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止犯罪需要满足哪些必要条件
1.必须在犯罪过程中停止犯罪
犯罪中止只能发生在犯罪过程中,即只能发生在犯罪预备、犯罪实行和实行终了之后犯罪结果发生之前的过程中。犯罪中止就是在犯罪完成之前停止的意思,所以犯罪完成之后,自动恢复或自愿赔偿损失,都不能认为是中止,而应当负犯罪既遂的刑事责任。
2.必须自动地中止犯罪或自动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所谓自动地中止犯罪,就是行为人出于自己的意志停止可以进行下去的犯罪活动,它表现为行为人自己有可能完成犯罪的情况下,自动停止犯罪的进行。如果行为人受到阻碍或感到恐惧认为自己已不能完成犯罪而停止犯罪的进行,就不是自动中止犯罪,而是被迫停止犯罪,因而不是犯罪中止,而是犯罪预备或犯罪未遂。
犯罪中止的自动性,不限于自动停止犯罪的进行。在实行终了之后犯罪既遂之前,行为人出于自己的意志主动采取积极行为以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也是犯罪中止自动性的一种表现。
3.必须彻底地停止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所谓彻底地停止犯罪,就是行为人打消了完成该种犯罪的念头而不再实施该种犯罪。否则,如果是行为人感到时机不利,暂时停止进行犯罪而等到适当时机再实施,那就不是彻底地停止犯罪,而是犯罪进行的暂时中断。所谓打消了完成该种犯罪的念头而不再实施该种犯罪,是就行为人已开始实施的犯罪而言的,不能理解为行为人从此以后不再实施任何犯罪。
二、犯罪中止有哪些特征
1.中止的时间性;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即:犯罪中止既可以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也可以发生在犯罪实行阶段;犯罪还没有形成结局,既不是未遂,也不是既遂。
2.中止的自动性;即行为人认识到客观上可能继续实施犯罪或者可能既遂,但自愿放弃原来的犯罪犯罪意图。
3.中止的客观性;
4.中止的有效性。犯罪中止,必须是没有发生作为既遂的犯罪结果,否则就不成立犯罪中止。
三、中止犯如何处罚
中止犯的处罚方式:应当要减免刑罚。从客观方面说,行为人放弃犯罪或者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使得犯罪结果没有发生。从主观方面说,行为人自动否定、放弃了原来的犯罪意图,这是没有发生犯罪结果的主观原因,表明行为人的非难可能性人为减小。
-
犯罪中止的认定需要满足哪些要求?
424人看过
-
探望权能否被中止?探望权中止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403人看过
-
购房贷款必须要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491人看过
-
合同中条件有哪些需要满足?
352人看过
-
犯罪中止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59人看过
-
合同终止时有哪些条件需要满足
75人看过
-
离婚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离婚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离婚要满足哪些条件青海在线咨询 2022-03-30法律规定,具有以下条件之一的,法院应当判决离婚:第三十二条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 (五)
-
构成刑事犯罪必须满足哪些要件?甘肃在线咨询 2025-01-30一、刑事犯罪必须满足的条件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每种犯罪都必须满足四个方面的要件: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观方面和犯罪客体。 (一)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每种犯罪都必须有犯罪主体,有的犯罪是一个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一人,有的犯罪是数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数人。根据刑法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犯罪的,构成单位犯罪,因此,单位也可以成为犯罪主体。 (二)犯罪主观方面是
-
犯罪中止的认定有哪些必要条件台湾在线咨询 2022-06-06犯罪中止首先要求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的犯罪的故意,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而不能发生在犯罪过程之外,犯罪中止必须是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为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结果。
-
寻衅滋事罪必须要满足哪些条件新疆在线咨询 2023-07-10成立寻衅滋事罪的要件如下: 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秩序。 二、客观要件。本罪客观方面有如下表现: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三、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四、主观要件。本罪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
-
问:构成爆炸罪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答: 问:要成立爆炸罪,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广西在线咨询 2024-11-29构成爆炸罪的条件包括: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客观方面表现为对公私财物或人身实施爆炸,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主体为一般主体,即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放火、决水、爆炸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