酸舍曲林片、盐酸帕罗西汀片等抗抑郁药来缓解病症并延缓其发展程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第一条为了发展精神卫生事业,规范精神卫生服务,维护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制定本法。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展维护和增进公民心理健康、预防和治疗精神障碍、促进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活动,适用本法。第二十六条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应当遵循维护患者合法权益、保障患者在现有
    2024-08-17
    453人看过
  • 精神病性抑郁症杀人怎么判刑
    1、抑郁症患者杀人,一般不属于法定的量刑情节,与正常人杀人无异。至于与抑郁症相关的其他情节,法官可能酌情考虑。但是,实务中一般不认为抑郁症可以从轻、减轻处罚。2、但是,如果因为抑郁症严重到导致犯罪嫌疑人失去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如果是(1)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2)完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八条【特殊人员的刑事责任能力】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
    2023-06-01
    419人看过
  • 殴打他人造成中度抑郁精神损害怎么赔偿
    一、殴打他人造成中度抑郁精神损害怎么赔偿当涉及到因遭受他人暴力行为导致的抑郁症这种情况时,关于是否应该得到经济补偿的问题,我们有以下详细信息进行解答:在没有产生显著严重后果的情况下,受害者若提出支付精神损失方面的赔偿申请,通常无法得到明确批准;但是,我们可以针对具体情况,判定侵权人必须静止其侵权行为,恢复受害者的名誉和社会地位,消除对受害者的负面影响,以及向受害者致以诚挚的歉意。而在出现严重后果的情况下,受害者有权要求侵权人支付相应的精神损失抚慰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但未造成严重后果,受害人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一般不予支持,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形判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二、殴打他人的赔偿标准在遭受人身伤害之后的理赔标准方面,相应的实施步骤以及细节规定如下:首先是关于针对受害人所产生的医疗费用问题
    2024-07-11
    75人看过
  • 精神病人诽谤罪坐牢怎么判
    若精神疾病患者在实施诽谤行为时所处的精神状况无法辨认或控制自身行为从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情况下,是否应负刑事责任需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八条的明确规定来加以判定。然而,倘若此类精神病患在病发期间,虽对自身的诽谤行为及其违法性有所认识并且完全有能力自我控制,却依然实施了诽谤行为,那么在法律上,他们就有可能面临相应的法律责任。至于是否会被判入狱,则需由法院依据相关病情及案件事实进行综合评估与裁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八条: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024-07-29
    412人看过
  • 被打后精神抑郁算什么伤
    一般可以做伤情鉴定,根据鉴定结果进行赔偿。打人造成受害人出现人身损害的,赔偿的标准由受害人的伤情而定,要赔偿的项目有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造成伤残的还要赔偿残疾赔偿金。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罪;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024-05-09
    277人看过
  • 诽谤造成精神损害怎么赔偿
    一、诽谤造成精神损害怎么赔偿关于2022年度精神损害赔偿的参考标准包括:依据《精神损害赔偿解释》的相关规定,对于三类特定情形下的民事权益受害者,应予以相应精神损害赔偿。具体而言:(1)如导致人员死亡现象发生,则需依规向其家属支付死亡赔偿金;(2)若存在致人残疾的情况,则必须承担残疾赔偿责任;(3)倘侵权行为未能对既有生命或健康状态构成实际破坏,亦即未出现死亡或残疾事件,那么也应根据相关法规规定,负责支付合理的精神抚慰金。当自然人的生命权利、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尊严权以及个人自由权等各类民事权益遭到非法侵害之际,上述参考标准正式起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司法解释》第一条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权利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一)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二)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三)人格尊严权、人身自
    2024-07-04
    353人看过
  • 离婚导致对方抑郁要负责吗
    患病是不可以申请补偿的,但是,离婚时,如一方生活困难,另一方应从其住房等个人财产中给予适当帮助。具体办法由双方协议。在夫妻双方同意行政离婚的情形下,如果双方就离婚损害赔偿问题已达成协议,法律应尊重当事人的意愿,不必进行干预;如果双方就离婚损害赔偿问题不能达成协议,则可以通过诉讼离婚,由人民法院依法判决。离婚损害赔偿的范围应包括物质损害和精神损害。离婚损害赔偿的民事责任方式宜兼采财产责任和非财产责任两种形式。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责任形式,也可适用非财产责任和财产责任两种方式。过错配偶的违法行为造成无过错配偶的精神创伤的,可以请求给付抚慰金。无过错配偶的名誉权等如受损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形式。综上所述,如果离婚导致患病抑郁的,那么是不可以要求赔偿的,但如果有证据证明患病是由于对方导致的,可以要求进行赔偿,或者对方存在法定的过错行为的,也可以要求补偿,否则其他情况
    2023-07-21
    179人看过
  • 辱骂导致别人抑郁犯法吗
    犯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一、诽谤明星怎么判诽谤明星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相关法律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二、恶意诬告的法律责任有哪些1.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2.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三、侵害名誉权罪怎么判刑若行为人有侵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情节
