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调包案看盗窃罪与诈骗罪的异同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11 10:45:45 332 人看过

刑事辩护律师:以调包案看盗窃罪诈骗罪的异同

案情概况

被告人谢年生、刘福娇、刘木连经预谋后决定结伙从老家江西瑞金窜至新疆,以为人消灾、变钱为名诱骗他人,之后,采取调包的手段窃取他人财物。2006年5月8日,被告人谢年生、刘福娇、刘木连窜至新疆兵团农八师一三二团,谎称能够为人消灾、变钱,诱骗被害人刘文霞将现金18765元用报纸包上放在自己的自行车上。让谢年生为其变钱。期间,谢年生让刘文霞背对着自行车,刘福娇趁机用事先准备好的用报纸包着的废纸与刘文霞的18765元钱进行调换,事先等候在附近的刘木连开车接上谢、刘二人,将该款盗走。次日,三被告人窜至农八师一三四团再次作案时,被途径此处的刘文霞发现,刘文霞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三被告人被抓获。案发后,三被告人主动退还赃款18765元,公安机关将此款发还给刘文霞。

法理分析

本案的争议焦点是申请人谢年生、刘福娇、刘木连的行为究竟应如何定性,即构成盗窃罪还是诈骗罪。

首先,申请人谢年生、刘福娇、刘木连的行为不构成诈骗罪。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司财物的行为。诈骗罪要求被害人基于行为人的欺诈行为对事实真相产生错觉,信以为真,进而使其出于真实的内心意思而自愿对财物作出处理,而受害人的自愿处分行为才是诈骗罪的本质特征。由此可见,诈骗罪的客观行为应当具有一定的逻辑顺序,即应包括四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1、行为人实施了欺骗行为;

2、由此受害人产生了错误认识;

3、受害人基于错误认识自愿处分了财产;

4、行为人从中获取了财物或者财产性利益,且数额较大。其中处分财产的行为是诈骗罪区别于盗窃罪的关键。

本案中,申请人谢年生、刘福娇实施了欺骗行为(谎称能够为人消灾、变钱),此欺骗行为使被害人刘文霞陷于错误认识(误以为申请人能将小钱变成大钱,并为其消灾)。在此错误认识的基础上,被害人将用报纸包好现金18765元放在自行车上,让申请人谢年生为其变出更多的钱。虽然被害人将包好的现金放在自行车上是自愿的,但被害人绝对没有让申请人占有这笔现金的意思表示,因此被害人从家中取来将现金放在自行车上的行为不是处分财产的行为。也就是说,现金占有关系的改变并不是因为被害人陷于错误认识而自愿交给申请人谢年生的,而是在被害人未设防的情况下,由申请人刘福娇将事先准备好的用报纸包着的废纸与现金进行了调包。因此,此处的调包行为才是申请人犯罪目的得以实现的关键,对申请人谢年生、刘福娇、刘木连的行为不应定诈骗罪。

其次,申请人谢年生、刘福娇、刘木连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窃取的行为。从犯罪构成要件上看,盗窃罪具有以下特征: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产的所有权;客观方面表现为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窃取的行为。秘密窃取是指行为人主观上自认为采用了不会被财物所有者、保管者、经手者发觉的方法,暗中窃取财物。秘密窃取之秘密性是盗窃罪的重要特征,也是该罪区别于诈骗、抢劫、抢夺等其他侵犯财产罪的主要标志。司法实践中,可以从下列几方面揭示秘密性的本质特征:1、秘密性伴有阶段性,这种秘密性必须伴随取财过程的始终;2、秘密性具有相对性,秘密窃取的这种秘密性是相对于盗窃这一行为而言的,不受财物所有者、保管者、经手者是否发觉为盗窃行为的影响;3、秘密性含有主观性,行为人采取自认为不会被财物所有者、保管者、经手者当场发现的手段窃取财物,就应认定为秘密窃取,客观上是否为他人所知,不是盗窃行为成立的条件;4、秘密性带有多样性,秘密窃取既包括借财物所有者、保管者、经手者不在场之机拿走财物,也包括趁在场的财物所有者、保管者、经手者不备时而取财。

本案中,申请人谢年生、刘福娇在骗取被害人刘文霞信任后,让被害人将装有现金的纸包放在自行车上,申请人谢年生与被害人背对着自行车后退几步,佯装为其变钱。此时,申请人刘福娇趁被害人不注意,将装满废纸的包与装着现金包进行调换。申请人的行为从表面上看虽然也符合诈骗罪的某些特征,但从整体上分析,申请人的行为更符合盗窃罪的特征,因此申请人的行为不宜定诈骗罪,而应定盗窃罪。

