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刑法意义上的意外事件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28 17:42:59 433 人看过

行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行为人的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认为是犯罪。这种情况就是《刑法》理论中所说的无罪过的意外事件。

所谓不能预见的原因,是指行为人对其行为发生损害结果不但未预见,而且根据其实际能力和当时的具体条件,行为时也根本不可能预见。

意外事件之所以不认为是犯罪,是由我国《刑法》所坚持的主客观相统一的定罪原则所规定的。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行为人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但其主观上既不存在犯罪的故意,也不存在犯罪的过失,因而缺乏构成犯罪和负刑事责任的主观根据,不能认定为犯罪和追究刑事责任。

《刑法》

第十六条【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一、过失犯罪如何构成的

犯罪过失包含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认定疏忽大意的过失,关键在于正确判断能够预见、应当预见,其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由于事件已经发生,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发展过程已清楚地展现出来,故司法工作人员不应由此逆推行为人能够预见、应当预见。这种做法容易扩大疏忽大意过失犯罪的范围。正确的方法是,从分析行为入手,根据行为本身的危险程度、行为的客观环境以及行为人的知能水平,判断行为人在当时的情况下能否预见结果的发生。第二,不能因为结果严重就断定行为人能够预见、应当预见。行为人能否预见结果发生与实际发生的结果是否严重,具有一定联系;但不能由此认为,凡是结果严重的,行为人就能够预见、应当预见,凡是结果不严重的,行为人便不能够预见、不应当预见。结果严重就千方百计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做法,是结果责任的残余,违反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第三,行为人在实施不道德、违法乃至犯罪行为时,有时也会发生行为人所不能预见的结果,不能因为行为人实施的是不道德、违法乃至犯罪行为,就断定他能够、应当预见自己行为的一切结果。特别是不能因为行为人的行为本身不构成犯罪,就针对其不能预见的_结果追究疏忽大意过失犯罪的刑事责任。认定过于自信的过失时,除了掌握其特征及其与间接故意的区别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不能将合理信赖认定为轻信能够避免。信赖原则认为,在合理信赖被害人或第三者将采取适当行为时,如果由于被害人或第三者采取不适当的行为而造成了损害结果,行为人对此不承担刑事责任。第二,不能将遵循了行为规则的行为认定为过于自信的过失。被允许的危险的法理认为,随着社会生活的复杂化,危险行为明显增多;许多危险行为不仅不可避免地存在,而且对社会发展具有必要性与有用性;实施这种危险行为的人,如果遵守了其行为所必需的规则,以慎重的态度实施其行为,即使造成了侵害合法权益的结果,也不能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第三,不能将不可避免的结果认定为因轻信能够避免造成的结果。在某些情况下,行为人预见到了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但不可能采取措施避免结果发生,或者虽然采取了避免结果发生的措施,但结果仍然不可避免,对此显然不能认定为过于自信的过失。

