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段内容讲述了如果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未能认定某职工或其近亲属、用人单位的工伤,他们可以提出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期限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
若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未能认定某职工或其近亲属、用人单位的工伤,那么他们可以依据法律规定提出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 劳 动 法 】 工 伤 认 定 结 果 不 满 意 , 如 何 寻 求 法 律 帮 助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为职工参加工伤保险并按时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如果职工因工伤受到损害,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然而,在实际的工伤认定过程中,有时用人单位或个人对认定结果不满意。此时,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提出申诉,要求重新认定。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五十五条,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接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的认定决定书后,如果认为认定结果不满意,可以在收到认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申诉。上一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诉后15日内作出决定,并将决定书送达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工会组织。
另外,根据《劳动法》第八十八条,用人单位对职工的工伤事故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救治,并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不得阻挠和干涉职工向劳动行政部门提出投诉或者申诉。
综上所述,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工伤认定结果不满意时,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提出申诉。如果对申诉结果不满意,还可以向上一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申诉。用人单位不得阻挠和干涉职工向劳动行政部门提出投诉或者申诉。
工伤认定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环节,对于未能得到认可的工伤认定结果,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可以通过合法途径提出申诉。同时,用人单位也应当积极配合工伤认定工作,确保职工及时得到救治和赔偿。
《工伤保险条例》第五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一)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该职工所在单位对工伤认定申请不予受理的决定不服的;(二)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该职工所在单位对工伤认定结论不服的;(三)用人单位对经办机构确定的单位缴费费率不服的;(四)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认为经办机构未履行有关协议或者规定的;(五)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对经办机构核定的工伤保险待遇有异议的。
-
如何与包工头谈判解决工伤问题
96人看过
-
工伤康复后,如何解决后续问题?
231人看过
-
在雇佣关系中,如何解决工伤问题?
358人看过
-
如何在工伤纠纷中解决诉讼问题
137人看过
-
工伤引起的纠纷应如何解决问题
311人看过
-
没有做工伤鉴定如何解决工伤赔偿问题
77人看过
医疗机构,是指依法定程序设立的从事疾病诊断、治疗活动的卫生机构的总称。 医疗机构免责的条件主要有患者在诊疗活动中,患者或者其近亲属不配合医疗机构进行符合诊疗规范的诊疗;医务人员在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下已经尽到合理诊疗义务;限于当时的... 更多>
-
-
如何解决工伤纠纷的管辖权问题福建在线咨询 2022-10-08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是劳动争议,由用人单位住所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工伤保险条例》第五十四条职工与用人单位发生工伤待遇方面的争议,按照处理劳动争议的有关规定处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一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管辖本区域内发生的劳动争议。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
-
工地受伤解决问题安徽在线咨询 2022-05-24在工地上受伤了的解决办法: 1、先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2、认定工伤后,再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3、根据鉴定的劳动能力等级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
工伤发生后如何解决事故伤害的问题?西藏在线咨询 2023-06-27工伤事故应立即安排救治伤者,排除其余安全隐患。然后用人单位应在事故发生之后的一个月内到企业注册地的劳动部门办理工伤认定申请,如果用人单位未在一个月内申请工伤认定,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1年内申请工伤认定。
-
如何解决职工超期不申报工伤的问题安徽在线咨询 2023-04-01劳动者可以在工伤事故发生一年内申请工伤认定。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劳动者申请工伤认定需要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伤认定申请表(在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承办工伤认定的科室领取填写); 二、劳动、聘用合同文本复印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