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动机的条件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11 15:23:05 420 人看过

犯罪动机,是指刺激、促使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起因或思想活动,它回答行为人基于何种心理原因实施犯罪行为。故犯罪动机的作用是发动犯罪行为,说明实施犯罪行为对行为人的心理愿望具有什么意义。产生犯罪动机需要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行为人内在的需要和愿望;

二是外界的诱因与刺激。

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的共性表现在:都是行为人的心理活动,都通过犯罪行为表现出来,都反映行为人的某种需要,有时二者甚至是一致的。区别在于:动机产生在前,目的产生在后;动机回答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动因何在,目的回答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所希望发生的结果是什么;动机不以危害结果为内容,目的一般以危害结果为内容;同一性质的犯罪,动机可以多种多样,但目的只有一个;不同性质的犯罪,目的不相同,但动机可以相同。

犯罪动机在以情节严重、情节恶劣为构成要件的犯罪中影响定罪。即当刑法分则规定情节严重、情节恶劣是犯罪的构成要件时,其中的情节包含了犯罪动机,因而动机的内容可能影响定罪。当然,动机的主要作用是影响量刑。同一犯罪的动机多种多样,不同的犯罪动机能够说明行为人的主观恶性不同,反映出改造犯罪人的难易程度,这是量刑所必须考虑的因素。

推荐阅读:

犯罪动机概述

对犯罪动机的目标指向分析

相关知识:

