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相关规定有哪些要求
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根据以下因素确定:
1.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侵权行为的目的、方式、场合等具体情节;
3.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4.侵权人的获利情况;
5.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
6.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
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根据以下因素确定:
(一)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侵权行为的目的、方式、场合等具体情节;
(三)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四)侵权人的获利情况;
(五)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
(六)受理诉讼法院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
二、精神损害赔偿诉讼时效是多久
精神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是3年。其时效的计算起点是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三、如何判定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如下判定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1.要有损害的事实,这是精神损害赔偿的前提条件;
2.行为人的侵害行为必须违法,这是精神损害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基本条件;
3.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必须存在因果关系;
4.侵权人主观上必须有过错,是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责任的主观要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章 诉讼时效 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n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
欺诈有精神损害赔偿吗,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确定的因素
219人看过
-
怎样要求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怎样确定离婚精神赔偿数额
63人看过
-
哪些情形的精神损害赔偿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81人看过
-
对羁押造成的精神损害有哪些赔偿,相关法律规定
157人看过
-
精神损害赔偿的条件,怎样确定精神损害赔偿额
434人看过
-
影响工伤的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因素,工伤精神损害赔偿的要件
360人看过
-
交通事故, 受害人要求赔偿精神损害的, 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如何确定重庆在线咨询 2022-05-03一、受害人或者死者近亲属遭受精神损害,赔偿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的,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予以确定。二、法律链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根据以下因素确定:(一)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二)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三)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四)
-
法律规定的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方式有哪些,n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多少山西在线咨询 2023-02-13精神损害抚慰金包括以下方式:(一)致人残疾的,为残疾赔偿金;(二)致人死亡的,为死亡赔偿金;(三)其他损害情形的精神抚慰金。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根据以下因素确定:(一)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二)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三)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四)侵权人的获利情况;(五)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六)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法律、行政法规对残疾赔偿金、死亡赔
-
怎样要求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怎样确定离婚精神赔偿数额香港在线咨询 2023-08-05离婚损害赔偿应当在离婚时提出,如果是协议离婚或者无过错方式被告的,也可以在离婚后一年内提出。根据下列因素确定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 1.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 3.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4.侵权人的获利情况; 5.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 6.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
精神损害赔偿的成立要件是怎样的,有哪些相关规定天津在线咨询 2023-10-12精神损害赔偿的成立要件是:侵权人客观上实施了侵害被侵权人权益的违法行为。侵权人主观上有过错。侵权行为导致了精神损害的事实发生。违法行为与精神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
-
哪些情形的精神损害赔偿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北京在线咨询 2021-11-12精神损害赔偿可以神损害赔偿: 一、人格权受到侵犯。人格权是法律赋予权利人以人格利益为内容,作为独立的法律人格,必须享有与其主体人格分离的权利。 二、身份权受到侵犯。确认特定身份权受到侵害,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三、财产权受到侵害。 四、侵犯死者姓名、肖像、名誉、荣誉;侵犯死者隐私和尸体。 五、婚姻关系受到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