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法律对死者人格权的保护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8 08:04:05 389 人看过

依权利能力终于死亡的原则,死者不再享有民事权利能力,自然也无从享有人格权。但是,若发生了侵害死亡人的人格利益,法律是予以保护的。最高人民法院在93年8月7日的《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于01年3月18日的《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第7条都做出了解释。

法律所保护的客体是,(民法学界的通说),法律此时保护的是社会公共利益以及折射到死者近亲属的人格利益。

注:《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第7条:自然人因侵权行为致死,或者自然人死亡后其人格或者遗体遭受侵害,死者的配偶,父母和子女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列其父母子女配偶为原告;没有配偶、父母子女的。可由其他近亲属提起诉讼,列其他近亲属为原告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29日 13:3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精神损害赔偿相关文章
  • 保护死者人格权益的方法有哪些?
    死者人格权益被侵害时的保护:根据规定,当死者的人格权益受到侵害时,其配偶、子女和父母有权要求行为人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死者无配偶、子女、父母死亡的,其他近亲属有权要求行为人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本文适用的前提是:受害者已经死亡。死者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遗体等受到侵害。损坏死者人格利益的法律后果有哪些1、停止侵害死者近亲属有权要求行为人停止正在进行的侵害。例如对具有诽谤性的书刊正在发行,有权要求停止发行或予以销毁。应当指出的是,停止侵害还包括防止侵害,即阻止某些即将发表或传播的诽谤性作品,此种请求权的行使对防止损害的发生十分必要。2、返还在某些情况下,对尸体名誉的侵害还涉及到对死者身体的损害,死者近亲属得行使返还请求权。有学者认为“公民死之后,其所有的尸体应由其继承人依法继承,他人损害以及非法利用该尸体即为侵权。”即把尸体作为一种特定的“继承之物”,它不同于一般财产返还请求。3、赔偿损失
    2023-07-08
    187人看过
  • 简析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实施的体制和格局
    ——兼论消费者协会和人民调解的区别作者:王晴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从宏观体制和格局上看,广义的消费者权益保护首先是公民的自我保护,包含了民事处分权和民事自卫权。具体表现为消费者和经营者民事主体之间的协商过程,这部分属于消费者纯粹基于自体和本体权利而自为的维权行为,故行为的概念和性质应当属于侠义的消费者维权范畴,而不属于侠义的消费者保护范畴。那么,相应的广义的消费者保护主要包括了国家公共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法定消费者组织等公共权力机关)为受动或主动行为主体的工作行为。但是之所以用工作行为来表述,是因为有一个学理和法理上的重大区别甚至认识误区存在。那就是工作行为因法律实施的方式不同而包含了法律适用和法律执行的区别,同样是国家公共权力主体,根据宪法的分权原则其实施法律的方式和职责具有原则性的区别,人民法院、仲裁机构和消费者协会的调解行为是被动适用法律的司法和准司法行为;行政执法机关对于消费
    2023-06-07
    252人看过
  • 我国劳动立法对试用期内劳动者权利的法律保护
    《劳动合同法》第19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可见,法律除了对试用期限作出了限制,对其适用范围也进行了规制:试用期适用于初次就业或者再次就业时改变原工作岗位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对于工作岗位没有发生变化的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试用期劳动者的工资有保障《劳动合同法》第二十条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从法律规定来看,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从订立劳动合同之时就形成了劳动关系,即劳动者在试用期就已经是用人单位的员工,只要劳动
    2023-06-08
    383人看过
  • 哪些对象是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受保护者?
