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后非故意杀人判什么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3-13 15:51:17 148 人看过

一、酒后非故意杀人判什么

醉酒杀人的,应当负刑事责任。醉酒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醉酒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根据《刑法》第十八条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三十三条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酗酒不是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法律依据。我国法律从来不对醉酒进行定罪或量刑上的优惠,甚至有个别罪如交通肇事罪有加重处罚的规定。不要指望醉酒对行为人的行为的定性有好处。法律是不会让犯罪行为人借酒行凶的。一个人明知自己酒量差,行为可能会失控,还大量酗酒,最后导致严重后果,酗酒本身就是行为人的一种过失,不可能对定罪或量刑有任何帮助。《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过失致人死亡罪的认定

(一)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与意外事件的界限

两者的共同点在于:

1、客观上行为人的行为都引起了他人死亡的结果。

2、主观上行为人都没有预见这种结果的发生。

区分这两者的关键在于要查明行为人在当时的情况下,对死亡结果的发生,是否应当预见,如果应当预见,但是由于疏忽大意的过失而没有预见,则属于过失致人死亡。如果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而引起死亡的,就是刑法上的意外事件,行为人对此不应负刑事责任。

(二)本罪与本法所规定的涉及过失致人死亡的其他过失犯罪的界限

本法所规定的其他犯罪中也有包含致人死亡的情况,仅就行为人的主观意愿和行为结果来说,完全符合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构成条件。但是,由于主体要件的特定性、犯罪环境的特定性或者犯罪手段的特殊性,尤其是犯罪所侵犯的其他客体更为突出,所造成的后果更为严重,因此,在本法上就分别规定了其他罪名,而把该罪同时也侵犯的他人的生命权规定为一个情节一并予以惩治。所以本条规定:“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这表明本法对包含致人死亡结果的某些过失犯罪,采取了特别规定优于普通规定的一般原则,有特别规定的从特别规定治罪。本法另有规定的,如:本法第115条第2款规定的失火、过失决水、过失爆炸、过失投毒罪中致人死亡的;第133条规定的交通肇事罪中致人死亡的;第119条规定的过失破坏交通工具等致人死亡的;第136条规矩的危险物品肇事罪中致人死亡的;以及其他法律中规定的涉及致人死亡的犯罪等。一般言之,本法特别规定的包含致人死亡结果的过失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均较普通的过失致人死亡罪的社会危害性相同或为大,因此,不论从法理上还是从立法者的立法意图上说,都在法律条文中明确体现出对特殊犯罪的相同的或为重处罚。体现了我国刑法一贯坚持并于本法第5条所明定的罪刑相适应的原则,并且有利于预防犯罪,有效地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

(三)本罪与故意杀人罪的界限

根据司法实践经验,区别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故意杀人罪,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应注重:1、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与间接故意杀人

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是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但凭借一定的自认为能够避免他人死亡的结果发生的因素,如行为人自身能力方面的技术、经验、知识、体力等因素,或他人的行为预防措施,以及客观条件或自然力方面的有利因素等,轻信他人死亡的结果不会发生,以致他人死亡的结果最终发生了。间接故意杀人,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但对这种结果的发生采取听之任之、有意放任的态度,从而导致他人死亡的行为,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与间接故意杀人的相似点在于:两者都发生了被害人死亡的结果;行为人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且都不希望这种结果发生。两者的显著区别在于:第一,在认识因素上,对他人死亡结果发生的主观估计不同。二者虽然都是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使他人死亡,但间接故意杀人中行为人对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并未发生错误的认识和估计,因而在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即他人死亡结果发生的情况下,行为人的主观认识与客观结果之间并未发生错误,主观与客观是一致的;而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中,行为人和主观上认为,由于他的出身能力、技术、经验利及些外部条件,实施行为时,他人死亡的结果可以避免,即对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客观事实发生了错误认识,在他人死亡结果发生的情况下,其主观与客观是不一致的。

