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权就是人权必须得到保障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8 10:35:10 491 人看过

2009年,编制《住房保障法》被写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重点工作内容,同年5月,《住房保障法》修订仪式在北京举行。

住房保障立法一直是西方发达国家住房保障制度的根基,英国对住房保障进行立法可以追溯至1868年的劳工住房法,美国1933年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该法包括授权使用联邦资金解决低费用住房、清理贫民窟住房和生存房基地)。。。。。

为百姓的居住权松绑,住房保障立法势在必行!

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自古就是人类不断追求的社会梦想,早已自称步入现代社会的我们今天却依然在为这个梦想苦苦追求。城市化建设在为我们带来现代生活快感的同时,也不断制造着现代生活的苦恼——住房问题。高楼广厦林立的都市里竟无一席容身之所,这对于个人、对于政府,以及那些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都是一个难以回避的发展困境和拷问。不能否认,自上世纪90年代的安居工程到今天遍布各地方政府的住房保障办法,从《房地产管理法》到经济适用房以及廉租房管理办法,甚至不惜直接干预住宅市场来扼制房价的快速上涨,诸多政府措施都在试图解决百姓的居住保障问题,但遗憾的是,美好愿望的结局往往却并不美好,究竟是什么制约了住房保障的进程?究竟是谁绑架了百姓的居住权?

认真反思我国住房保障的治理过程,会发现我们竟然一直缺少一个治理根基——法律。法律,国家之重器,是最具权威性,拥有最高约束效力的治理工具。缺少立法的住房保障管理就是无源之水,是缺乏根基的,是站不稳的。没有法律的监督,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效率和质量如何得到根本保护?!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地开展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现象又何时才能彻底根除?!因此,若想从根本上推进住房保障问题的解决,首先就是要将该问题提升到国家法律的层面进行探讨。

关注民生、关注民意,《住房保障法》呼之欲出!

2009年,制定《住房保障法》被写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重点工作内容,同年5月,《住房保障法》修订仪式在北京举行。2010年伊始,各省市、地方的人大、政协两会先后召开,尽管各地方的议题内容各有不同、因地制宜,但有一个主题是相同的,那就是保增长、保民生,无论是保增长还是保民生,都离不开房子问题,对于前者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将成为关注重点,后者则更侧重于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关注。总之,住房保障成为各地两会当仁不让的热点。例如,北京市提出两个50%计划,即新开工建设和收购政策性住房13.4万套,占全市住宅开工套数的50%以上;自住型、改善型等各类政策性住房用地供给超过1250万平方米,占住宅供应总量的50%以上;天津,2010年将推出2万套限价商品房、6.5万套经济适用房。上海,保障性住房总开工面积将占新开工建设住房面积60%以上。

基于近年来高烧不退的房地产市场和居高不下的房价(2009年全年房地产成交量近9.4亿平方米,均价约4695元/平方米,年房价涨幅24%,平均每平方米上涨813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以及各地方政府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不同程度的开展,预计住房保障也定将会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议题热点、重点。其中,最值得关注的莫过于住房保障立法的进展情况,对于我国来讲,运用法律解决保障性住房建设问题是一个崭新的治理阶段,也是一个新的治理高度。对于一种新的探索,我们不能求全责备,但若要真正通过立法解决保障性住房建设发展困境的话,笔者认为至少要着重明确以下几点:

1.追本溯源,对保障性住房建设供给环节的进行监管

土地和房屋供给是整个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的首要环节,但也最容易脱离公众监督视线的领域,因此必须借用国家强制力给予法律层面的约束。尽管近两年有所改观,但很多地方政府在土地财政和地区经济增长的指标压力下,为住房保障提供的资金预算少之又少,相应住宅用地的供应也略显寒酸,而且位置多为偏远交通不便的地区。要为住房保障立法,首先就是要对供给环节的监管,一是要保证住房保障的资金支持;二是要建立专门的监督机制。目前,各级政府在住房保障制度上的所作所为并没有责任上的约束力。如果住房保障制度完成不好,对各级政府和官员应该给予怎样的责任?目前相关法规办法都没有明确的规定。那么,通过立法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强制约束,防止短视政府与不良开发商勾结吞噬保障性住房资源。

2.明确政府与企业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的角色

目前,诸如在商品住宅开发规划中加入部分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的做法实际上只能是一个过渡解决办法,说到底,政府是住房保障建设的推动主体,企业所能承担的也仅仅是社会道德责任,将住房保障责任赋予企业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相反,会人为制造一些导致低效的市场门槛。总之,市场的事情应让市场成为管理主体,社会公益的事情还是让政府成为管理主体,让法律成为最高的裁决主体。