    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对象如下:1、著作权和邻接权。著作权,又称著作权,是指文学、艺术、科学作品的作者及其相关主体依法享有的人身和财产权。邻接权在著作权法中被称为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2、专利权,即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享有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独家实施权;3、商标权,即商标注册人或者权利继承人在法定期限内依法享有注册商标的各种权利;4、商业秘密权,即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属于商业秘密的技术信息或者经营信息的专有权;5、植物新品种权,即完成育种的单位或者个人依法享有的排他使用权;6、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即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享有的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7、商号权,即商事主体在一定地区内依法享有的商号独占使用权。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是什么意思?对知识产权通过司法途径进行保护,即由享有知识产权的权利人或国家公诉人向法院对侵权人提起刑事、民事的诉讼,以追究侵权人的刑事、民事责任,以及通过不
    2023-07-11
    169人看过
  • 死者人格权利益保护的适用条件
    一、死者人格权利益保护的适用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九十四条: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遗体等受到侵害的,其配偶、子女、父母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死者没有配偶、子女且父母已经死亡的,其他近亲属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二、人格权可以继承吗人格权是指为民事主体所固有而由法律直接赋予民事主体所享有的各种人身权利。人格权是一种非财产权,因而与财产权相区别,人格权仅仅具有精神价值、心理价值和情感价值。在民法上,权利主体享有的人格权在性质上属于专属权,具有专属性。因为权利主体在生前不能够将其享有的人格权转让给别人,在权利主体死亡的时候,他们享有的人格权就此消灭,其人格权不能够作为遗产为其继承人所继承。在学理上和司法实践中,都承认对死者人格利益的保护。三、人格权包括哪些权利一般人格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概括人格独立、人格自由、人格尊严全部内容的一般人格利益,并由此产生
    2023-05-03
    116人看过
  • 死者人身利益的法律保护
    死者人身利益延伸保护如下:1、死者名誉利益;2、死者肖像的利益;3、死者的身体利益;4、死者的隐私利益;5、死者姓名姓名利益;6、死者的荣誉利益。公民死亡时权利能力终止,但人身利益不因死亡而消除,仍然存在,与近亲属的精神利益密切相关。依法保护死者的人身利益,即所谓的人身利益的延续。如何保护死者名誉权我国现有法律保护死人的名誉权的。对死者的名誉权乃至姓名、肖像、荣誉、隐私等人格、身份权的保护,是有充分法律依据的。名誉直接关系到公民、法人的人格尊严,它是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乃至其它社会活动的基本条件。法人的名誉表示社会的信誉,这种信誉是法人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在它的整个活动中逐步形成的,特别是企业法人的名誉,反映了社会对它在生产经营等方面表现的总的评价。法人的名誉往往对其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发生重大的影响,名誉权是民事主体的一项重要的人身权利。因此,除了我国宪法、刑法和一些行政法规很重视这项权利
    2023-07-04
    141人看过
  • 民法典对人格权受法律保护的规定
    一、民法典对人格权受法律保护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肖像权的侵权认定不再要求以营利为目的,而且也细化了侵犯肖像权的方式,进一步加强了对肖像权的保护力度。同时,在人工智能发展之后出现AI换脸技术的社会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确规定禁止利用信息技术深度伪造他人肖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与此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也对各种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侵害隐私权的方式进行了具体列举,同时列明兜底条款,有利于隐私权侵害行为的认定,为个人有效应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隐私威胁提供了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二、民法典人格权的禁止性规定1、民事主
    2023-04-12
    452人看过
  • 死者人格权触及法律盲点
