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规定,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公开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本罪具有以下犯罪构成要件: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在此点上本罪与抢劫罪不同;本罪只侵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而不危害人身安全,属单一客体。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乘人不备,出其不意,公然对财物行使有形力,使他人不及抗拒,而取得数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
(三)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成为本罪主体。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其目的是非法占有公私财物。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侵害公私财产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至于抢夺的动机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例如为了自己享有而抢夺,为了帮别人而抢夺,不管犯罪的动机如何等。只要行为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就具备了抢夺罪的主观要件。
一、抢劫罪一般判几年
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七)持枪抢劫的;
(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二、盗窃罪与抢夺罪的界分
盗窃罪与抢夺罪都属于法定的自然犯,类型化犯罪的共同点在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背他人意志、非法取得他人占有物。
(一)传统刑法理论认为,盗窃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秘密窃取的方法,将公私财物转移到自己或第三人的控制之下,并非法占有的行为。而秘密窃取指行为人采用自认为不被他人发觉的方法占有他人财物,只要行为人主观上意图秘密窃取,即使客观上已被他人发觉或注视,也不影响盗窃性质的认定。具体含义包括以下三点:第一,秘密窃取具有主观性,即行为人采取自认为他人不知情的手段,包括公然盗窃在内;第二,秘密是针对财物的所有人或保管人、持有人而言;第三,秘密必须贯穿于行为人整个行为之始终。
(二)我国理论界通说认为,成立抢夺罪要求行为人公然夺取他人财物,具体是指采用可以使被害人立即发觉的方式,公开夺取其持有或管理下的财物。一般情况下“公然性”表现为乘人不备,出其不意,公然对财物实施夺取行为,使他人来不及抗拒,而取得数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这种“公然性”不是必须在不特定人或多数人面前实施抢夺行为,而指公开夺取财物,或者在被害人当场可以得知财物被抢的情况下实施抢夺行为。抢夺行为具有直接夺取财物的动机,但实施暴力的对象是财物而不是针对财物的合法持有人。
综上所述,两罪区分的关键在于行为人是否秘密取得财物。在行为人使用轻微暴力取得被害人财物,而被害人对财物转移占有不知情,属于盗窃罪;在行为人转移占有被害人财物时,明知被害人知情,即便行为人采取的平和手段,也应当成立抢夺罪。本案中,被告人王某借用质押手机查询号码只是事先设计的骗局,其真实目的是趁被害人文某打电话不注意时,趁机携带苹果手机逃离现场。笔者认为,王某的行为是一种窃取行为,被害人在借用手机后,手机虽然被被告人持有,但法律上的占有关系并没有转移,被害人在打电话,不知情,当被害人发现时追赶不及,符合盗窃罪“秘密性”特征,对王某应以盗窃罪定罪。
-
抢夺罪数额如何认定?抢夺罪如何量刑?
72人看过
-
抢夺罪是刑法第几条抢夺罪如何认定
249人看过
-
抢夺罪的类型有哪些,抢夺罪该如何认定
419人看过
-
如何将抢夺行为认定为抢劫罪?
367人看过
-
抢夺罪的加重情节有哪些,如何认定抢夺罪?
282人看过
-
抢夺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有什么怎么正确认定抢夺罪
366人看过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辨认能力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的认识能力。控制能力是指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 对于一般公民来说,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生理和智力发育正常,就具有了相应的辨认和控... 更多>
-
抢夺多少财物构成抢夺罪?如何量刑?福建在线咨询 2022-10-05依照最高院审理抢夺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500以上为数额较大标准,构成抢夺罪。具有特殊几类情形,如抢夺未成年人,老人,残疾人,抢夺救灾物资,多次抢夺的,不受该数额限制。携带凶器抢夺的按抢劫罪定罪处罚。
-
抢夺罪如何量刑,构成抢夺罪会被判几年陕西在线咨询 2022-11-23对抢夺罪应这样量刑:行为人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抢夺的,构成抢夺罪,一般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怎样解释抢夺罪?如何认定抢夺罪?浙江在线咨询 2022-09-08(第267条),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公开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是中国刑法第五章中的一项,是介于与之间的一种犯罪形态。抢夺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是构成抢夺罪的重要条件。此外抢夺的情节对定抢夺罪也具有影响。因此,抢夺公私财物数额不大,情节显著轻微的,不构成犯罪。
-
什么是抢夺罪,如何认定抢夺罪,抢夺罪认定抢夺罪的注意事项有哪些贵州在线咨询 2022-04-28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公开夺取数额较大的明公私财物的行为。 一、认定抢夺罪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只有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才能构成本罪。 一般在司法实践中,参照盗窃罪数额较大、数额巨大的起点。 (2)预谋犯罪时,作了抢夺与抢劫两手准备,而临场只实施了抢夺行为,或者作案时临时改变了行为方法的,以实际实施的方法属于何种方法而确定罪名。另外,当众抢夺巨款的,仍属抢夺罪,不能因抢夺财
-
抢夺罪构成该罪要如何处罚?青海在线咨询 2022-08-28所谓,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公开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对抢夺罪的认定有以下几点: 1、抢夺罪只侵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而不危害人身安全; 2、抢夺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乘人不备,出其不意,公然对财物行使有形力,使他人不及抗拒,而取得数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 3、抢夺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成为本罪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