最后,由本案解析盗窃罪与诈骗罪的异同。盗窃罪和诈骗罪是现实生活中很常见的两种侵犯他人财产权利的犯罪,有时在行为方式上存在着一些近似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犯罪侵犯的客体相同,两罪所侵犯的客体都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二是犯罪主体相同,两罪的犯罪主体均为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自然人;三是犯罪主观特征相同,两罪均为直接故意犯罪,且行为人主观上均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盗窃罪和诈骗罪的本质区别主要表现在客观方面。司法实践中,存在着盗窃罪与诈骗罪不易区分的情形,这主要是指行为人以欺骗手段为掩护或者制造假象,其目的在于趁人不备秘密取财的行为,对此行为,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对两者加以区分:1、从犯罪行为的本质特征看,盗窃罪中行为人选择秘密窃取作为占有公私财物的直接手段,而诈骗罪中行为人选择虚构蒙骗作为骗取公私财物的直接方法;2、从受害人有无处分财产的行为看,盗窃罪中受害人未处分财产,而诈骗罪中受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实施了处分财产的行为,意在失去其对该财产的占有;3、从财物控制权转移的情况来看,盗窃罪中行为人在窃取财物之前对财物没有代管权和控制权,而诈骗罪中行为人采用欺骗手段,使被害人产生了错觉,信以为真,被害人往往自愿交出财物,行为人对此财物就具有了代管权和一定的控制权;4、从受害人是否参与来看,盗窃过程中不需要被害人的参与,而诈骗必须有被害人的参与,正是由于被害人的参与,其主观上陷于错误认识,进而产生错误的行为,自愿交出了财物,才使行为人的诈骗活动得逞。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5月22日 09:5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刑事责任能力相关文章
  • 盗窃罪与诈骗罪的区别—司考真题答案解析
    乙驾车带甲去海边游玩。到达后,乙欲游泳。甲骗乙说:“我在车里休息,把车钥匙给我。”趁乙游泳,甲将该车开往外地卖给他人。甲构成何罪?()A.侵占罪B.盗窃罪C.诈骗罪D.盗窃罪与诈骗罪的竞合【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盗窃罪与诈骗罪的区别。本题中,该汽车停在海边,按照通常观念,仍处于乙的控制之下,且乙并没有将车辆交付给甲占有或处分的意思,因此甲将汽车开走卖掉的行为,不构成侵占罪或诈骗罪;甲实际上是采用秘密手段获取乙的财产,因此构成盗窃罪。
    2023-05-03
    324人看过
  • 抢劫罪与盗窃罪,抢夺罪,诈骗罪的区别
    1、盗窃罪与抢夺罪的最本质区别就在于客观方面行为的隐蔽性和公然性。盗窃罪的隐蔽性是指行为人自以为行为时其行为不被财物的所有人或保管人发觉,抢夺罪的公然性是指行为人不计较行为时其行为是否会被财物所有人或保管人发觉。2、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犯罪嫌疑人主观上对自己取得财物的行为方式的认识来判断,如果行为人自认为自己夺取财物是在财物管理人,控制人明知的状态下进行的,即使事实上财物管理人,控制人并不知道犯罪嫌疑人的取财行为,仍构成抢夺罪。但是有些时候,犯罪嫌疑人主观上对自己行为性质的认识是不确定的,这种不确定是指犯罪嫌疑人并没有判断出财物管控人对其被夺取财物的行为是否知觉,犯罪嫌疑人的主观心理就是,其行为如果被财物管控人知觉,便夺取其财物;如果未被财物管控人知觉,便窃取财物。关键在于一个是“夺”,另一个是“窃”两个字的区别上。3、盗窃罪的秘密窃取行为必须能贯穿整个窃取财物的全过程,如果行为人先是秘密窃
    2023-03-06
    105人看过
  • 掉包构成诈骗罪还是盗窃罪
    在大多数情况下,掉包行为往往构成了刑法中的盗窃犯罪。而此项罪名通常是出于非法占有他人财产这一直接目的,通过秘密手段来取得私人或公共财产。在实施掉包行为时,行为人常常会在受害者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利用隐蔽的手法将他人的财物进行替换,然后据为己有。举例来说,在商业环境中,当事人可能会在消费者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偷偷将价值昂贵的货物掉包成价格较为低廉的产品,这类行为无疑完全符合盗窃罪应具备的所有特性和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024-08-18
    71人看过
  • 盗窃罪与诈骗罪所采取的犯罪手段
    1、盗窃罪和诈骗罪虽然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占有他人数额较大的财物,但所采取的犯罪手段不同。2、盗窃罪表现为秘密窃取,犯罪分子采取公私财物所有人、保管人未发觉的手段、方法,将财物据为己有,如顺手牵羊、深夜撬门扭锁、公共场所扒窃的手段等。诈骗罪表现为虚构事实、隐瞒真相,常见的诈骗方法有编造谎言、假冒身份、伪造文书或者证件、涂改单据等,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后主动处分自己的财产。盗窃罪与诈骗罪的区别(一)盗窃罪和诈骗罪从性质上来讲1、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他人占有的数额较大的财物,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行为。盗窃罪的行为是窃取他人占有的财物,窃取是指违反被害人的意志,将他人占有的财物转移为自己或者第三者(单位)占有。2、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骗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
    2023-08-16
    416人看过
  • 侵占罪与盗窃罪的异同都有哪些?