第二,在意志因素上有重要区别。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与间接故意杀人中的行为人虽然都不希望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但深入考察,二者对他人死亡结果的态度是有明显差别的。间接故意杀人的行为虽然不希望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但是对于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并不持有反对态度,而是听之任之。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罪中,行为人不仅不希望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同时也不放任这结果发生,而是希望这种结果不要发生,希望避免这种结果发生,即排斥、反对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在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结果情况下、行为人仍然相信能够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并因而实施了该种行为,2、过失致人死亡罪同“误杀”的故意杀人行为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构成要求的是行为人对其行为造成被害人死亡的结果存有过失心理态度。在司法实践中,不应将行为人在故意杀人中因打击错误误杀其“针对对象”(即行为人追求的杀害对象)以外之人的行为认定为过失的致人死亡罪。

3、不作为致人死亡行为的定性

不作为致人死亡不仅可以成立故意杀人罪,而且也可以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区分这两者的关键在于,行为人对其不作为行为导致他人死亡的结果是否具有故意心态,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在司法实践中,尤其要注意这样一种情况,即:行为人先前意外地或过失地导致了他人死亡的危险,行为人能抢救而不抢救,放任他人死亡结果发生的,对行为人不应以过失致人死亡罪定性,更不能认为是意外事件而认定行为人无罪,而应对其以间接故意杀人罪追究刑事责任。其次,再从犯罪客观方面来看,出于被告人的伤害行为造成了被害人可能死亡的危险状态时,被告人就负有防止这种危害结果发生的特定义务,但他基于上述心理因素,不仅不采取积极的抢救措施,反而一声不吭甚至一走了之,从而导致了被害人因贻误抢救时间而死亡。

4、过失致人死亡后,行为人为逃避罪责又将尸体误为活人加以“杀害”以灭口的行为,不应只定过失致人死亡罪或故意杀人罪一罪,而应对行为人以过失致人死亡罪和故意杀人罪(对象不能犯未遂)定罪,实行数罪并罚。

(四)二人或二人以上的共同过失行为造成他人死亡结果时的刑事责任的确定

本法第25条第2款明确规定:“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因此,二人或二人以上的共同过失行为致人死亡的刑事责任的确定应把握以下几点:分清各过失行为人的责任大小。由于不存在共同过失犯罪,因此,也就无所谓主犯、从犯,对于几个过失行为人的过失行为共同导致他人死亡结果的,应查明各过失行为人的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据此确定确应承担刑事责任的人各自的责任。确定各过失行为人的责任,必须遵循两条原则:其一,部分责任则。因为各过失行为人的行为相互作用造成了他人死亡的结果,因此,不能要求某个过失行为人承担全部责任。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每个过失行为所承担的刑事责任之和,必须同所造成的他人死亡结果的刑事责任相对应,因此每个过失行为人只能承担造成他人死亡结果的部分责任。其二,作用分担原则。从客观实际出发,各过失行为人在对他人死亡结果所起的作用上,不会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必然存在对危害结果承担不同的刑事责任的问题,这也是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由于过失犯罪中不存在主犯、从犯问题,所以,认定各过失行为人作用谁大谁小就成了正确确定其刑事责任的关键。司法人员必须根拥有关案件事实,客观地加以认定,才能做到罪责自负,罚当其罪。

