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使用移动支付发工资违法吗
使用移动支付发工资是否违法,需要视情况而定:
1、特殊情况下,公司用个人账户给员工发工资,只要按照实际情况上报,符合财务流程即可,也不属于违法行为。
2、如果公司用个人账户给员工发工资是为了规避税务的话,就属于违法行为,属于偷税漏税。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四条
工资支付主要包括:
工资支付项目、工资支付水平、工资支付形式、工资支付对象、工资支付时间以及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
第六条
用人单位应将工资支付给劳动者本人。
劳动者本人因故不能领取工资时,可由其亲属或委托他人代领。
用人单位可委托银行代发工资。
用人单位必须书面记录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数额、时间、领取者的姓名以及签字,并保存两年以上备查。
用人单位在支付工资时应向劳动者提供一份其个人的工资清单。
二、老板一个月不发工资违法吗
老板一个月不发工资属于违法行为。
除了以下两种情形之外:
1、用人单位遇到非人力所能抗拒的自然灾害、战争等原因,无法按时支付工资。
2、用人单位确因生产经营困难、资金周转受到影响,在征得本单位工会同意后,可暂时延期支付劳动者工资。
《劳动法》第五十条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
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三、扣绩效工资违反劳动法吗
用人单扣绩效工资的,是属于违反劳动法的行为。
法律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
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如果劳动者因个人工作失职等原因造成公司损失的,公司可根据经济损失的具体数额,月扣除劳动者部分工资,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
《劳动法》第五十条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
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五章 工 资 第五十条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
不支付加班工资违法吗?应该支付多少?
182人看过
-
移动支付一年不使用会被注销账号吗
414人看过
-
移动支付发展核心:安全与应用
211人看过
-
多久未支付工资算违法?
453人看过
-
支付宝发工资能被税吗
411人看过
-
一起支付两个月的工资违法吗
392人看过
-
支付宝违法免税发工资为什么不用?北京在线咨询 2021-11-15要看给你发工资的支付宝账户是否以用人单位的名义开立,工资是否显示在用人单位提交税务机关的账簿中,是否少缴税款。如果是,就不是逃税。如果不是,涉嫌逃税。
-
劳动法工资支付不能按时发放吗湖北在线咨询 2022-05-06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七条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根据本条规定,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如果现在单位没有按时支付工资,违法了本法以及劳动法的规定。同时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
-
支付宝转移低保费违法吗海南在线咨询 2022-10-171.核准户口。核准户口性质,是否属本辖区;核准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是否具有法定赡养、抚养、扶养关系且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在校大学生纳入家庭成员计算,本科4年,专科3年),是否有挂靠人员;核准人户分离情况,区别处理好人户分离家庭的保障工作。2.核准收入。收入是能否享受低保的基本条件,家庭收入是指共同生活家庭成员的全部可支配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等(按政策剔出不计入低保
-
如何使职工支付工资西藏在线咨询 2022-04-10职工方与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可以提出工资增长、不增长或者负增长的协商要求。职工方可以根据企业年度利润增长情况、当地人民政府发布的工资指导线、本地区职工工资增长率、本企业在同地区同行业工资水平等因素,提出增长工资的协商要求。企业可以根据年度严重亏损的实际情况并综合考虑物价、政府工资指导线等因素,提出工资不增长或者负增长的协商要求。
-
试用期工资已支付,转正需要支付违约金吗?辽宁在线咨询 2022-04-181、试用期约定过长,劳动期限为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是不得超过1个月。 2、关于赔偿责任问题,除非你违反了合同约定的保密义务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该承担赔偿责任。你公司在合同中约定违约责任,要根据上诉这些规定来认定是否合理。 3、你可以提出解约,如果无上述2的情形的话,可以不用支付相应的赔偿责任。 4、你的劳动合同一般不属于可撤销的合同,但你可以要求的公司赔偿你在试用期方面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