    一、侵占罪与盗窃罪的异同都有哪些?侵占罪和盗窃罪都以他人财物为对象,都侵犯了公私财物的所有权,主观上都是故意,并都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这是二者的共同之处。但是,二者有着明显的区别:1、犯罪故意的内容和产生的时间不同。前者行为人认识到自己是以非暴力的手段非法占有自己业已持有的他人财物,且犯罪故意只能产生于持有他人财物之后;后者行为人认识到自己是以不为财物所有人或持有人知道的秘密方法非法获取他人财物,且犯罪故意只能产生于非法获取他人财物之前。2、犯罪的客观方面不同。前者的手段既可以是秘密的,也可以是公开的或半公开的;而后者的手段只能是秘密的手段。3、犯罪对象不同。前者的对象只能是行为人在犯罪前已经持有的他人财物;而后者的对象则只能是行为人在犯罪前并不持有的他人财物。其中犯罪对象方面的差异应是区分侵占罪与盗窃罪的关键的因素;4、是否退还所产生的法律后果不同。前者必须是拒不退还或交出他人财物
    2024-01-28
    457人看过
  • 盗窃罪立案标准的调整与完善
    盗窃罪立案标准:1、盗窃公私财产数额较大的,可以构成盗窃罪;2、盗窃公私财产价值1000元至3000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较大,并予以起诉;3、各地区可根据本地区具体情况,在1000元至3000元范围内确定具体的起诉标准。盗窃罪判刑标准:1、盗窃公私财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湖南盗窃罪立案标准湖南盗窃罪立案标准如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
    2023-07-05
    210人看过
  • 变钱调包是诈骗还是盗窃
    案情:2010年3月,李某听说本村来了个神人赵某能变钱,便决定去试试。李某拿出20元人民币交给赵某,赵某当场便变了两张100元钞票给了李某。李某很惊喜,于是拿出事先准备好的1万元现金让赵某帮助变更多的钱。赵某将钱用红纸包好,念叨一番后,说变好了,并嘱托李某回家后才能打开,否则就不灵了。李某匆匆忙忙回家打开,却发现只剩几沓白纸,于是报警。赵某携带1万元现金逃匿,后被公安机关抓获。分歧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赵某采用能够变钱的欺骗手段骗取他人财物,应构成诈骗罪。第二种意见认为,赵某虽然采用欺骗手段使李某产生了错误认识,但李某并没有因为错误认识而具有将钱财转移给赵某占有的处分行为与处分意思,赵某通过调包方式秘密获取了李某的财物,其行为应构成盗窃罪。评析: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诈骗罪与盗窃罪都属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侵犯他人财产的犯罪,主要区别为:诈骗罪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使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
    2023-06-11
    329人看过
  • 法律规定的诈骗罪与盗窃罪一样吗
    不一样。1、盗窃罪和诈骗罪的概念及构成要件存在明显差别。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他人占有的数额较大的财物,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行为。盗窃罪的行为是窃取他人占有的财物,窃取是指违反被害人的意志,将他人占有的财物转移为自己或者第三者(单位)占有。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骗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既遂的构成要件内容为:行为人实施欺骗行为;受骗者产生错误认识;对方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或者第三者取得财产;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失。2、盗窃罪与诈骗罪所采取的犯罪手段有所区别。盗窃罪和诈骗罪虽然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占有他人数额较大的财物,但所采取的犯罪手段不同。盗窃罪表现为秘密窃取,犯罪分子采取公私财物所有人、保管人未发觉的手段、方法,将财物据为己有,如顺手牵羊、深夜撬门扭锁、公共场所扒窃的手段等。诈骗罪表现为虚构事实、隐瞒真相,常见的
    2023-04-11
    321人看过
  •  在共同盗窃、诈骗和抢夺犯罪中,如何明确抢劫罪与盗窃罪?
    这段内容讲述了在共同盗窃、诈骗和抢夺犯罪中,如果行为人当场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实施了盗窃、诈骗、抢夺行为,并且目的是为了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毁灭证据,那么就应当认定为抢劫犯罪。抢劫犯罪应当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在共同盗窃、诈骗和抢夺犯罪中,如果行为人当场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实施了盗窃、诈骗、抢夺行为,并且目的是为了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毁灭证据,那么就应当认定为抢劫犯罪。行为人构成抢劫罪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抢劫罪的具体量刑标准抢劫罪是指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抢劫罪的具体量刑标准如下:1. 抢劫罪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2. 抢劫罪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 抢劫罪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
    2023-08-24
    476人看过
  • 法律规定盗窃罪包括诈骗罪吗
