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规定恶意串通构成诈骗罪吗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23 16:32:42 57 人看过

不一定。满足以下条件并且诈骗数额在三千元以上就可以定性为诈骗罪。

(一)客体要件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二)客观要件诈骗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三)主体要件本诈骗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四)主观要件诈骗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一、虚假借条和诈骗的区别

伪造借条属于诈骗罪。一、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二、诈骗罪的犯罪构成要件: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所以,不构成诈骗罪。2、客观要件。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从实质上说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对方产生错误认识是行为人的欺诈行为所致;即使对方在判断上有一定的错误,也不妨碍欺诈行为的成立。3、主体要件。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二、充值卡跑路这样的情况是诈骗吗

如果行为人网络诈骗符合以下四个构成要件,则构成诈骗:(一)客体要件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二)客观要件诈骗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三)主体要件本诈骗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四)主观要件诈骗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19日 19:5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刑事责任年龄相关文章
  • 构成恶意诈骗罪怎么判刑?
    (1)、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诈骗罪立案之后可以撤案吗?不能撤案。因为报案后,就成为了公诉案件。但可做为负刑事责任的参考依据,减轻刑事责任。刑事案件私了通常的讲,指的是刑事和解。所谓刑事和解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通过调停人或其他组织使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直接沟通、共同协商,双方达成民事赔偿和解协议后,司法机关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再追究刑事责任或从轻减轻刑事责任的诉讼活动。二、诈骗罪判刑之后还要还钱吗?诈骗罪判刑后还是需要还钱的。因为判刑只是刑事责任,而还钱是指罪犯所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刑法》规定,构成诈骗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3-06-27
    341人看过
  • 诈害债权和恶意串通
    一、诈害债权和恶意串通恶意串通行为是指在买卖活动中,双方以损害他人利益为目的,弄虚作假的违法行为;欺诈是指以使人发生错误认识为目的的故意行为。当事人由于他人的故意的错误陈述,发生认识上的错误而为意思表示,即构成因受欺诈而为的民事行为。二、恶意串通能负刑事责任吗恶意诉讼的法律依据是恶意诉讼者捏造事实,虚构法律关系,篡改情节,伪造证据,颠倒是非,混淆黑白。滥用诉讼权利而进行恶意诉讼,对于相对方的当事人而言,不仅是程序权益的受损,使其不堪其扰,而很多时候,同样严重损害了当事人的实体权利,妨害了其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如仅依据诉讼标的而进行的财产保全。所以,在不轻易限制当事人起诉权的同时,对其诉讼中的程序性权利,要基于诚实信用原则,预防其诉权滥用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恶意诉讼的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企图通过诉讼、调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其请求,
    2023-03-07
    310人看过
  • 法律规定诈骗现金如何构成诈骗罪?
    法律规定诈骗现金要想构成诈骗罪,必须要符合犯罪构成要件。现金诈骗罪的四个特征: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2、客观要件: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3、主体要件: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一、诈骗罪可以取保候审吗1、申请取保候审要满足以下条件: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
    2023-06-27
    239人看过
  • 恶意串通而订立的合同,其构成要件是以及恶意串通合同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一、恶意串通而订立的合同,其构成要件是恶意串通而订立的合同,其构成要件是:一是当事人在主观上具有恶意性。即明知或者知其行为会造成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损害,而故意为之。二是当事人之间具有串通性。串通是指相互串连、勾通,使当事人之间在行为的动机、目的、行为以及行为的结果上达成一致,使共同的目的得到实现。三是双方当事人串通实施的行为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利益。恶意串通的结果,应当是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利益受到损害。法律并不禁止当事人在合同的订立和履行中获得利益。二、恶意串通合同的法律后果有哪些恶意串通合同的法律后果包括:1.合同无效;2.当事人应当返还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3.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
    2023-06-21
    260人看过
  • 恶意串通欺诈担保人构成要件是什么呢
    恶意串通欺诈担保人构成要件:客观上要求恶意串通的主合同双方当事人进行了串通的行为并直接或者间接的损害了担保人的利益;主观上要求恶意串通的主合同双方当事人都具有恶意损害担保人利益的目的,并且明知恶意串通的行为会给担保人造成利益损失而故意为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2024-05-12
    111人看过
  • 法律规定诈骗罪的犯罪构成界定
    一、诈骗罪的犯罪构成界定(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诈骗罪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二)客观要件,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1、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2、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3、成立诈骗罪要求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之后作出财产处分。4、欺诈行为使被害人处分财产后,行为人便获得财产,从而使被害人的财产受到损害。(三)主体要件,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四)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二、不构成犯罪的诈骗如何处罚诈骗罪(刑法第266条)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根据2010年11月2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一届监察委员会第49次会议通过最新司法解释
    2023-06-28
    461人看过
  • 恶意串通订立的合同的概念以及恶意串通合同的构成要件
    一、恶意串通订立的合同的概念恶意串通订立的合同的概念是当事人为牟取不正当利益,互相勾结、串通而订立的损害他人利益的合同。这类合同的后果通常归属于当事人之外的国有企事业单位、集体经济组织、私营企业、其他组织及公民个人。在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企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代理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订立的损害本单位利益的合同是最典型的恶意串通订立的合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为无效合同。二、恶意串通合同的构成要件恶意串通合同的构成要件包括:1.当事人在主观上具有恶意性。即明知或者知其行为会造成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损害,而故意为之。2.当事人之间具有串通性。串通是指相互串连、勾通,使当事人之间在行为的动机、目的、行为以及行为的结果上达成一致,使共同的目的得到实现。在实现非法目的的意思表示达成一致后,当事人约定互相配合或者共同实施该种合同行为。3.双方当事人串通实施的行为损害国家、