二、意外交通事故如何认定

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一般情况下,交通意外的认定和交通事故的认定程序是相同的。各方都没有导致道路交通事故过错的,属于交通意外事故,各方都没有责任。交通意外通常是指,在客观上,行为人的行为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行为人的故意或过失,而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12日 09:0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意外事件相关文章
  •  刑事案件中民事赔偿的法律意义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护受害人权益、加速案件审理具有积极意义。它可以贯彻宽严相济政策,正确量刑,案结事了,节约诉讼资源。有利于在诉讼过程中迅速充分地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参与诉讼的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对受害人的财产损失了如指掌或相当清楚,在诉讼过程中积极采取措施予以解决,便于损失的及时弥补,并给予受害者适当的安抚。2、有利于贯彻宽严相济政策,正确量刑,以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审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人民法院应当结合被告人赔偿被害人物质损失的情况认定其悔罪表现,并在量刑时予以考虑。这说明,物质损失的赔偿情况是一个法定的量刑情节。没有赔偿损失的,当然不考虑,赔偿损失的,量刑时就得体现出来。赔偿和不赔偿是不一样的。可见,赔偿被害人物质损失是被告人悔罪的一个体现,如果没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被告人就不能获得这样的量刑情节。3、有利于案结事了,节约诉讼资源被告人为了获得较轻的量
    2023-11-11
    208人看过
  • 我国刑法对意外事件的态度
    不可抗力事件和意外事件之所以不认为是犯罪,是由我国刑法所坚持的主客观相统一的定罪原则所决定的。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行为人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但其主观上既不存在犯罪的故意,也不存在犯罪的过失,因而缺乏构成犯罪和负刑事责任的主观根据,不能认定为犯罪和追究刑事责任。如果这时对行为人定罪和追究刑事责任,就是客观归罪,有悖于主客观相统一的刑事责任原则的要求。意外事故,法律不认为是犯罪,尽管行为人的行为已造成损害结果,但行为人在主观上既无故意也无过失,如果意外事故认定为犯罪,则堕入客观归罪,有悖于主客观相统一的刑事责任原则的刑法要求。
    2023-04-22
    231人看过
  • 何谓刑事自诉案件
    另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诉案件包括:(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二)人民检察院没有提起公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已经作出不予追究的书面决定的案件。第一百八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的自诉案件必须符合下列条件:(四)属于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案件;(五)属于本院管辖的;(六)刑事案件的被害人告诉;(七)有明确的被告人、具体的诉讼请求和能证明被告人犯罪事实的证据。人民法院受理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三)项规定的自诉案件,还应当符合刑事诉讼法第八十六条、第一百四十五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
    2023-02-06
    50人看过
  • 检察院抗诉刑事案件的意义何在
    1、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认为本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的时候,应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2、据此,抗诉是人民检察院发现或者认为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时,提请审判机关依法重新审理并予以纠正的诉讼行为。3、抗诉通常分为对一审未生效裁判的抗诉和对生效裁判的抗诉两种,前者也叫上诉审程序的抗诉,后者也叫再审程序的抗诉。4、再审抗诉即原审法院之上级人民检察院或者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发现确有错误时,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的抗诉。5、各级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判决、裁定错误,报请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对与其同级的人民法院提出抗诉的审判监督程序。6、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八条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认为本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的时候,应当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2023-02-21
    473人看过
  • 如何理解刑法意义上的职务之便
    利用职务之便,是指利用自己职务范围内的权力和地位形成的有利条件,即利用公务活动中主管、管理、经手公共财物的便利条件。“主管”是指行为人虽不具体管理、经手单位财物,但对单位财物的调拨、安排、使用具有决定权。“管理”是指行为人对单位财物直接负有保管、处理、使用的职责,亦即对单位财物具有一定的处置权。“经手”是指行为人虽不负有管理、处置单位财物的职责,但因工作需要、单位财物一度由其经手,行为人对单位财物具有临时的实际控制权。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必须是以“职务”为前提和基础。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将“职务上的便利”解释为“利用职权上的便利”,因为,职务是一项工作,工作的含义相对较广一些,既包括在单位中担当管理职责,也包括从事具体的业务活动。“职权”的含义比“工作”要窄,它仅指担负单位的组织、领导、监督、管理等职责。从逻辑学上讲,“工作”和“职权”是包容关系,即“工作”包容了“职权”。由此不难看出,无论是
    2023-06-03
    265人看过
  • 刑事案件追诉期限的意义
    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2.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3.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职务侵占罪的追诉期限是多久职务侵占罪的追诉期限是二十年,因为职务侵占罪的最高法定刑是无期徒刑,而根据《刑法》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经过二十年不再追诉。时效期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第八
    2023-07-04
    288人看过
  •  重新审理刑事案件的意义
    这段内容讲述了如果第一审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违反了法律规定,导致审理程序不合法,例如审判组织组成不合法、公开审判规定被违反、回避制度被违反或当事人的法定诉讼权利受到限制,可能影响公正审判,那么该法院应当裁定撤销原判决,并将案件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如果第一审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违反了法律规定,导致审理程序不合法,例如审判组织组成不合法、公开审判规定被违反、回避制度被违反或当事人的法定诉讼权利受到限制,可能影响公正审判,那么该法院应当裁定撤销原判决,并将案件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刑 事 案 件 发 回 重 审 对 当 事 人 有 何 影 响 ?刑事案件发回重审对当事人会产生重大影响。首先,发回重审可能会延长审理期限,使当事人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其次,发回重审可能会导致案件在审理过程中出现漏洞,使得案件审理结果产生不确定性,从而影响当事人的名誉和权益。最后,发回重审可能会