    不包括。盗窃罪不包括诈骗罪,二者有区别。盗窃罪与诈骗罪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三点:1、盗窃罪和诈骗罪的概念及构成要件存在明显差别。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他人占有的数额较大的财物,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行为。盗窃罪的行为是窃取他人占有的财物,窃取是指违反被害人的意志,将他人占有的财物转移为自己或者第三者(单位)占有。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骗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既遂的构成要件内容为:行为人实施欺骗行为;受骗者产生错误认识;对方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或者第三者取得财产;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失。2、盗窃罪与诈骗罪所采取的犯罪手段有所区别。盗窃罪和诈骗罪虽然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占有他人数额较大的财物,但所采取的犯罪手段不同。盗窃罪表现为秘密窃取,犯罪分子采取公私财物所有人、保管人未发觉的手段、方法,将财物据为己有,如顺手牵羊、深夜
    2023-02-28
    379人看过
  • 盗窃罪诈骗罪立案标准有哪些
    根据我国刑法第266条的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客观方面一般表现为为先后有序的四个部分。第一,行为人实施诈骗的行为。第二,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第三,他人基于错误认识,自愿处分财产。第四,行为人获取财产或者财产性利益。这四个行为具有一定的客观逻辑性,形成一个前后紧密相连的因果锁链,环环相扣。前一个行为是后一个行为的原因,后一个行为是前一个行为的结果。循序渐进,因果分明,四个环节缺一不可,前后顺序也不能颠倒,否则不能成立诈骗罪。第二,盗窃罪的关键是行为人秘密窃取受害人财物。盗窃罪,客观方面的行为特征,一般表现为秘密窃取财物的行为。秘密窃取是指犯罪嫌疑人采取主观上自认为不会被财务人所有人持有人或者经手人发觉的方式方法,将公司财物据为己有。具体包括两种情形,一是趁财物,所有人持有人或者经手人不在场,将财物偷走。另一种虽然
    2023-02-23
    143人看过
  • 诈骗罪与盗窃罪有哪些相同之处、不同之处
    一、诈骗罪与盗窃罪有哪些相同之处盗窃罪与诈骗罪同为财产型犯罪,盗窃罪与诈骗罪在犯罪构成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一是犯罪主体都是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二是侵犯的犯罪客体都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三是均为直接故意犯罪,行为人在主观上均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二、诈骗罪与盗窃罪有哪些不同之处但二者仍然具有明显区别,这主要表现在客观行为的本质特征上。1、构成诈骗罪的核心条件是行为人以欺骗方法使受害人“自愿、主动”将财物交付给行为人根据我国刑法第266条的规定和我国刑法学界的通说,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的客观方面一般表现为先后有序的四个部分:(1)行为人实施诈骗行为;(2)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3)他人基于错误认识自愿处分财产;(4)行为人获取财产或财产性利益。这四个行为具有一定的客观逻辑顺序,形成一个前后紧密相连的因
    2023-03-01
    491人看过
  • 敲诈勒索罪与盗窃罪诈骗罪哪个更严重?
    一、敲诈勒索罪与盗窃罪诈骗罪哪个更严重?敲诈勒索罪与盗窃罪诈骗罪都是非常严重的,无法判断。从《刑法》中的最严重情节可以看出诈骗罪判刑要比敲诈勒索罪重,诈骗罪严重会被判处无期徒刑,而敲诈勒索是有期徒刑。诈骗公私财物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二、敲诈勒索罪数额认定标准是什么?敲诈勒索公私财物价值二千元至五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治安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
    2024-01-30
    476人看过
  • 盗窃罪的同案犯包括什么
    一、盗窃罪的同案犯包括什么构成盗窃犯罪的共犯的法定要件是:1、盗窃的犯罪主体必须是两人以上。2、盗窃犯罪在客观方面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所谓共同犯罪行为是指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都是指向同一的目标,彼此联系,互相配合,结成一个有机的犯罪行为整体。3、盗窃犯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二、盗窃罪共同犯罪构成要件是什么(一)共同犯罪的主体要件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二个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具体来讲,包括以下几点:1、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两个以上的人。这是主体要件中的量的规定性因素。一个人不存在“共同”犯罪问题。如果行为人教唆他人犯罪,而被教唆人未实施所教唆的犯罪的,教唆者单独构成所教唆的罪,尽管存在教唆行为,也不存在共同犯罪问题。2、必须是两个以上达到了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3、不具有特殊身份的人往往不能单独构成特殊主体犯罪,但是可以与具有特殊身份的人一
    2024-01-20
    66人看过
换一批
#刑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辨认能力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的认识能力。控制能力是指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 对于一般公民来说,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生理和智力发育正常,就具有了相应的辨认和控... 更多>