    2023-06-19
    446人看过
  • 恶意诈骗罪的刑罚规定
    (一)、行为人主观上是出于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二)、行为人实施了诈骗行为。至于诈骗财物是归自己挥霍享用,还是转归第三人,都不影响本罪的成立。(三)、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才能构成犯罪,如果诈骗数额较小,则不构成犯罪。恶意诈骗罪怎么查恶意诈骗构成犯罪的,公安机关会进行侦查,受害人可以保留相关证据向公安机关报警,警察应当审理报案人提供的材料,对于符合条件的予以立案,立案后公安机关便进行侦查以确定事实和收集证据,公安机关侦查完毕后,便会将案件移交检察院,检察院受到材料后会审查起诉,经审查若构不成犯罪便不提起公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
    2023-07-12
    323人看过
  • 恶意串通的构成要件是怎样的
    一、恶意串通的构成要件是怎样的构成恶意串通要求客观上恶意串通行为人进行了串通的行为并直接或间接的损害了第三人的利益;主观上,恶意串通双方都要求具有恶意损害他人利益的目的,并且明知恶意串通的行为会给他人造成利益损失而故意而为之。恶意的目的要求双方都具有,否则不属于恶意串通。我国法律规定,恶意串通损害他人的民事权益的法律行为无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四条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六十四条代理人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职责,造成被代理人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代理人和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被代理人合法权益的,代理人和相对人应当承担连带责任。二、恶意串通的合同如何认定恶意串通使之合同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为牟取不法利益合谋实施的违法行为。恶意串通的合同具有以下两个特征:1、当事人双方是出于故意。因恶意串通而成立的合同的当事
    2023-04-20
    351人看过
  • 恶意串通与欺诈的区别
    法律综合知识
    恶意串通行为是指在买卖活动中,双方以损害他人利益为目的,弄虚作假的违法行为;欺诈是指以使人发生错误认识为目的的故意行为。当事人由于他人的故意的错误陈述,发生认识上的错误而为意思表示,即构成因受欺诈而为的民事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四条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2024-05-02
    287人看过
  • 恶意悔婚行为已构成诈骗罪
    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听到因为彩礼闹得不欢而散,甚至对簿公堂的案例,此案通过办案法官的努力,似乎已经划上了一个句号。一方面,为男方挽回了部分经济损失;另一方面,涉事双方之间的矛盾得到了及时化解,避免了进一步升级恶化。不过,仔细分析一下此案中的相关细节,却发现并非普通的婚约财产纠纷那么简单。从法律的角度讲,婚姻诈骗要构成犯罪,必须符合以下几个要求:一是行为人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二是行为人的行为让对方产生错误认识;三是行为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从该案来看,虽然张澜澜(化名)及其家人并未虚构事实,但在与赵辉(化名)婚约未解除前,其父亲已答应了她与另一名男子的婚事,且未提前告知受害人,而当赵辉提出结婚时,张澜澜以各种借口推托,直到最后才不得不摊牌。张澜澜及其家人的这一行为,导致赵辉家误认为其仍是一个自由之身,双方愿意喜结连理。赵辉家先后分两次给付了总价值3万余元的礼金及财物,原因也就在于此
    2023-04-23
    291人看过
  • 诈骗罪构成法律规定是怎样的
    一、关于诈骗罪的含义是什么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二、诈骗罪构成法律规定是怎样的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所以,不构成诈骗罪。例如:拐卖妇女、儿童的,属于侵犯人身权利罪。诈骗罪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因本法已于第193条特别规定了贷款诈骗罪。2、客观要件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从实质上说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欺诈行为的内容是,在具体状况下,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作出行为人所希望的财产处分,因此,不管是虚构
    2023-02-25
    357人看过
  • 法律规定诈骗罪是如何构成的
    一、诈骗罪是如何构成的(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诈骗罪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二)客观要件,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1、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2、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3、成立诈骗罪要求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之后作出财产处分。4、欺诈行为使被害人处分财产后,行为人便获得财产,从而使被害人的财产受到损害。(三)主体要件,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四)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二、不构成犯罪的诈骗如何处罚诈骗罪(刑法第266条)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根据2010年11月2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一届监察委员会第49次会议通过最新司法解释,
    2023-06-26
    357人看过
  • 法律规定该咋构成串通损害商业声誉罪?
    具备下列四个构成要件,即构成串通损害商业声誉罪:1、损害商业声誉罪的主体为主体;2、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3、侵害的客体是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的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以及市场秩序;4、客观方面表现为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一、如何确定构成诋毁商业信誉?符合下列要件的,可确定为构成诋毁商业信誉:即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方面是故意;客观方面是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使他人遭受重大损失,侵害的客体是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的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和市场秩序。二、破坏经济秩序罪量刑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根据具体的类型,判刑期限有所不同。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以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为目的,间接故意与过失不构成本罪。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信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
    2023-06-24
    417人看过
换一批
#刑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行为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划分。 根据规定,年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应当负刑事责任;年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周岁的在犯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等八大严重犯罪时,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低于十四周岁的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此外... 更多>