    2023-09-09
    358人看过
  • 如何定义长孙在法律上的意义
    长孙乃是爷爷奶奶的第一个孙子,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儿子当中最早出生的那个人所生。长孙在法律层面并无任何特权或责任与众不同,与其同辈的其他孙子们一样,只拥有对于长辈遗产的替补继承权以及顺延继承权。家中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若具有充裕的经济实力,对于那些年幼丧父或母,或是他们丧失了抚养子女能力的孙子孙女,则负有必须承担养育义务的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四条有负担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者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孙子女、外孙子女,有抚养的义务。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对于子女已经死亡或者子女无力赡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赡养的义务。
    2024-07-24
    171人看过
  • 刑事回避的意义
    刑事回避
    (一)确保刑事案件得到客观公正的处理这是回避制度的实体意义。刑事诉讼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确保公安司法人员在及时、准确地查明案件事实真相的前提下,正确适用刑事实体法,使有罪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受到公正的定罪和判刑,使无罪者免受定罪和判刑。为实现这一目的,公安司法人员必须尊重案件事实真相,收集对被告人有利和不利的一切有关的证据,并对证据的证明力和证据能力作出适当、冷静、客观的判断。但是,如果侦查、检察或审判人员与案件或当事人有着某种利害关系或其他关系,以至于对案件产生了先人为主的预断或偏见,或者可能徇私舞弊、枉法追诉或裁判,那么案件的事实真相不仅得不到及时的揭示,而且还可能被该公安司法人员掩盖起来,以至于酿成冤假错案。建立回避制度,使与案件或当事人存有法定利害关系或其他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公安司法人员及时退出诉讼过程,将有利于保证案件得到公正、客观的处理,避免案件错判、误判的发生。(二)确保
    2023-06-11
    224人看过
  • 刑事法庭上的最后陈述有什么意义?
    不要过分表达情感,作到大众口味。平实,稳重,坦诚。产生共鸣。1、最后陈述权是刑事被告人在庭审中所享有的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其理论基础主要在于立法对刑事被告人弱势地位的特别关注以及对言词原则的体现。2、最后陈述程序的设置,有助于法官更好地发现案件真实,同时还凸显了对被告人人格的尊重,又可以对旁听民众有一种特殊的教育功能。在性质上最后陈述权主要是辩护权,此外还体现为一种情感宣泄权。3、在刑事审判的过程中,诉讼机制的正常运行离不开控方与辩方在力量对比上的相对均衡,在中国刑事诉讼机制转型的今天尤应如此。因为,力量相对平衡是形成对抗的前提所在。4、不过,为大家所达成共识的是,代表国家参与诉讼的检察官和被告人一方在参与诉讼的能力上存在着先天的严重不平等。有人就曾形象地将刑事诉讼描述成是检察官代表强大的国家向弱小的被告人发动的一场战争。控方掌握着国家强制力,可以实施各种强制措施,而被告人似乎仅是被强制的
    2023-07-12
    161人看过
  • 工地上发生意外事件如何处理
    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上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一、工伤事故调查报告注意事项工伤事故调查报告注意事项:一、事故报告1、凡发生工伤事故,最先发现者应当立即向部门领导和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报告,保护好现场并积极组织抢救。2、发生工伤事故的部门领导和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人员接到事故报告后,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赶赴现场,组织抢救、保护好现场,防止事故蔓延、扩大。3、发生事故的车间或者部门,应该在发生事故后24小时内填写事故报告,报送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安委会应该及时召开会议研究处理意见,并上报县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二、调查与处理。1、凡发生工伤事故,应认真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进行调查、分析、查明原因、明确责任、确定和落实整改措施。2、一般事故或者重大δ遂事
    2023-03-31
    162人看过
  • 无期徒刑的特点在法律上有何意义?
    无期徒刑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无期徒刑适用于犯罪严重但不需要判处死刑,需要永久隔离社会的严重犯罪分子;2、无期徒刑是自由刑中最严厉的处罚方式,主要表现在剥夺罪犯终身人身自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无期徒刑,剥夺犯罪分子终身自由;3、无期徒刑是对犯罪分子进行监狱教育改造;4、无期徒刑不能孤立适用;5、无期徒刑不存在刑期折抵问题。无期徒刑的特点1、剥夺犯罪分子的自由。即将犯罪分子关押在一定的场所,使其没有人身自由。2、剥夺自由是没有期限的,即剥夺犯罪分子的终身自由。3、羁押时间不能折抵刑期。由于无期徒刑无刑期可言,因此判决执行之前先行羁押的时间不存在折抵刑期的问题。4、必须附加剥夺政治权利。根据刑法典第57条的规定,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必须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五十七条对于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在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或者
    2023-07-05
    382人看过
  • 意外事件的浅析
    意外事件
    概述按照刑法典第16条的规定:意外事件:行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行为人的故意或者意外事件过失,而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认为是犯罪。这种情况就是刑法理论中所说的无罪过的意外事件。条件(1)行为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2)行为人对于自己行为所造成的损害结果在主观上既无故意、也无过失;(3)损害结果的发生是由于不可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的。与疏忽大意的过失的区别相同之处都是发生了损害结果,都没有预见。不同之处在于,在疏忽大意的过失中,行为人应当预见也能够预见,但没有预见;在意外事件中,根据行为人的自身状况和当时的环境、条件,不可能预见。因此,是否应当预见、是否能够预见,是区分二者的关键。特征意外事件具有三个特征:一是行为人的行为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二是行为人主观上没有故意或者过失;三是损害结果由不能预见的的原因所引起。不能预见是指当时行为人对其行为发生损害结果
    2023-04-22
    123人看过
  •  工伤与上班期间的意外事件
    该段内容讲述了上下班途中是否发生交通事故与工伤的认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如果不是全部责任或者主要责任的,可以认定为工伤。其中包括: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上下班途中是否发生交通事故与工伤的认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如果不是全部责任或者主要责任的,可以认定为工伤,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工 伤 认 定 : 交 通 事 故 与 工 伤 如 何 界 定 ?工伤认定是指由劳动行政部门根据劳动者的受伤情况,对其遭受的工伤进行认定并发放相应的保险待遇的过程。在交通事故和
    2023-09-03
    116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意外事件是由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非其过错引发的偶然事故。它具有不可预见性,行为人在当时处境下不可能通过合理的注意而预见,完全是行为人自身以外的原因而引起的偶然事件,发生概率极低。... 更多>

