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在网上被人恶搞能依法要求赔偿。《民法典》的规定,侵害他人名誉权的,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该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而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等。
一、民法典侵害他人名誉权如何行政处罚
侵害名誉权的,受害人可以直接要求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并赔礼道歉,在侵害名誉的范围内消除影响。如果造成精神伤害的,还可以要求侵权人赔偿精神损失。如侵权人拒不承担责任,受害人可以到法院起诉处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人格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权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二、关于诽谤民事责任是怎样的
诽谤他人的行为。属于侵犯他人名誉权的违法行为,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有:
1.停止侵害。不仅需要行为人自身停止继续实施侵害的行为,也需要发布诽谤信息的网络平台,采取措施停止侵害行为。
2.恢复名誉。由于诽谤信息制造者及网络信息平台,已经发布或传播了虚假信息,给被害人名誉造成损害,为被害人恢复名誉的唯一做法,就是在原有信息平台上,发布为被害人恢复名誉的公开声明,以正视听。
3.消除影响。即通过删除信息、屏蔽信息、剔除信息痕迹等方式,消除或避免诽谤信息内容的继续传播,防止对被害人负面影响的进一步扩大。
4.赔礼道歉。即捏造、发布及传播诽谤信息的责任主体,要在原发布或传播诽谤信息的网络平台上,通过发布文章等方式,向被害人公开赔礼道歉,弥补社会评价裂痕,赢得被害人的谅解。
5.赔偿损失。赔偿损失的种类有两种,第一种是财产损害赔偿。财产损害既包括现有财产的损失,也包括可得利益的丧失,只要是侵害名誉权所引起的财产损失,侵权人就应当予以赔偿。第二种则是精神损害赔偿,对于赔偿数额,应综合考虑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侵权人获利的情况、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以及受害人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等因素,予以确定。
三、侵犯名誉权的处罚是什么
民事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人格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权依照规定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碍;
(三)消除危险;
(四)返还财产;
(五)恢复原状;
(六)修理、重作、更换;
(七)继续履行;
(八)赔偿损失;
(九)支付违约金;
(十)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十一)赔礼道歉。
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规定的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
离婚后到单位闹事会被追究法律责任吗?
168人看过
-
网上恶意评论是否应该追究法律责任?
352人看过
-
骂恶搞贷款会不会有法律责任
70人看过
-
不追究刑事责任多久没追究法律上
144人看过
-
恶意逃单在法律上应追究什么责任
478人看过
-
网络恶意诽谤他人如何追究法律责任
128人看过
继续履行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条件和期限履行合同义务。 继续履行可以确保合同的顺利履行和双方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在出现违约行为时,双方应当及时协商解决,并根据合同约定要求违约方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包括支付违... 更多>
-
医闹的刑事责任怎么判定?什么医闹会追究刑事责任?浙江在线咨询 2022-08-01根据《关于依法惩处涉医违法犯罪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的意见》明确六类医闹行为要承担刑事责任。一、在医疗机构内殴打医务人员或者故意伤害医务人员身体,故意损毁公私财务的行为 二、在医疗机构及其公开区域采取违规停放尸体、私设灵堂、摆放花圈、焚烧纸钱、悬挂横幅、堵塞大门等方式扰乱医疗秩序或者其他公共秩序的行为 三、非法限制医务人员人身自由的行为 四、公然侮辱恐吓医务人员的行为 五、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或
-
骂恶搞贷款会不会有法律责任重庆在线咨询 2021-10-26不一定。骂贷款催款是否承担法律责任,必须根据骂人的情节来决定。如果公开侮辱贷款催款人,可能会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如果有以下行为之一,可以处以5天以下拘留或500元以下罚款的情况较重,处以5天以上10天以下拘留,处以500元以下罚款(1)写恐吓信或用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2)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
追究刑事责任后还会追究民事责任吗?甘肃在线咨询 2022-08-09需要赔偿的,一般这种情况都是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形式,由法院一次性判决。 但与一般的民事诉讼的区别在于,被追究刑事责任后,就不用承担精神损害赔偿;反之,单纯的民事赔偿金额很可能会高于前者,交通事故中的伤者只要涉及到毁容、丧失劳动能力等情况,都是可以索要精神损害赔偿的。
-
-
是否会追究恶意诽谤者的法律责任?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4-12-18如果您散布虚假信息或故意诋毁他人,将会被认定为诽谤罪,如果情节严重,将面临法律制裁。根据《刑法》第246条的规定,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但是,如果行为危害社会秩序或国家利益,则除外。 如果受害者通过信息网络实施诽谤行为,但提供证据有困难,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