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婚生子起诉抚养权和抚养费标准按婚生子女的规定处理。法律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应当负担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直至子女能独立生活为止。双方可以先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到法院进行起诉,由法院根据双方情况和孩子状况进行判决。
一、私生子女有哪些继承权
私生子女继承权的法律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应当负担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直至子女能独立生活为止。对于私生子,其享有与婚生子女相同的权利义务。因此,私生子也是可以继承父母的遗产的。
二、父母能否拒绝抚养非婚生子女
父母不可以拒绝抚养非婚生子女,不抚养是属于违法行为。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歧视和危害,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应当负担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直至子女能独立生活为止。
三、对未婚子女有探视权吗
对于非婚生子女,法律是给予与婚生子女同样的保护的,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样的权利义务,并且父母有抚养的义务。非婚生子女享有同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生父或生母,应当负担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直到子女能独立生活为止。
父母解除同居关系时,双方所生的非婚生子女,有哪一方抚养,双方协商;协商不成的,人民法院应根据子女的利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现行司法实践中,哺乳期内的子女,原则上应由母方抚养,如父方条件好,母方同意,也可有父方抚养。子女为限制民事行为能人的,应征求子女本人的意见。一方将未成年的子女送他人收养,须征得另一方的同意。
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视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的方式,直接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终止探望的权利,终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
-
非婚生抚养费起诉如何举证?
253人看过
-
非婚生子女有抚养权吗,由谁抚养,抚养费如何确定
481人看过
-
非婚生子抚养权和抚养费的起诉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500人看过
-
如何准确起草非婚生子抚养费起诉状
257人看过
-
如何起诉男方抚养非婚生子女?
215人看过
-
非婚生子女子女抚养权如何判,非婚生子女子女抚养权该如何分
381人看过
孩子抚养费的标准如下: 1、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20%-30%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孩子抚养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50%; 2、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 更多>
-
非婚生子女抚养费诉讼中谁有权起诉抚养费辽宁在线咨询 2022-07-22子女抚养费应该由谁承担 1、由父母双方协议父母通过平等自愿协商,就抚养费的有关问题达成明确具体的协议,不损害子女的合法权益的,应予准许。但是,协议应当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不得损害子女的合法权益。为了防止父母双方损害子女利益的发生,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应当认真根据双方的经济状况、能力、子女的需要、当地的生活、教育水平等进行审查,如果协议不利于子女的,就不应准许。 2、由人民法院判决双方协议不成,或
-
抚养权和抚养费起诉是如何的?海南在线咨询 2023-04-09目前如果抚养权和抚养费起诉的话,具体来说一般是均分,你们争议在四岁的宝宝身上,鉴于对方已经有过一个孩子,抚养费是协商的,这个孩子判给你的可能性较大,一般是养到十八岁,一次性付清或分期付,至于抚养费以外的费用,比如生病住院,意外,上学费用要你们协商。
-
婚生子女抚养费和非婚生子女抚养费一样吗海南在线咨询 2023-10-24非婚生子女的抚养费和婚生子女一般是一样,均为抚养费包括子女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费用,具体数额从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的负担能力、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三个方面来综合考虑。不直接抚养方应负担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关于非婚生子女抚养费是否跟婚生子女一样的问题,还可以点击在线律师咨询,我们帮你更快更有效的解答。
-
如何起诉男方讨要非婚生子女抚养费?广东在线咨询 2023-06-161、双方承认亲子关系的可以先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起诉到法院请求法院判决。 2、对方不承认亲子关系的:其实对于非婚生子女索要抚养费的案件,在确定关系方面,女方不需要提供太多的证据。方便的话可以收集同居期间的居委会、派出所出具的简单证明,或邻居的证人证言以证明存在同居关系。
-
请问非婚生子女子女抚养权如何判,非婚生子女子女抚养权该如何分广西在线咨询 2021-10-22未结婚的孩子和结婚的孩子在法律上是一样的,也就是说结婚的孩子如何判断未结婚的孩子,首先尊重父母双方的意思,如果父母双方都有明确的意向的孩子由哪一方抚养的话,由约定的一方抚养,如果双方的父母不能达成一致的意见法院将孩子判断为有利于孩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