(五)过失致人死亡行为向故意杀人行为转化的问题

1、行为人过失致人重伤,客观上被害人已经达到无法救治、必然死亡的程度,由于行为人误认为只造成了重伤,为逃避罪责而逃之夭夭,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基于过失行为而负有紧急抢救的义务,如果及时进行抢救,虽然被害人仍然死亡,行为人的行为属于过失致人死亡罪。而行为人故意逃避抢救义务,主观上放任被害人死亡结果的发生。因此,行为人主观心态和客观行为均发生了由过失致人死亡罪向间接故意杀人罪的转化,应以间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2、行为人的过失行为,已经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结果,其自己只认为被害人受了重伤并因怕被害人事后揭露其罪行,而故意实施杀害已经死亡的被害人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的对象认识错误,不影响其后面实施的故意杀人罪的构成,应对其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0月08日 18:1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罪刑相适应原则相关文章
  • 酒后吹牛曝杀人案,被警方追诉故意杀人罪
    一、案情井陉县公安局对外发布,该局近日成功破获十二年前发生的一起抢劫杀人命案积案,3名涉案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网。而破案的线索竟源于犯罪嫌疑人酒后吐真言:我曾在多年之前杀死一个女出租车司机,把尸体扔在山沟,然后把出租车卖了。2016年12月30日,井陉县公安局秀林刑警队获得一条信息,辖区秀林镇铺上村杜某在一次酒后吹嘘:曾在多年之前杀死罗庄村一个女出租车司机,把尸体扔在一个山沟,然后把出租车卖给他的一个叫程某的亲戚。刑警队队长武某抓住这一线索,对辖区十几年前办理的未破案件进行梳理,副队长许某是从微水刑警队调来,他回忆十几年前该队曾有女出租司机失踪未破案件。随后,微水刑警队调查发现,2004年8月3日,曾接到微水镇东水村王某报案称,其妻子康某是出租车司机,在县城出车后未归,人车失踪,多方寻找未果。2007年4月2日,接群众举报,在天长镇郝家窑村绵右渠埂北侧发现一堆白骨,还有一些遗留物品,经鉴定,确
    2023-02-20
    235人看过
  • 先是故意伤害后来故意杀人怎么判罚?
    一、先是故意伤害后来故意杀人怎么判罚?先是故意伤害后来故意杀人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杀人罪是实害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就构成故意杀人罪。由于生命权利是公民人身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因此,不管被害人是否实际被杀,不管杀人行为处于故意犯罪的预备、未遂、中止等哪个阶段,都构成犯罪,应当立案追究。二、故意杀人既遂与未遂的区分是什么?区分故意杀人既遂和故意杀人未遂的界限,关键是要查明行为人故意的主观状态。如果行为人明知是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死亡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死亡结果的发生,即使没有造成死亡结果,应定故意杀人罪(未遂),如果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伤害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伤害结果的发生,即使由于伤势过重,出乎其意外地导致死亡的应定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
    2023-06-18
    277人看过
  •  酒后行凶是否定性为故意杀人?
    本文探讨了饮酒导致的杀人行为在法律上的定性。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在醉酒状态下实施刑事犯罪的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虽然醉酒的结果是由犯罪嫌疑人自己招致的,但是这并不影响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时的故意性质。因此,不能将醉酒导致的杀人行为排除在故意杀人之外。犯罪嫌疑人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饮酒导致的杀人行为被视为故意杀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在醉酒状态下实施刑事犯罪的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因为醉酒的结果是由犯罪嫌疑人自己招致的,所以犯罪嫌疑人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这种行为属于犯罪嫌疑人自己导致的故意犯罪行为。不能因此而不认定为故意杀人,否则是对刑法保护法益的侵害。 酒后行凶,如何定性故意杀人?问题:如何定性酒后行凶的故意杀人?分析和解答:在司法实践中,对于酒后行凶的故意杀人案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定性。一般来说,如果行为人饮酒后实施了杀人行为,并且该行为与酒后的意识状态有关,那么就可能被认定为酒后
    2023-08-22
    168人看过
  • 酒后两次碾轧老太被判故意杀人获刑10年
    高某一连喝了三顿酒后,驾驶套牌出租车倒车时,将摆摊卖货的78岁老太撞倒。之后,高某不顾周围人的阻拦,再次碾轧老太之后驾车逃逸,老太当场死亡。昨日,沈阳市法律援助中心发布案件判决结果,高某因故意杀人犯罪,被判刑10年。连喝三顿酒倒车撞倒卖货老太2013年10月27日23时,高某喝了两瓶啤酒后,开着套牌出租车去找朋友刘某和张某继续喝酒。高某的朋友回忆,他们每人又喝了两三瓶啤酒。28日4时多,高某酒后又开车拉着两个朋友到沈河区一家粥铺吃饭,他又喝了一杯白酒。吃晚饭出来时,高某的朋友劝他别开车了,但他说歇会没事。5时30分,连喝三顿酒的高某准备驾车离开,在粥铺门前的人行道上倒车时,将摆摊卖货的78岁郑老太撞倒并卷到车下,感觉好像撞到什么东西了,有人提醒我停车,我停车后下车,有人说我撞人了,还说别动不让走。和郑老太一起摆摊卖货的目击者证实,郑老太正蹲着摆摊,被一辆倒车的轿车撞倒并卷到车底。目击者赶紧
    2023-06-11
    305人看过
  • 故意杀人、过失杀人、无意杀人有什么区别
    没有无意杀人的说法,过失杀人准确的表达是过失致人死亡罪。区别如下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或者已经预见到而轻信能够避免造成的他人死亡,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的一种。是中国刑法中少数性质最恶劣的犯罪行为之一。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杀人罪是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就构成故意杀人罪。由于生命权利是公民人身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因此,不管被害人是否实际被杀,不管杀人行为处于故意犯罪的预备、未遂、中止等哪个阶段,都构成犯罪,应当立案追究。一、过失杀人罪又自首量刑标准是什么?过失杀人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有自首情节的可以从轻减轻处罚。过失致人死亡还是有可能判
    2023-03-23
    258人看过
  • 什么是故意杀人罪和故意杀人未遂罪
    没有故意杀人未遂罪,只有犯故意杀人罪未遂的情节。故意杀人未遂的,可以比照故意杀人罪的既遂犯,即行为人故意杀人的构成本罪既遂,一般应处死刑、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犯罪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量刑标准,予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爆炸罪和故意杀人罪有什么区别1.侵犯可以不同。爆炸罪侵犯的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而故意杀人罪侵犯的是特定公民的人身权利。2.危害结果不同。爆炸犯罪行为人引发爆炸物或以其他方法制造爆炸,造成或足以造成不特定多数人的伤亡或重大公私财产的毁损,其危害结果是难以预料和难以控制的。故意杀人其行为所造成的危害后果是特定的某个人或某几个人的伤亡,而且一般只造成人身伤亡,不造成财产毁损。《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二十三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
    2023-07-27
    488人看过
换一批
#刑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罪刑相适应原则是指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刑罚目的在于预防犯罪,刑罚的裁量也必须有利于刑罚目的的实现,所以罪刑相适应原则也是实现刑罚目的的需要。... 更多>