3.坚持弱势群体优先保障的原则

理论上讲,每个人拥有平的生存居住权,所谓住房保障也可以理解成无论贫富贵贱,每个人的居住权都应得到平等的保护。然而,现实是尽管每个人的权利平等,但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却参差不齐。回顾我们住房保障历史,很多原本提供社会弱势群体的资源(如早期的经济适用房)不但没有惠及大众,反而成了社会高端人群受益的优惠产品。这些问题的出现并非因为这些保障性住房产品无法管理,而是因为缺乏配套的法律制度约束。

以目前的《住房保障法》草案内容,涵盖了住房保障涵义、范围、原则、对象、方式、标准、责任、公平性;住房公积金制度;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和限价房等诸多方面。笔者认为所谓公平性的体现必须要吸取历史教训,将弱势群体优先保障的公正原则放在第一位。没有公正,何来公平?!

结束语:保护居住权就是保障人权!立法是政府责任的集中体现!

制定一部权威和效力层次都很高的全国性法律,可以统筹全国的住房法律保障制度,统率全国的住房法律保障制度的进程,可以按照全国一盘棋的规划来推进住房保障建设。毫无疑问,住房保障立法将成为一个里程碑事件,其意义相当于中国进行第二次房改!

说到底,政府是住房保障建设的推动主体,企业所能承担的也仅仅是社会道德责任,将住房保障责任赋予企业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相反,会人为制造一些导致低效的市场门槛。总之,市场的事情应让市场成为管理主体,社会公益的事情还是让政府成为管理主体,让法律成为最高的裁决主体。

历史证明,法律对于一项制度的推进和保障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法律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法律是万万不能的!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19日 02:2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居住权相关文章
  • 在保障劳动权利时,必须注意到期问题
    据分析,超出法定上诉期限的有几种:一是劳动者不知道劳动争议申请仲裁应当在60日内提出,当被告知劳动法规定的法定上诉期限为60日时,突然意识到;二是离开原单位到新单位工作后,在计算缴费金额时,发现原单位未足额或按时缴纳社保费,因此提起仲裁为时已晚。因此,要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就不能忽视一个基本的法律规定——上诉有效期。《劳动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申请仲裁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这里所说的“应当”,是指劳动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之日侵权。如用人单位在工作期间不支付劳动者工资(含加班工资)和社会保险费的,劳动者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在法定期限内提起仲裁。由于种种原因,如果员工离职后只想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必须在离职之日起60天内提出申请,否则我们将失去维权的机会。因为时效是劳动仲裁的前提,当然,在本市劳动仲裁实践中,为
    2023-05-07
    52人看过
  • 离婚如何保障居住权
    一类是房屋属于夫妻共同所有,目前的司法实践当中考虑到目前北京的实际情况(多数家庭只有一处房产,离婚后任一方没有能力重新购房),在双方均不同意放弃共有房屋所有权的情况下,只能判双方共有共用。一类是房屋属于一方婚前所有或承租的,考虑到民法典中规定的离婚时夫妻一方对困难的一方有帮助的义务,特别是照顾女方的原则,在确认房屋所有权或承租权归属后仍会判令无房一方具有居住权,直至具备腾房条件为止。此种情况下,在农村夫妻离婚中主要体现在对女方居住权的保障,在城市承租房屋时多体现对非承租一方的居住权保障。在此种无奈选择之下隐藏诸多问题,首先是双方再婚问题,其次是拆迁款如何补偿问题,再次是继承问题。在司法实践中个案判决不一,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023-04-21
    324人看过
  • 政府征税必须得到法律授权
    法无授权不可为。政府征税,必须得到法律授权。立法法修正案三审稿中,专门提及“税收法定”原则,这既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的相关要求,也是对我国税收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而“税率”等相关表述在草案中被删除引发的争论,充分体现了代表委员和公众对于“税收法定”原则真正在法律中落实的期待,也体现了“中国式立法民主”在推动高质量立法进程中,正发挥着更多作用。梳理此次“税率之争”的由来,不难发现,支持删减者与反对者各有其理由。支持者认为,税种本身就包括纳税人、征税对象、计税依据和税率等方面,进行删减并无不可;而反对者认为,如果“税率”等内容不写进法律条款,容易造成立法概念含混不清、立法效果和社会效果容易打折,进而导致税收在日后执行层面依然“任性”。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立法法修正案草案中“税率”二字之所以成为百姓关心、担心的焦点,是因为它直接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妥善对待此次“税率之争”
    2023-05-04
    386人看过
  • 法院判有居住权如何得到保证
    1、如果在法院执行时,无法联系上被执行人及家人的,说明被执行人及家人并不住在该房屋内,另有住处,不能证明被执行人的唯一的一套住房,可以依法执行。2、如果确实是唯一的一套住房的,仍可以由法院依法通过评估、拍卖的方式,依法处分该房屋,所得款在执行限额内作为执行款交给申请人,余款扣除执行费用和评估、拍卖、公告等费用后,仍归被执行人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六条执行开始方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一、法律强制执行有什么前提条件申请强制执行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是必须有生效的行政裁判文书作,如对于一审判决,必须是在法定期间内无人上诉,而二审判决,经作出即生效。2、是裁判文书必
    2023-03-30
    134人看过
  • 保障基本居住权是《住宅法》的前提
    日前,建设部官员在谈到住房保障制度时,提到国家将加强立法工作,包括研究制定《住宅法》。(昨日《新京报》)《住宅法》作为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根本大法,有人认为,《住宅法》将对我国住房市场发展规划、管理机构、市场主体和市场运行的监督管理,以及住房保障制度等予以法律规定,作为规范市场的基础法律。但如果按照这些提议的内容,《住宅法》并非是一部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根本大法,而是房地产市场存在与发展的管理性条例,可能与我们民众所需要的《住宅法》差距较远,这样的《住宅法》也可能无法真正起到保护绝大多数民众居住权的作用。我们需要一部什么样的《住宅法》?在我看来,制定中国《住宅法》应该在以下三个理论前提下进行。一是,在现代文明社会,每一个公民的基本居住权具有根本上的优先性。这是房地产市场存在与发展不证自明的公理。因为,每一个公民的基本居住权是现代文明社会基本标志,也是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因此,房地产市场的法律
    2023-06-08
    80人看过
  • 起诉被告人必须到被告人居住地吗
    起诉被告人不是必须到被告人居住地,一般来说是到被告所在地,但是也有特殊情况,是在原告所在地,下列民事诉讼,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原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对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踪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对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人提起的诉讼;对被监禁的人提起的诉讼。一、女方户口在外地是否可以在当地起诉离婚如起诉离婚的,一般以被告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为准。一方起诉离婚的案件,由被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没有经常居住地的,由原告起诉时被告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女方户籍所在地起诉离婚的情况有以下几种:《民事诉讼法》规定:下列民事诉讼,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原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一)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二)对下落
    2023-03-09
    328人看过
换一批
#物权
北京
律师推荐
    #物权 知识导航
    展开
    #居住权
    词条