    #刑事责任能力
    相关咨询
    • 抢劫罪、诈骗罪、盗窃罪的异同
      江西在线咨询 2023-02-17
      诈骗罪、盗窃罪、抢夺罪、抢劫罪都是侵犯财产的犯罪,都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刑法第五章规定的常见罪名。 不同的是: 1、诈骗罪是通过欺诈使当事人陷入错误认识,自愿处分自己财产,其他犯罪则是完全违背当事人意志取得财物; 2、是否公然取财,是区分盗窃罪与抢劫罪的关键,公然违背受害人意志,取得财物的,是抢劫罪。 目前还有另外一种观点,即公然取财不是区分盗窃罪与抢劫罪的关键,区分两罪,因以是否存在足以造成伤害
    • 在超市乱调包盗窃是诈骗罪吗
      广东在线咨询 2022-12-23
      调包行为属于盗窃。 盗窃是指以违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规避他人管控的方式,转移而侵占他人财物管控权的行为。 报警电话号码110。
    • 诈骗罪与盗窃罪的界限是什么, 诈骗罪与盗窃罪的界限及其罪与其量刑
      辽宁在线咨询 2022-02-28
      诈骗罪和盗窃罪同属侵财型犯罪,从犯罪构成理论分析,犯罪的主体均为一般主体,侵犯的客体同是公私财物所有权,主观方面都是非法占有他人公私财物,以上三个要件完全相同,区别在于客观方面被告人究竟实施了何种犯罪行为: 1、诈骗罪的骗取财物是指被告人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使财物所有人、管理人信以为真,自愿将财物交与被告人占有、使用或保管。被告人从而达到对财物非法占有的目的。 2、盗窃罪的秘密窃取则是乘
    • 诈骗罪与盗窃罪的区分是怎样的
      辽宁在线咨询 2023-10-16
      1、盗窃罪和诈骗罪的性质不同。 2、盗窃罪与诈骗罪所采取的犯罪手段来讲,盗窃罪表现为秘密窃取,诈骗罪表现为虚构事实、隐瞒真相,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后主动处分自己的财产。 3、盗窃罪与诈骗罪的关键区别在于被害人是否基于认识错误而处分财产。盗窃罪是违反被害人的意志,诈骗罪是使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
    • 抢劫罪的多次抢劫与盗窃罪的多次盗窃异同点
      浙江在线咨询 2024-08-23
      盗窃就是盗窃怎么就变成抢劫了呢?或许许多小偷自己都不明白,明明是偷东西,怎么就变成了抢东西。没错,根据我国法律条文规定,偷东西还真有可能变成抢劫东西,这就是俗称的“盗转抢”情形。认定“盗转抢”主要有两处法律的依据。 一是根据《刑法》第269条的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那么就会依照抢劫罪来定罪处罚。” 那么第二个依据就是《最高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