    又到清明祭奠亲人时。然而今年的清明扫墓,却让合肥市的欧阳女士格外伤心难过:自己和爱人为过世母亲立的墓碑,被人给换了,而原本两人合葬的墓穴也变成三人合葬的墓穴。55岁的欧阳女士说,父亲在自己很小的时候去世,几年后母亲带着年仅十几岁的自己再婚。1994年母亲去世,办理完后事后,便在合肥市小蜀山公墓给母亲买了一块墓地,将母亲下葬,手续是自己和爱人通过当时的殡仪馆办理的,买墓地的钱也是自己出的。欧阳女士说,在给母亲购买墓地时,考虑到母亲与继父几十年的情感生活,母亲和继父婚后没有子女,继父也没有自己的孩子,便和爱人商量买了双墓穴,墓碑上母亲的名字是黑字,继父的名字是红字,立碑人刻的是自己和爱人的名字。这么多年来,每到清明自己和爱人都要来到这里,追思母亲。欧阳说,母亲去世后,自己就和继父分开住,后来继父再婚。然而,4月2日,清明前夕,欧阳又来到小蜀山墓地给母亲扫墓时,却发现母亲的墓碑被换,立碑人的名字
    2023-06-08
    276人看过
  • 如何保护死者的人格权益不受侵害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当某位故去之人人格权利遭受侵犯之时,其合法配偶、婚后所生子女以及法律上承认的父母均有资格依法向侵权行为实施者提出并要求其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倘若该已故之人尚无配偶、子女且父母已经离世,那么其他近亲如兄弟姐妹及祖父母、外祖父母等人同样具有该项权利来依法进行诉讼,请求侵权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然而,我们需要明确意识到,这一详细规定仅适用于在如下前提条件下发生的情况:即首先,被侵权之人生前已经去世;其次,作为受害者的名字、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以及遗体现状等存在被侵犯的现象。具体来说,这其中涵盖了但不仅限于如下多种情况:(1.)未经授权而擅自使用死者的姓名或肖像等;(2.)通过侮辱、诽谤、贬低、丑化等形式,对死者的名誉、荣誉构成实质伤害;(3.)采用非法披露、利用等手段,对死者的隐私及其个人相关信息加以侵犯;(4.)用非法利用、损害等行为,对死者的遗体现状等进行破坏。
    2024-07-28
    454人看过
  • 死者名人名誉权要受到法律的保护吗
    死者的名誉权是受法律保护的,对死者名誉权非法侵犯的,要承担法律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已明确,死者名誉受到损害的,其近亲属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有规定:自然人死亡后,其近亲属因下列侵权行为遭受精神痛苦,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一)以侮辱、诽谤、贬损、丑化或者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姓名、肖像、名誉、荣誉;(二)非法披露、利用死者隐私,或者以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隐私;(三)非法利用、损害遗体、遗骨,或者以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遗体、遗骨。一、名誉权侵权赔偿多少侵害名誉权的损害赔偿,除应考虑受害人是否有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外,还应当有适当的标准。(一)从侵害情节来考虑,侵害情节较重,造成较严重的后果的,可
    2023-02-27
    124人看过
  • 我国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是什么
    一、我国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是什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一系列法律规范,旨在保护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时的合法权益。该法律的核心是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其主体主要是消费者,而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服务时也必须遵守这些法律规范。二、我国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方法有哪些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首先,可以尝试与经营者直接沟通,陈述事实并要求其提供解决方案。如果经营者愿意赔偿损失并达成和解,那么问题可能就此解决。2.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如果与经营者协商无果,可以向当地的消费者协会或其他调解组织寻求帮助,他们通常会提供调解服务。3.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消费者还可以向相关的行政部门,如工商行政管理局、质监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等,投诉经营者的行为,要求他们进行调查和处理。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如果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有仲裁协议,
    2024-02-12
    376人看过
  • 我国法律中对物权性保护是合理的说法吗?
