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酒后虽开车但仅是有所移动即迅速停下,不应认定犯罪
对于这种情形,一般人可能会认为司机既然在车启动时的瞬间有所醒悟,并采取措施立即停车避免危害驾驶安全,属于典型的犯罪中止,不应被追究刑事责任。
实际上,危险驾驶案件有所不同,只要饮酒后驾车,不论车辆行驶距离长短,都已构成犯罪既遂。
误区二:酒量大,只要不醉就没事
有些人认为自己酒量很大,一斤的酒量喝个半斤八两的再开车也不会有问题。实际上人酒量大小取决于人体内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多少,而不是酒量大的人血液里的酒精含量会比酒量小的人少。
酒量大的人即使感觉不到醉,也可能在测试后被认定为酒驾或醉驾,而相对酒量比较小的人在喝了稍微一点酒后,虽然还达不到酒驾或醉驾标准,实际上人就已经醉了,神智开始不清,这时候开车就是非常危险的。
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员会发布的《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规定,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为饮酒后驾车;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为醉酒后驾车。
只要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达到或超过核定标准,就构成“酒驾”或“醉驾”条件。
误区三、电动车、助力车是非机动车酒后驾驶非机动车交警管不着
“今天我开电动车来的,可以放心喝酒了”,抱有此想法的群众当不在少数,电动车属非机动车的想法在群众心里是根深蒂固的。
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追究的是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违法行为,酒后驾驶非机动车不属刑法修正案的追究范围,就算酒后驾驶了非机动车,交警也管不着。
而根据《交通安全法》每119条规定,机动车是指“以动力装置驱动或者牵引,上道路行驶的供人员乘用或者用于运送物品以及进行工程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
电力驱动也属动力驱动的一种,根据《电动车通用技术条件》的规定,主要技术性能要符合最高车速应不大于20km/h,整车质量不大于40KG的要求。
实际上,现在市面上很多的电动车都是超过这个法定标准的,外观与摩托车并无二致,速度更是远远的超过了20km/h的标准,所以说酒后驾驶这种“超标”电动车的,仍会被视为酒驾,一样会受到法律的处罚。
误区四:醉酒驾车无非被关几天而已没什么大不了
在醉酒驾驶入刑之前,警察对于酒后驾车的处罚仅限于行政处罚,最多也就是行政拘留,不会涉及到追究犯罪。
然而醉酒驾驶入刑之后,一些群众依然认为酒驾无非是被关几天,没什么大不了的。
-
劳动者对于加班工资存在哪些误区
470人看过
-
对私募的认识存在哪些误区
131人看过
-
酒驾有哪些误区呢
150人看过
-
年休假存在哪些误区?
135人看过
-
劳动者被解雇都存在哪些误区
320人看过
-
购房者对资金托管存在哪些误区
102人看过
酒驾是指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辆的行为。 酒驾并不存在量刑标准。因为一般的酒驾行为仅仅是行政违法行为,并不会触犯刑法。因此,法院并不会对一般的酒驾行为作出定罪和量刑。有量刑标准的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主要是指醉驾的行为。... 更多>
-
酒驾很多人都存在什么误区,法律的规定是什么上海在线咨询 2023-12-18对于酒驾存在的误区有,部分酒驾人认为酒驾尚未构成事故的不应当被处罚,酒后虽开车但仅是有所移动即迅速停下,不应认定犯罪,电动车、助力车是酒后驾驶交警不应当管。
-
订立遗嘱很多人都存在什么误区的湖南在线咨询 2023-09-14一、关于订立遗嘱很多人都存在的误区是: 1.立遗嘱不吉利,立遗嘱应在清醒的时候提早立,增加法律效力; 2.立遗嘱可找家里人作证,代书遗嘱需要两个以上无利害关系的见证人在场见证才有效; 3.只要是老人的血脉,就能分到一部分房产,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附
-
企业筹划都存在哪些误区江苏在线咨询 2022-06-27误区之一:随意夸大纳税筹划的作用 企业经营的主要目标是保证企业有足够的竞争力和追求利润最大化,从企业内部看,企业欲增加利润,使资产增值,固然可以通过调整商品价格、增加销售数量、提高产品质量等途径增加收入,但价格的上涨又可能导致企业失去市场的风险,从而迫使企业在尽量降低成本、减少消耗、减轻税负上下功夫。若采用偷逃税方式,必将受到法律的惩处,其结果不但不能免除纳税义务、减轻税收负担,相反会增加企业的纳
-
开收入证明都存在哪些误区北京在线咨询 2022-11-091、收入证明开的越高越好:一般来说,银行要求的收入至少是房贷月供的2倍,这样收入证明就影响到申请房贷的额度,有的人会觉得收入证明开的越高,额度就越高,事实却并非如此。开收入证明要实事求是,不能过分夸大收入额度,具体要根据所在城市和公司收入标准作出适当调整。 2、收入证明内容越多越好:不仅是收入证明上的额度,收入证明里面的内容体现也很重要,内容不在于多而在于精,除了姓名、职位等基本信息,要重点体现类
-
正当防卫存在哪些误区浙江在线咨询 2022-08-261.中,任何一方对他人实施的暴力侵害行为。两人及多人打架斗殴,一方先动手,后动手的一方实施的所谓反击他人侵害行为的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2.对假想中的不法侵害实施的所谓“”行为。不法侵害必须是在客观上确实存在,而不是主观想象的或者推测的。3.对尚未开始不法侵害行为的行为人实施的所谓“正当防卫”行为。4.对自动停止,或者已经实施终了的不法侵害的行为人实施的所谓“正当防卫”行为。5.不是针对正在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