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上没有跟踪罪的规定。
1、一般来说跟踪他人的行为是不构成犯罪的,但在跟踪的同时还有其他的行为,可能其他的行为会被认定为犯罪;
2、通常跟踪别人涉嫌侵犯对方隐私权,已经触犯了法律。
但是否受到法律的惩罚需要根据其具体情节而定。
1、如果只是跟踪则不触犯法律。
2、如果是为了犯罪创造条件或做准备,则属于犯罪预备。
不过,犯罪预备只在少数严重犯罪情况下才负刑事责任。如预备杀人、抢劫等。
一、犯罪预备形态的主观特征包括哪些方面?
(1)行为人进行犯罪预备活动的意图和目的,是为了顺利着手实施和完成犯罪。可见,预备犯的主观方面既有进行犯罪预备活动的意图,又具有进而着手实行和完成犯罪的意图。
但是后者尚未实际展开而只是在犯罪预备活动中间接地得到反映;而前者,即为了顺利地着手实施和完成犯罪而进行犯罪预备活动的意图与目的,才是预备犯主观方面主要的内容和特征所在。犯罪预备行为的发动、进行与完成,都是受此种目的的支配的。
(2)犯罪在实行行为尚未着手时停止下来,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即是被迫而非自愿在着手实行行为前停止犯罪。这是犯罪预备与犯罪预备阶段中止的关键区别所在。
所谓意志以外的原因,是指足以阻碍行为人着手实行和完成犯罪的因素,如果该因素不足以阻碍行为人继续着手实行犯罪的,行为人也认识到这一点的(排除行为人存在认识错误而构成犯罪预备的情形),应认定为犯罪预备阶段中止。
刑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是犯罪未遂的特征与处罚原则。犯罪未遂所具有的三个构成要件或特征也是与故意犯罪的其他停止形态相区分的标志:
第一,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这与犯罪预备相区别;
第二,犯罪未完成(未得逞)而停止下来,这与犯罪既遂相区别;
第三,犯罪停止在未完成形态是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导致的,这与犯罪中止相区别。
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都是意志以外的因素导致的犯罪未能得逞,是否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是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区分的关键点。
所谓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是指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刑法分则具体犯罪构成要件中的犯罪行为,如《刑法》第236条强奸罪的着手实施行为就是对被害妇女实施暴力、威胁等手段,以达到强行奸淫的目的。可以这样认为,犯罪预备行为是为分则具体犯罪构成行为的实行和犯罪的完成创造便利条件,为其实现创造可能性;而犯罪实施行为则是要直接完成犯罪,变预备阶段实行和完成犯罪的现实可能性为直接的现实性。
-
跟踪怎么定罪
387人看过
-
跟踪器跟踪违反法律吗怎么判刑
481人看过
-
法律规定放跟踪器是什么罪?
129人看过
-
跟踪器放别人车上跟踪犯什么罪
420人看过
-
跟踪法律上属于什么问题
486人看过
-
法律上怎么认定从重和从轻处罚
465人看过
犯罪构成的四个要素是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的主观方面和犯罪客观方面。只有符合上述四个条件的,才可认定行为构成犯罪,但犯罪成立后也可因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原因而对犯罪认定予以否定。... 更多>
-
跟踪器跟踪违反法律吗怎么判刑天津在线咨询 2023-05-26跟踪器是违法行为。 私自给别人装跟踪器,涉嫌偷窥他人的隐私权,其行为违法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之规定,当然是违法行为。 法律链接:《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
-
法律规定放跟踪器是什么罪新疆在线咨询 2023-10-01法律规定放跟踪器是侵犯他人隐私权的一种违法行为。至于构成什么犯罪行为的话,那么应当根据情节严重程度来做出不同的判断。一般情况之下是不会构成犯罪行为的,除非说符合犯罪构成要件。
-
跟踪人员怎么定罪安徽在线咨询 2022-11-25跟踪别人涉及到侵犯对方隐私权,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但是否受到法律惩罚,则由跟踪行为侵害的性质影响和对方收集的证据以及是否主张个人权利而论。 如果对方向公安部门反映,可能当地民警会询问你,但如果没有确凿证据,你可能不会受到处罚,顶多只是口头警告。如果对方起诉,说你跟踪或者骚扰,但是证据如果不足,法院也不会受理。但不论如何,如果有跟踪行为,建议立即停止。 一般的侵犯隐私行为并不是刑事犯罪,不用判刑的,
-
跟踪该怎样定罪甘肃在线咨询 2022-11-09跟踪别人涉及到侵犯对方隐私权,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但是否受到法律惩罚,则由跟踪行为侵害的性质影响和对方收集的证据以及是否主张个人权利而论。 如果对方向公安部门反映,可能当地民警会询问你,但如果没有确凿证据,你可能不会受到处罚,顶多只是口头警告。如果对方起诉,说你跟踪或者骚扰,但是证据如果不足,法院也不会受理。但不论如何,如果有跟踪行为,建议立即停止。 一般的侵犯隐私行为并不是刑事犯罪,不用判刑的,
-
跟踪监视监视非法拘禁怎么认定安徽在线咨询 2022-03-15时刻跟踪监视他人活动的行为干涉了他人的人生自由,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涉嫌非法拘禁罪,当事人可向公安机关报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权利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一)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 (二)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 (三)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 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