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誉侵权财产损失的赔偿标准是哪些
1、名誉侵权财产损失的赔偿标准:
(1)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方式计算。
(2)按照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或者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赔偿;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以及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被侵权人和侵权人就赔偿数额协商不一致,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赔偿数额。
2、法律依据:《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八十二条,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的,按照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或者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赔偿;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以及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被侵权人和侵权人就赔偿数额协商不一致,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赔偿数额。
第一千一百八十四条,侵害他人财产的,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方式计算。
二、侵犯名誉权的诉讼流程是什么
1、递交诉讼状
2、法院经审查受理后将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
3、被告在十五日内提交答辩状,法院在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送达原告如果被告不提交答辩状,不影响审理;
4、决定开庭审理的案件,法院在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并公告;
5、法庭调查阶段包括:当事人陈述;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宣读鉴定结论;宣读勘验笔录;
6、法庭辩论包括: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者答辩;互相辩论。法庭辩论终结,由审判长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后顺序征询各方最后意见;
7、法庭辩论终结,应当依法作出判决。判决前能够调解的,还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8、判决宣告。
-
名誉侵权赔偿标准有精神损害赔偿和财产损害赔偿。
325人看过
-
名誉侵权和财产损害赔偿都包括哪些方面的赔偿?
238人看过
-
名誉权侵权的经济损失怎样赔偿
298人看过
-
名誉侵权财产损失法律规定
346人看过
-
侵权财产损失计算标准以及侵权财产损害赔偿的原则
79人看过
-
侵犯死者名誉权赔偿财产损失的举证期限是多久
318人看过
名誉侵权指的是文学作品、通告文字、行为语言或其他形式对当事人产生了名誉上的消极影响所构成的一种违背人权的行为,行为人要负法律责任。 任何个人、媒体不得发布捏造虚假信息、刊登新闻、PS图片,否则构成名誉侵权。如果是真实事件发布,则不构成名誉侵... 更多>
-
一般侵害名誉权精神损害赔偿的标准有哪些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1-01精神损失是一种无形损失,它无法用价值和货币计算。在适用精神赔偿时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用经济惩罚手段来制裁侵权人。对受害人是一种抚慰,对侵权人是一种教育手段,让他拿钱买教训。 (2)赔偿时,应考虑受害人名誉损害程度和精神痛苦导致身体健康受到的影响程度。 (3)考虑侵权人过错程度主要看社会影响后果。 (4)考虑侵权人的经济能力。
-
侵犯死者名誉权赔偿财产损失的举证期限是多久重庆在线咨询 2023-02-10在名誉权侵权案件中损害赔偿纠纷的举证期限不是法律强行规定的,根据《民事诉讼法》第68条的规定,民事案件的举证期限可以由法院确定,法院主要是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及案件审理情况确定的,如果在规定的举证期限内提供证据有困难,可以申请适当延长举证时间。
-
侵犯名誉权会造成财产损失吗香港在线咨询 2022-03-12名誉权是人身权利,一般不会有财产利益,但名誉权会直接影响权利人的财产获得,因此名誉受损也会造成财产损失。如公民因遭受名誉的毁损而丧失某种工作的机会,法人因名誉毁损而遭受财产的重大损失。 财产损害既包括现有财产的损失,也包括可得利益的丧失,只要是侵害名誉权所引起的后果,侵权人就应当全部赔偿。并且受害人的恢复名誉而产生的费和支出,也属于财产损害的范围。
-
名誉侵权赔偿的标准是什么,名誉侵权的赔偿标准是多少,该如何确定上海在线咨询 2022-04-27名誉侵权赔偿的标准:公民、法人因名誉权受到侵害要求赔偿的,侵权人应该赔偿侵权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公民并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要求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给与受害人造成精神损害的后果等情况确定。 所以,名誉侵权的赔偿标准,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由人民法院判决。比如一个名重的名誉权被侵犯,她可能提出的赔偿金额可能上百万甚至上千万,一个普通市民的名誉权被侵犯,她可能提出的赔偿金额是
-
侵犯名誉权赔偿标准法条的标准是哪些,有哪些方面的赔偿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7-29侵犯名誉权赔偿标准是什么 侵害名誉权可能造成两种损害。一是财产损害。在侵害名誉权的情况下,也会使受害人遭受财产的损害。此种情形应按实际损失赔偿。二是精神损害。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标准如下: (一)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 (三)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四)侵权人的获利情况; (五)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 (六)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