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业经营很有必要众所周知,产险的市场潜力与GDP的增长相关,而寿险的市场潜力主要与个人收入的增长相关。近年来,国家推进了一系列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这些措施从根本上进一步扩大了国内寿险市场的需求。现在,百姓的收入在不断提高。据统计,银行个人人民币存款已超过8万亿元;加上个人外汇存款和个人有价证券,我国公民的个人流动资产超过12万亿元人民币。专家和学者们坚信:基于如此巨大的寿险市场潜在购买力,未来寿险及其再保险定会有一个长期的快速发展。但现实的问题是,随着寿险市场的发展和市场形势的变化,体制、机制出现了不适应的情况。
我国已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国,按照承诺,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经营再保险业务,不受数量和区域的限制。再保险业务不同于直接保险业务,其客户是具有法人资格的保险公司而不是广大投保人。中外企业同场竞争时,国有企业一方面要与拥有现代经营理念、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先进人力资源战略和先进技术的外资企业进行阵地战;另一方面,还要进行改革,与自己的弊端作战,如国有企业固有的产权不清晰、所有者缺位、缺乏有效激励机制、效率低下等问题。与具有百年历史的外国再保险公司相比,年轻的中国再保险公司在人才、技术、财务、偿付能力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而最现实的问题是内部产、寿险业务之间没有一道严格的防火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寿险再保险业务的发展。寿险市场对专业寿险再保险公司提出更高要求寿险市场,特别是新兴寿险市场的发展,离不开专业寿险再保险公司在技术和承保能力上的支持。寿险业为百姓的生、老、病、死、残、医等生存和死亡风险提供保障,其产品的直接客户是广大百姓。而人群既有个体差异,又有地方差异。不同人群的风险差异很大,即使是相同人群,处于不同的地理区域、环境,有不同的生活特性,对不同产品有不同的需求。由于专业寿险再保险公司拥有的业务覆盖范围大,数据样本多,专业技术力量强,因此能为寿险公司带来各种技术帮助。所以,寿险公司在产品开发、风险管理、营销服务等许多领域都希望得到专业寿险再保险公司的技术支持,而寿险专业再保险公司也会因此获得更广泛的业务来源。在市场调研中,中国再保险公司发现世界发达国家的专业寿险再保险公司在这一方面有很多经验,非常值得借鉴。
分业是寿险再保险业务内在规律的要求由于寿险再保险业务是对寿险业务的再保险,所以在产品定价、核保、核赔、准备金提存、会计制度、偿付能力、投资要求以及管理模式等各个领域,二者所遵循的原则是一致的。同时,寿险的经营和管理与产险差别较大,这也是我国采取分业经营政策的主要原因。这些差别集中反映在财务制度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业务核算方法明显不同。由于寿险经营的主要是长期责任,不能通过一年的收支差来考核业务质量的好坏。因此,所有国家均规定寿险公司的经营结果必须通过精算方法确定,这些精算方法和精算假设都是以法规形式强制执行的。寿险业务的考核核心是通过利源分析考察业务发展是否与精算假设一致,即通常所说的三差分析。而采用财产险(短期业务)的核算方法显然不能正确反映寿险(长期业务)的经营状况,必然会影响寿险业务的发展。其次,在具体财务实践中,寿险业务有很多方面与财产险有较大的差异。以准备金的提取为例,财产险准备金主要是短期的各项准备金,而寿险中最重要的是各种长期准备金;财产险准备金的提存方法较为简单,而寿险的准备金的计算较为复杂,涉及长期假设和各种经验。就支出项而言,财产险财务中的支出项主要是赔款,即对实际损失的补偿;而寿险中的支出发生主要是定额给付,因为人的价值是无法衡量的。
赔款与给付的这种支付性质差别导致其控制方法也不同,在寿险公司的财务制度中,两者是严格区分的。再次,资金运用在寿险经营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纵观世界各国寿险公司的经营,很少有公司由于成本控制(死差损和费差损)而发生经营危机的,绝大多数公司倒闭的原因都是投资失败。换言之,投资收益是寿险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寿险业务的长期性要求寿险资金投资于长期的资产以与其长期负债相匹配,而财险资金应投资于短期的资产。这种投资策略的不同,必然造成不同的投资回报率。由两种业务的不同性质所决定,寿险业务的资金运用应与财险业务的资金运用分开。否则,很容易导致资产负债管理上的混乱,最终影响公司的偿付能力。据统计,截至去年底,中国再保险公司仅商业寿险沉淀的资金就已超过3000万元。专家和学者们认为,随着该公司商业寿险规模的增加和法定长期健康险的启动,寿险的长期资金必将迅速增加。