    2023-03-23
    240人看过
  • 网上造谣诽谤他人受害者可以要求精神赔偿吗
    1.补充适用原则。对于精神损害,首先应适用非金钱赔偿的方式,其次补充的使用金钱赔偿方式,对于受害人予以一定的抚慰和补偿。2.适当限制原则。对于精神损害赔偿适用金钱进行赔偿的,对其赔偿数额应当进行一定的限制,以社会的公平正义为主要考量因素,否则不利于精神损害赔偿所需达到的真正的目的的实现。3.过失相抵原则。受害人对损害事实和损害结果的发生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其过错的程度减轻或者免除侵权人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一、精神损害赔偿适用原则是什么交通事故精神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是一般侵权行为责任。既然如此,精神损害赔偿就应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对不同种类的精神损害赔偿适用不同的归责原则:1、补充适用原则。2、公平适用原则。3、适当限制原则。4、过失相抵原则。5、法官自由裁量原则。二、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原则有哪些1、补充适用原则。此相当于精神抚慰原则。对于精神损害,首先应适用非金钱赔偿的方式,在非金钱的赔
    2023-04-10
    194人看过
  • 重度抑郁伴精神病症状负刑事责任吗
    一、重度抑郁伴精神病症状负刑事责任吗不同情况下承担不同的刑事责任。我国《刑法》第十八条第一、二、三款明确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后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由此可见,对于精神病人犯罪并非一律不用承担刑事责任,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承担刑事责任的能力有所不同。二、精神病患者犯罪需要进行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吗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是司法鉴定项目之一,在审理案件中,对涉及法律问题的当事人。怀疑患有精坤病时,由司法机关聘请精神病科医师和法学工作者共同进行精神状态的检查、分析、判断和评定。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对象和任务是:判定当事人有无精神病;有
    2023-06-02
    138人看过
  • 抑郁症杀人罪定罪应该如何考虑抑郁症的影响?
    抑郁症患者杀人一般不属于法定量刑情节,与正常人杀人无异。至于其他与抑郁症相关的情况,法官可以酌情考虑。但在实践中,一般不认为抑郁症可以从轻处罚。但是,如果犯罪嫌疑人因为抑郁症严重而失去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未完全丧失识别或控制行为能力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根本无法识别或控制自己行为时造成的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承担刑事责任。抑郁症杀人未遂如何定罪量刑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患有抑郁症杀人要承担刑事责任的,不是免除处罚的情形,如果杀人未遂的,可以比照杀人既遂从轻、减轻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三条【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何认定犯罪未遂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
    2023-07-04
    406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出车祸导致精神抑郁怎么赔偿
      四川在线咨询 2022-03-22
      您查当地的居民收入,赔偿参考如下 第十八条受害人或者死者近亲属遭受精神损害,赔偿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的,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予以确定。 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请求权,不得让与或者继承。但赔偿义务人已经以书面方式承诺给予金钱赔偿,或者赔偿权利人已经向人民法院起诉的除外。 第十九条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
    • 故意伤害致精神抑郁的怎么办
      安徽在线咨询 2022-08-28
      可以申请鉴定然后起诉对方,《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受到伤害导致抑郁症会有法律责任吗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1-11
      1、抑郁症伤人有法律责任。因为抑郁症虽然也是精神疾病,但抑郁症患者大多数可以辨认、控制自己的行为,因此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伤人的当然应当负法律责任,需要对受害者负民事赔偿责任;如果构成犯罪的,还需要负刑事责任。 2、如果少数抑郁症患者已经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或者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则他伤人的,需要由其监护人负民事赔偿责任。
    • 诽谤罪如何鉴定精神失常
      四川在线咨询 2022-03-10
      1、因诽谤而造成的精神失常,需要由合法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不是被害人说了算。2、诽谤罪刑事案件中,精神方面的问题,需要由法定的专业鉴定机构进行鉴定。被害人的陈述只是证明精神状况依据的一种,是否构成精神失常,以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意见为准。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四条为了查明案情,需要解决案件中某些专门性问题的时候,应当指派、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人进行鉴定。
    • 亲吻未成年孩子导致对方精神抑郁症
      辽宁在线咨询 2022-03-13
      我不是开玩笑哦。这个问题我们不妨研究的深一点,从人身伤害角度出发,如果是美女的话另当别论,如果是天赋异禀容貌异常之人,则我们必须要考虑她对未成年人采取的亲吻行为是否会给心智尚未发育成熟的孩子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不良心理影响,举例而言,大话西游里星爷作为成年人吐啊吐啊的也就习惯了,但是对于未成年人而言,很有可能会让其产生对异性的排斥、恐惧心理及其他不良心理影响。如果这些不良心理影响达到足够的程度,不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