    #意外事件
    相关咨询
    • 意外事件的定义及具体法律规定
      香港在线咨询 2025-01-06
      意外事件是指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行为人的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 意外事件的特征包括: 1. 行为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 2. 行为人对于自己行为所造成的损害结果在主观上既无故意、也无过失; 3. 损害结果的发生是由于不可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的。 “不能预见”是指当时行为人对其行为发生损害结果不但没有预见,而且根据其实际能力和当时的具体条件
    • 刑事案件不起诉的法律意义
      湖南在线咨询 2022-03-18
      不起诉制度-法律意义有如下三点: 1、符合现代刑法思想传统刑法注重刑罚的报应功能,刑罚强调报复和惩罚,突出刑法对犯罪实行特殊预防的作用,而单一地采取罪刑相适应的原则,有罪必罚,罪罚相当;现代刑法,特别是二战以后,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形势的变化,观点更新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开始注重刑罚教育功能,强调教育,更加重视一般预防,在罪刑相适应的原则时,采取刑罚个别化原则,探寻有无惩罚的必要,反映在刑诉制度上,
    • 所谓意定监护的法律上意定监护
      天津在线咨询 2023-08-24
      意定监护是指被监护人在有意思能力时为自己选任监护人,并将自己的人身照顾和财产管理等事宜委托给监护人; 待自己丧失意思能力后,由监护人按照被监护人的意愿处理生活照管、医疗救治、财产管理、维权诉讼和死亡丧葬等监护事宜的制度。
    • 如何理解刑法意义上的过错
      云南在线咨询 2022-10-06
      过错是指行为人在疏忽、轻信或故意乃至恶意的主观心态支配下实施的可归责的应受非难的行为。
    • 医疗意外事件与医疗意外事件的区别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2-14
      医疗意外指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造成了患者死亡、残废或功能障碍等不良后果。若这种不良后果的发生,是医务人员难以预料防范的,或者说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医护人员不存在过失,或者是由于患者自身体质变化和特殊病症结合突然发生,医护人员不可能预见、防范和避免的情况,我国法律一般规定有过错或有过失才负责任,医疗意外事件承诺常常作为免责事由。在判断医疗意外是否应免除法律责任,必须审查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