    #刑事责任年龄
    相关咨询
    • 合同诈骗罪能构成恶意串通罪吗
      河北在线咨询 2023-09-16
      1、行为人在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恶意串通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的,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会构成合同诈骗罪。如果不涉及合同的,不构成合同诈骗罪,可构成普通的诈骗罪。 2、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七十七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 恶意诈骗罪构成什么罪
      云南在线咨询 2022-08-17
      (1)侵犯的客体不同。前罪侵犯的客体则是单一客体,即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而后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侵犯了国家正常的金融管理秩序和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2)侵犯的对象不同。前罪侵犯的对象是某一特定人或单位的公私财物;而后罪侵犯的对象则是社会不特定公众或单位的资金。 (3)客观方面不同。前罪虽是公开进行诈骗活动但行为人一般在较小的范围内对某一特定的人或单位,采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进行;而后
    • 恶意串通事件属于合同诈骗罪吗
      河北在线咨询 2022-11-24
      恶意串通如果骗取受害人的财产数额较大的,构成合同诈骗罪。
    • 恶意串通诈骗240万怎样量刑
      天津在线咨询 2023-06-28
      诈骗一万元以上是属于诈骗罪的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由于这种行为完全不使用暴力,而是在一派平静甚至“愉快”的气氛下进行的,加之受害人一般防范意识较差,较易上当受骗。
    • 恶意串通到底能否构成合同
      山西在线咨询 2023-07-06
      恶意串通的合同若是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无效。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