    • 杀人怎么判,故意杀人怎么判定,故意杀人怎么判刑,故意
      天津在线咨询 2022-08-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关于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案件,要准确把握故意杀人犯罪适用死刑的标准。对故意杀人犯罪是否判处死刑,不仅要看是否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结果,还要综合考虑案件的全部情况。 对于因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民间矛盾激化引发的故意杀人罪,适用死刑一定要十分慎重,应当与发生在社会上的严重危害社会治
    • 故意杀人未遂与酒后杀人的区别
      澳门在线咨询 2022-03-13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首先需要界定“杀人”,是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如果确属这种行为,还有即遂未遂中止之分。即遂,即已经完成,且造成相应后果;未遂,即因主客观原因无法完成,且未造成剥夺他人生命的后果;中止即因主观原因在能犯而不犯的情况下主动中止犯罪,且未造成即遂后果。如果您说他第一天酒后杀人,如果从他的行为、时间、地点、手段等因素,综合判断能够成立的话,那么因为客观原因没有成功,应当构成故意杀人
    • 酒后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的判刑标准
      河北在线咨询 2022-10-10
      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据《刑法》第十八条第四款的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因此,是否醉酒对于性质的认定和量刑都没有影响。
    • 什么是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判多少年?
      天津在线咨询 2023-04-11
      一、故意杀人罪定义是什么 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客观方面表现为必须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主观上须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后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二、犯故意杀人罪情节严重的情形有哪些 犯故意杀人罪的,情节严重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常见的情形有: 1
    • 喝醉酒后杀人算不算构成故意杀人
      河北在线咨询 2021-12-29
      行为人主观上有致使受害人死亡的意思,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