    居住权是《民法典》物权编新增的用益物权的种类。居住权是指权利人为了满足生活居住的需要,按照合同约定或遗嘱,在他人享有所有权的住宅之上设立的占有、使用该住宅的权利。 居住权作为用益物权具有特殊性,即居住权人对于权利客体即住宅只享有占有和使用的... 更多>

    #居住权
    相关咨询
    • 遗嘱法必须写居住权吗
      安徽在线咨询 2022-12-31
      在遗嘱中设定居住权的效力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性。 遗嘱是遗嘱人生前按照自己的意思和想法处分自己财产的行为,体现的是遗嘱人的真实意志。公民在生前都可以对自己的个人合法财产进行处置,订立遗嘱,包括: (一)公民的收入; (二)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 (三)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 (四)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 (五)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 (六)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 (七)公民
    • 婚前房子是不是必须有居住权
      上海在线咨询 2022-07-03
      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在其配偶的婚前房子可以一直居住,若是夫妻二人离婚了就丧失了其居住权,因为其婚前房子为夫妻个人财产,离婚时不得对其分割。根据2021年即将实施的《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三条,下列财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一)一方的婚前财产; (二)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 (三)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 (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 居住权可以保障终生居住吗
      新疆在线咨询 2023-02-22
      可以的。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居住权的期间可以由当事人自由设定,可以为其设定一个固定的期限,也可以设定为终生。但需要注意的是,居住权期间届满或者居住权人死亡,居住权即告消灭。
    • 债权人是否必须到庭?
      山西在线咨询 2021-11-04
      在民事诉讼中,必须出庭的当事人有以下几类: 一、离婚案件的原被告。 二、抚养、赡养等案件中有义务的当事人。 3、在其他案件中,未出庭无法查明案件的被告。 对于必须到庭才能查明案件基本事实的原告,人民法院经过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绝到庭的,可以拘传。
    • 保外就医必须得本人去吗
      江苏在线咨询 2022-12-03
      保外就医是监外执行的一种。根据法律规定,罪犯在服刑改造期间,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亲属又有抚养条件的可以准许保外就医: 1、身患严重疾病,短期内有死亡危险的; 2、年龄在60岁以上,身体多病,已失去危害社会可能的; 3、身体多病或残疾,生活难以自理的,适用保外就医不致再危害社会的; 4、原判无期徒刑和死刑缓刑二年执行后减为无期徒刑的罪犯,从执行无期徒刑起服刑七年以上,或者原判有期徒刑的罪犯执行原判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