这部分资金的保值增值也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必将对该公司寿险业务经营产生重大影响。此外,寿险业务的法规要求与财险不同。我国目前实行产寿险分业经营,财政部、中国保监会已经发布了一系列寿险专用的财务制度及法规。经营寿险业务的公司应当依照国家的有关法规建立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依法经营管理。专家和学者们一致认为,对中国再保险公司来说,随着商业寿险业务的扩大和法定长期健康险的纳入,从各个角度看,其寿险业务都必须采用寿险财务制度。越早采用,可以越早规范寿险业务管理。否则,将会严重制约寿险再保险业务的发展。国际经营比较20世纪90年代,随着各国保险、再保险市场的发展,再保险分业经营成为热潮。澳大利亚、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的再保险公司都实现了分业经营。据悉,从去年开始,新加坡对再保险公司也采取了分业监管原则,其境内注册的再保险公司已相继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经营后的寿险再保险业务发展如虎添翼。以瑞士再保险公司为例,该公司的寿险和健康险子公司成立于1997年,总部设在英国伦敦,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有寿险分支机构。这几年,该子公司一直瞄准国际上业绩良好的寿险再保险公司,进行收购活动。2001年,他们又成功地收购了专业寿险再保险公司———林肯再保险公司,进一步巩固了在全球寿险再保险业的领先地位。
德国汉诺威再保险公司的寿险子公司成立于1999年,该公司在美国南非、爱尔兰、英国等地还有10个分支机构。其成立前后的业绩如下:1999年成立时的毛保费收入为22.2亿欧元,经营结果为4600万欧元;而在2000年,毛保费收入为24.94亿欧元,经营结果为8300万欧元。著名的慕尼黑再保险公司虽然未成立寿险子公司,但其内部有严格的防火墙。此外,该公司在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都有寿险再保险分公司或子公司。现在,在许多国家,寿险再保险与产险再保险是严格分业经营的。伦敦市场、北美市场、澳大利亚市场、南非市场、爱尔兰市场都要求再保险分业经营,其偿付能力和精算、会计要求分别服从产险和寿险的法规和规则。国内外经验、教训对我们的启示从国际、国内的市场实际来看,寿险再保险的专业化发展要求越来越高,与产险再保险的差异也越来越大。现在,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金融产品全能化已成为国际发展趋势,而这一切都是在专业化基础上实现的。专家、学者们提出,作为目前中国大陆惟一的专业再保险公司,中国再保险公司在中国再保险市场上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因此,必须尽早为分业经营作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首先,应尽早建立严格的防火墙,在再保险控股集团内部分业经营。第二,引进先进的外资技术,可通过参股实现。中国再保险公司总经理戴凤举在该公司年初的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中国再保险公司要在坚持国家控股的前提下进行股份制改造,实现股权结构多元化,并积极创造条件,规范上市。他指出,公司的当前任务是改制转型,一要切实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竞争能力;二要完成由法定业务向商业业务的转型;三要体制转型,初步构筑起多元化的国际再保险集团的框架。戴凤举特别强调体制改革宜快不宜慢,宜早不宜迟,要迅速行动,抓紧实施。业界人士认为,目前中国再保险公司成立寿险子公司的时机已经成熟。在他们的眼中,子公司的形象已呼之欲出,它应该是一个由中国再控股的、内资或外资参股的中国(再)寿险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分业发展前景诱人专家和学者们在研讨中提出,中国再保险公司成立寿险再保险子公司的目的应该是:通过实施现代企业制度,更加快速而有效地获得业务成功。而衡量业务成功的依据是公司对客户和股东的价值,以及公司为员工创造的良好职业机会和环境。寿险再保险是一项比较稳定的业务,将会以一个稳定的速度健康地发展。随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制度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全面推进,人们同时有理由相信健康险业务也将会有一个更加快速的发展。在这种变革过程中,中国再保险公司将拥有更多的机遇和发展前景。有关专家预测,如果中国再保险公司的寿险子公司能在2002年底前正式运作,到第三年(2005年)底,商业寿险业务当年的保费收入应能达到10亿元,预计会有赢利,可参加SP评估,争取达到A级。到第五年(2007年)底,商业寿险业务当年保费收入预计达到21亿元,对股东也将有较好的回报。据了解,该公司近年来业务持续稳定发展,2001年分保费收入163.19亿元,其寿险业务在国内市场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目前中国再保险公司正在与国际上有关的专业再保险公司就合资等事宜进行会谈。
