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起诉离婚,孩子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但有例外,如果母亲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者其它严重的疾病,导致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的,也可以由父亲抚养。
一、如何起诉欠钱不还的人
对方欠钱不还的,应当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首先应当写好起诉书,如果书写确实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然后应当携带好证据和起诉书到法院立案,并交诉讼费。经过法院审查后,法院会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依法受理的就会开庭审理。最后法院会依照具体情况依法判决。如果人民法院判决后,对方仍然不还款的,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二、诉讼离婚律师费用收取标准
关于律师费的支付标准,除少数省市有指导性意见外,大多采取协商收费的办法。一般说来,每家律师事务所都有自己的收费标准,律师费因律师事务所的不同和具体承办律师的不同而不同,有的差距还比较大。
《律师收费管理办法》第十三条规定,实行风险代理收费,律师事务所应当与委托人签订风险代理收费合同,约定双方应承担的风险责任、收费方式、收费数额或比例。实行风险代理收费,最高收费金额不得高于收费合同约定标的额的30%。
-
协议离婚哺乳期一个月小孩归谁
457人看过
-
孩子哺乳期离婚女方可以不要孩子吗,孩子哺乳期离婚会判给谁
205人看过
-
哺乳期的孩子归谁?还是一方孩子可以
244人看过
-
离婚一般小孩归谁
95人看过
-
协议离婚哺乳期孩子可以归男方吗
100人看过
-
哺乳期能提起离婚吗?可以起诉离婚吗?
237人看过
诉讼离婚的流程如下: 1、撰写起诉状,起诉状中写明夫妻双方的姓名、住址等基本信息,写明诉讼请求为请求法院判决离婚,如果有符合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情形,如重婚、家庭暴力、虐待家庭成员等情况的,则可以提出离婚损害赔偿的诉讼请求,并附上证明夫妻... 更多>
-
哺乳期离婚孩子归谁,哺乳期离婚怎么判安徽在线咨询 2022-03-31离婚有两种方式: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写好离婚协议书,离婚双方亲自到民政部门婚姻登记机关办理协议离婚。2、起诉离婚。如果有一方不同意离婚或者双方同意离婚但是对离婚后的财产分割或子女抚养问题达不成一致意见的话,可以起诉到法院离婚。对于孩子抚养权的归属,夫妻双方可以进行协商,协商不成的由法院判决。法院判决抚养权归属,一般根据有利于子女成长原则进行,主要考虑以下因素:夫妻双方的学历、工作、收入、年龄、家庭
-
哺乳期女方起诉离婚一般可以胜诉吗河南在线咨询 2023-09-281、不一定完全判离婚。哺乳期离婚是指在哺乳期中发生的夫妻双方离婚事件。与此有关的一切注意事件、法律问题、财产分割问题、婴儿抚养问题、婴儿归属问题等。 2、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准予离婚。双方必须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婚姻登记机关查明双方确实是自愿并对子女和财产问题已有适当处理时,发给离婚证。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
-
哺乳期可以起诉离婚吗哺乳期怎么离婚天津在线咨询 2022-10-13女方在哺乳期原则上丈夫是不能提出离婚的。女性想离婚可以提出离婚。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者终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但是,女方提出离婚或者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除外。 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
-
哺乳期女方,哺乳期可以起诉离婚吗河北在线咨询 2021-10-29妇女哺乳期,是特殊时期,法律规定,妇女哺乳期间,男子不得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但如果夫妻确定感情不和,女方有权提出离婚,可选择协议离婚或诉讼离婚。如选择协议离婚,首先要就财产处理、子女抚养等问题达成一致,签订离婚协议,然后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手续。若选择诉讼离婚,则需向法院提起诉讼。此外,如果男方在婚姻存续期间重婚,与他人同居,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女方可以在离婚诉讼中要求损害赔偿。
-
哺乳期带小孩的情况下离婚的孩子会归谁山东在线咨询 2023-08-17子女在哺乳期的,抚养权归属具体如下: 1、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随父方生活: (1)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的; (2)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而父方要求子女随其生活的; (3)因其他原因,子女确无法随母方生活的。 2、父母双方协议两周岁以下子女随父方生活,并对子女健康成长无不利影响的,可予准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