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分入户:注意,本政策是适用于非本市户口人员,大成都户口(彭州、青白江、大邑、都江堰等)不适用与本政策。
入户条件:
1.持有成都市居住证;
2.男55周岁以下,女50周岁以下;
3.在成都市行政区域内,连续缴纳城镇职工社保5年以上;
4.无刑事犯罪记录及未参加国家禁止的组织或活动。
注意事项:把减分项算进去后,依然满100分,才算满100分哈!
二、学历入户
入户条件:
1、应届全日制大学专科;应/往届全日制普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2、年龄在45周岁以下
注意事项:必须是全日制大学!啥子成教、电大、函授不得行哈。本政策同样是适用于非本市户口人员,大成都户口(彭州、青白江、大邑、都江堰等)不适用与本政策。
三、技能入户
入户条件:
1.在成都现单位工作满2年以上且年龄未满45周岁;
2.获取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3.现所在单位推荐
注意事项:证书一定要是在四川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可查
四、子女入户
入户条件:
1.外地子女未成年
2.父(母)户口在成都本市
3.子女本人或其直系亲属在成都本市有住房
注意事项:如父母已离婚,未成年人应随拥有抚养权一方登记户口
五、平迁入户
入户条件:
1.大成都户口(彭州、青白江、大邑、都江堰等);
2.在需要迁入区域有住房
六、购房入户
注意事项:2018年1月1日之前的购买的90平以上住宅,在社保满1年的情况下,可以享受落户政策;2018年1月1日后,成都全面取消”购房入户“了。也就是说,购房不再是入户的条件了。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完善我市购房入户政策的通知》,在成都市行政区域购买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商品住房或二手住房,并取得房屋所有权证且在我市依法参加社会保险1年以上的市外人员,可在房屋所在地申请登记本人、配偶和未成年子女的户口。
-
2024年成都最新入户政策,入户成都户口本吗?
281人看过
-
内地户口迁入新疆政策梳理
197人看过
-
内江户口有哪些新政策
141人看过
-
外地户口迁入北京最新政策
405人看过
-
成华区户籍迁入最新政策
160人看过
-
小产权最新政策内容有哪些?
430人看过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更多>
-
成都户口都有哪些迁移政策江西在线咨询 2022-07-14现在成都的买房迁户口的政策是:购买90平方以上的,必须在成都暂住满一年(必须办理暂住证或者居住证),且有正式工作单位,并且由单位名义为你连续不断的购买社保一年以上的才能迁入户主及其配偶和他们的未成年子女的三人户口购买90平方以下的,必须在成都暂住满三年(必须办理暂住证或者居住证),且有正式工作单位,并且由单位名义为你连续不断的购买社保三年以上的才能迁入户主及其配偶和他们的未成年子女的三人户口.外地
-
买房落户入户?成都户口迁入政策云南在线咨询 2021-06-281、买房落户需满足的条件 ①2014年6月1日以后在成都市行政区域购买建筑面积(产权面积)在90㎡以上(2014年6月1日以前70㎡)商品住房或二手住房。 ②取得房屋所有权证(就是房产证)。 ③在成都市连续购买1年以上社保。 2、买房落户所需材料 ①由房屋产权人填写《入户申请表》(公安办证中心现场领取,也可网上下载) ②产权人和入户人员的户籍证明(或户口簿)及居民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 ③亲属关系
-
婚迁户口最新规定婚迁户口有哪些新政策江西在线咨询 2023-06-141、结婚迁户口的概念结婚后迁户口并不是法律要求强制实施的,夫妻双方一般根据自身的意愿考虑将户口迁入或迁出,尽量考虑到未来生活及子女的生活,是综合多方面因素决定的。结婚后迁户口是指户口所在地开具户籍证明,把户口迁到男(女)方所在地。先是由男(女)方户口所在地开具迁入证明,然后在男(女)方户口所在地开具迁出证明。 2、结婚后迁户口条件如果夫妻双方两地分居,或者一方为农业户口,另一方是非农业户口的,可以
-
大成都迁户口新政策具体是啥内容啊?湖南在线咨询 2022-07-07积分落户:是指外来务工人员积分入户核准分值达到一定值后,即可申请落户所要入户的城市。具体来讲,就是通过入户申请人的各项基础条件和辅助条件,来计算入户申请者的分数值,例如通过申请者的学历、社保、居住证、年龄、国家与政府的奖励、投资纳税、房产等等来计算总分数值。昨日,成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做客成都电台《成都面对面政风行风热线》节目时透露:今后,落户成都将采取“积分落户”形式,申请者在积分达到一定的标准
-
成都二胎新政策新的政策内容有哪些重庆在线咨询 2022-06-25现在可以生三胎,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再生育子女。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