-
中国保险业集团化经营的保险再造研究
411人看过
-
2011年保险业经营数据分析
110人看过
-
508种寿险产品保费免营业税
417人看过
-
如何确定经营寿险业务的外国保险公司的设立形式
408人看过
-
什么是人寿保险目前分为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
215人看过
-
保险分业经营体制基本确立
284人看过
-
人寿保险公司可以经营健康保险业务吗广东在线咨询 2023-06-11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依法成立的健康保险公司、人寿保险公司、养老保险公司,经银保监会批准,可以经营健康保险业务。 《健康保险管理办法》 第八条依法成立的健康保险公司、人寿保险公司、养老保险公司,经银保监会批准,可以经营健康保险业务。 前款规定以外的保险公司,经银保监会批准,可以经营短期健康保险业务。 第九条除健康保险公司外,保险公司经营健康保险业务应当成立专门健康保险事业部。健康保险事业部应当持
-
保险业务需要分业经营吗香港在线咨询 2022-09-01不适用的。企业的分立,对寿险业务的分配决定并不是当事人自己约定的,而是根据法律的禁止性规定作出的分割,不应适用关于债务约定分担的规定,“原企业”指分立前的人民保险,在分立前,人民保险公司对原告负有的债务是按合同约定内容如期支付,并没有退还保险费的返还之债,因此,原企业负合同之债。而原告现在的请求是退还保险费,属于解除合同要求返还之债,且这个债务产生于原告要求之日,在这之前并不存在该债务,所以,原告
-
保险分业经营是否适用?江西在线咨询 2023-09-021、保险不适用分业经营。同一保险人不得同时经营财产保险和人寿保险,分立产生的结果非由当事人自愿约定,属于禁止性规定,对分立当事人之外的第三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2、《保险法》第九十五条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 (一)人身保险业务,包括人寿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保险业务; (二)财产保险业务,包括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保证保险等保险业务; (三)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与保险有关的
-
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在分立、合并外,是否可以随意解散广东在线咨询 2022-02-15我国《保险法》规定,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除分立、合并外,不得解散。对经营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的解散作出严格限制,主要考虑经营人寿保险业务具有长期性,如果允许这类公司随意解散,会直接损害被保险人的利益。但是公司的分立、合并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根据《公司法》规定,公司合并、分立时,应当依法事先通知和公告债权人,债权人有权要求清偿债务或者提供担保。不清偿债务或者不提供担保的,公司不得合并、分
-
保险分业经营需要什么手续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1-111、保险不适用分业经营。同一保险人不得同时经营财产保险和人寿保险,分立产生的结果非由当事人自愿约定,属于禁止性规定,对分立当事人之外的第三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2、《保险法》第九十五条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 (一)人身保险业务,包括人寿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保险业务; (二)财产保险业务,包括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保证保险等保险业务; (三)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与保险有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