    是合理的说法的。物权的保护是指通过法律规定的方法和程序,保障所有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对其所有的财产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权利的制度。这是物权的法律制度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物权的保护也是我国各个法律部门的共同任务。每个法律部门从各自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对保护物权作出了直接或间接的规定。一、物权保护的法律特征是什么?物权的保护具有两个特点:(1)物权保护渊源的多元性。物权作为民法的一个理论范畴,尽管是私法的主要内容,但其保护却在整个法律体系的各个部分均有体现,既包括公法对物权的保护,也包括私法对物权的保护。(2)物权保护方式的多样性。物权保护,既可以通过权利受到不法侵害的物权人请求国家公力救济,也可以在特定情形下依私力救济排除他人的不法侵害,保护自己的物权。二、保护物权的法律规定内容是什么?物权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途径解决。1、因物权的归属、内容发生
    2023-06-28
    202人看过
  • 法律对人格权和人格利益有哪几种保护方法
    一、法律对人格权和人格利益有哪几种保护方法这些权益包括但不限于生命健康、姓名、肖像、名誉、荣誉、信用以及隐私等方面。对于法人而言,其人格权主要涉及到名称、名誉、荣誉、信用等内容。首先,每个人都应享有生命健康权,这意味着任何人不得通过任何非法手段来剥夺他们的生命或者伤害他们的身体健康。其次,每个个人享有姓名权,他们有权自主决定如何使用自己的姓名,并且可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相应的更改。同时,人们的笔名、艺名等也应受到同样的保护。对于法人来说,他们享有名称权,拥有自行使用、修改或者允许他人使用自身企业名称的权力。接下来是关于肖像权的部分,每个人都有权利保护自己的肖像免遭任何形式的扭曲或侮辱。对于自然人和法人来说,他们都享有名誉权。任何试图以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们名誉的行为都是被严格禁止的。此外,无论是自然人还是法人,他们都享有信用权。禁止任何形式的诋毁行为,以维护他们的信用形象。最后,每个人
    2024-07-13
    376人看过
  • 我国法律中对著作权保护期的规定解析
    法律对著作权保护期的规定有:1、是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期不受限制;2、公民作品的发表权、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的保护期为作者终身及其死亡后50年,截至作者死亡后50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作品,截至作者死亡后50年的12月31日;3、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著作权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其出版权、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的保护期为50年,截至作品首次出版后第50年;4、电影作品和以类似电影制作方式创作的作品、摄影作品,其出版权、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的
    2023-07-03
    136人看过
换一批
#损害赔偿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精神损害赔偿:自然人因人身权利受到非法侵害,损害或者遭受精神痛苦,赔偿义务人向受害人本人或者受害人近亲属支付的费用。 人身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是侵犯下列权益: 1、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 2、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 3、人格尊严权... 更多>

    #精神损害赔偿
    相关咨询
    • 如何保护死者的人格权益
      上海在线咨询 2023-12-12
      根据规定,死者人格权益被侵害时,其配偶、子女、父母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死者没有配偶、子女且父母已经死亡的,其他近亲属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这一条适用的前提是: 第一,被侵害者已经死亡。 第二,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遗体等受到侵害。 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 (1)未经许可而擅自使用死者的姓名、肖像等; (2)以侮辱、诽谤、贬损、丑化等方式,侵害死者的名誉、荣誉
    • 死者的人格利益是否受法律保护
      甘肃在线咨询 2023-05-10
      死者的人格利益也是受到法律保护的。保护死者的人格利益,其实就是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及死者近亲属的利益。 根据《民法典》第九百九十四条的规定,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遗体等受到侵害的,其配偶、子女、父母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死者没有配偶、子女且父母已经死亡的,其他近亲属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民法典》生效时间为2021年1月1日)。
    • 死者肖像权的法律保护
      青海在线咨询 2022-03-19
      公民死亡后权利消灭,故死人没有肖像权。但是其肖像、姓名等仍在一定期限内受法律保护,其肖像受不法侵害时,由其近亲属向人民法院起诉救济。具体的相关法条如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自然人死亡后,其近亲属因下列侵权行为遭受精神痛苦,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一)以侮辱、诽谤、贬损、丑化或者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
    • 死者人身权的法律保护有哪些
      湖南在线咨询 2022-10-23
      我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意见(试行)》第161条规定公民死亡后,其名誉受到侵害,使其配偶、父母、子女或其他有关人员受到侵害的,受害人可以提起诉讼。侵害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等的,行为人应承担必要的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和赔偿损失。至于保护期限,除损害赔偿请求权应受诉讼时效限制外,其他责任形式原则上不应受时效的限制。
    • 在我国的法律保护期内,对于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
      安徽在线咨询 2022-03-08
      依据知识产权的地域性原则,应适用我国法律规定。我国《著作权法》第二十条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期不受限制。 第二十一条公民的作品,其发表权、本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五十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于最后死亡的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因此,如在中国法律保护期内,要经过许可。反之,则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