犯罪动机的理论分析

要明白什么是犯罪动机,先要了解动机的概念。恩格斯曾指出就个别人说,他的行为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愿望和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从心理学上讲,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而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没有需要就不可能产生动机。但是,并不是任何需要都能成为动机,只有需要指向一定的目标,并且展现出达到目标的可能性时,才能形成动机,才会对行为有推动力。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7日 10:2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犯罪动机相关文章
  • 探讨网络犯罪活动犯罪构成的必备条件
    1、主体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十六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单位也可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2、主观方面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在主观方面只能由故意构成,过失不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3、客体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侵犯的客体是有关国家网络安全的管理制度。4、客观方面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客观方面表现在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行为。所谓“明知”,就是指知道或应当知道;所谓“互联网接入”是指通过特定的信息采集与共享的传输通道,利用相关传输技术完成用户与IP广域网的高带宽、高速度的物理连接;所谓“服务器托管”,是指为了提高网站的访问速度,将您的服务器及相关设备托管到具有完善机房设施、高品质网络环境、丰富带宽资源和运营经验以及可对用户的网络和设备进行实
    2023-07-02
    197人看过
  • 犯罪动机有几种
    犯罪动机
    犯罪动机可分为11类,具体如下:1、政治动机,指出于一种反社会需要而产生的犯罪动机;2、财物动机,指为了满足衣、食、住、行等方面物质需要而产生的犯罪动机;3、性动机,指为了满足性本能的需要而产生的犯罪动机;4、报复动机,指基于报复而产生的犯罪动机;5、自尊动机,指为了满足某种变了形的自尊的需要而引发的犯罪动机;6、友情动机,指为了满足某种非社会化友情需要而导致的犯罪动机;7、妒忌动机,指因妒忌而产生的犯罪动机;8、戏谑动机,指出于追求刺激而产生的犯罪动机;9、恐惧动机,指因害怕而引起的犯罪动机;10、好奇动机,指出于好奇心而产生的犯罪动机;11、其他动机,如大义灭亲行为中正义感动机。犯罪动机的性质不同,所反映出来的主观恶性往往大不一样,比如谋财害命的贪利性动机就比出于自尊动机而侵害他人的主观恶性大。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三条【犯罪概念】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
    2023-08-09
    110人看过
  • 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的不同点是什么
    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的主要区别在于二者形成的时间不同,在犯罪行为发生过程中的性质也不同,犯罪动机产生在前,犯罪目的产生在后,犯罪动机是产生犯罪目的的原因。动机产生于人对某方面的需要,动机就是人意识到某种需要,而犯罪目的则是在对犯罪行为的性质有明确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对于二者的甄别和鉴定,也可以以其带来的后果进行判断,一种犯罪动机可以导致几个或者不同的犯罪的目的。犯罪主观方面的目的动机犯罪目的,是行为人希望通过自己所实施的犯罪行为达到某种危害社会结果的心理态度,即某人对某种危害结果所持的希望、追求的心理。犯罪目的对犯罪目标的直接指向性,说明了具有犯罪目的的罪过必须具有直接追求性。很明显,间接故意只具有伴随性,犯罪过失对危害结果具有否定性,都不可能具有犯罪目的,只有直接故意,才能具有犯罪目的。犯罪动机,是刺激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犯罪目的的内在冲动或者内心起因,目的则是行为人在一定的动机推
    2023-07-01
    363人看过
  • 犯罪目的与动机的概念
    犯罪目的,是指犯罪入主观上通过犯罪行为所希望达到的结果(广义,包括犯罪行为所形成的状态等),即是以观念形态预先存在于犯罪人大脑中的犯罪行为所预期达到的结果。犯罪目的中的内容是结果,但目的不等于结果。犯罪目的实际上分为两类:一是指直接故意中的意志因素,即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直接造成危害结果的希望(第—种意义的目的):如直接故意杀人,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并且希望他人死亡。希望他人死亡,就是行为人的犯罪目的。二是指在故意犯罪中.行为人通过实现行为的直接危害结果后,所进一步迫求的某种非法利益或结果(第二种意义的目的)。如刑法分则所规定的非法占有目的、牟利目的、营利目的等。后一种意义的目的是比前一种目的更为复杂、深远的心理态度,其内容也不一定是观念上的危害结果。在故意之外所讨论的犯罪目的,显然是指后—种意义的目的。刑法理论上所说的目的犯.就是指以第二种意义的目的作为主观构成要件要
    2023-06-11
    381人看过
  • 犯罪原因和犯罪动机的区别有什么
    一、犯罪原因和犯罪动机的区别有什么犯罪原因与犯罪动机虽然都是通过行为人的危害行为表现出来的主观心理活动,但两者存在以下区别:1、从顺序上看,犯罪原因产生在前,犯罪动机产生在后。2、从内容、性质、作用上看,犯罪原因表明行为人的犯罪起因,比较抽象,对犯罪行为起推动作用;犯罪动机表明行为人所追求的危害结果,比较具体,对犯罪行为起指引方向的作用。3、同一性质的犯罪,犯罪动机相同,犯罪原因则可以各种各样;不同性质的犯罪,犯罪动机各不相同,犯罪原因可能相同。二、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的联系是什么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之间密切联系,主要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1、两者都是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过程中存在的主观心理活动,它们的形成和作用都反映行为人主观恶性程度及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2、犯罪目的以犯罪动机为前提和基础,犯罪目的来源于犯罪动机,犯罪动机促使犯罪目的的形成。三、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之间如何转化犯罪人的犯罪动机并
    2023-04-14
    228人看过
  • 用手机发送黄色短信构成犯罪的条件
    :“两高”对此曾联合出台过司法解释,其中规定了八种情形,将依照刑法第363条第1款的规定,以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定罪处罚。这八种情形包括: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影、表演、动画等视频文件20个以上的;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音频文件100个以上;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刊物、图片、文章、短信息等200件以上;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的淫秽电子信息,实际被点击数达到1万次以上的;以会员制方式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注册会员达200人以上的;利用淫秽电子信息收取广告费、会员注册费或者其他费用,违法所得1万元以上的;数量或者数额虽未达到上述1至6项规定标准,但分别达到其中两项以上标准一半以上的;造成严重后果的。
    2023-06-12
    288人看过
  • 累犯的心理因素和犯罪动机
    一般累犯就是指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结束或者被法律赦免之后,在5年内再次犯罪的,并且这次犯罪是会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但必须是故意犯罪,如果是过失犯罪或者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就不构成累犯。因此一般累犯就是对前罪和后罪都规定为故意犯罪,并且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后罪必须是发生于前罪执行完毕的5年内的。什么是累犯吗累犯是指原罪的刑罚已经执行,但原刑罚在缓刑期满后不执行。不存在执行期满的问题。因此,缓刑期满后再犯罪不构成累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执行完毕或者赦免后,在三年内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是累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五条一般累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前款规定的期
    2023-07-01
    137人看过
  • 过失犯罪是否构成犯罪动机
    过失犯罪没有犯罪动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一、过失犯有既遂吗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这个过失犯罪是一种结果犯,没有直接故意的情况。二、过失犯罪停止形态有哪些过失犯罪没有停止形态。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为过失犯罪,因为产生损害后果是过失犯罪的构成要件,所以不会有停止形态。三、过失致人死亡怎么判?过失致人死亡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
    2023-03-01
    99人看过
  • 构成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有什么区别
    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的区别:(1)从顺序上看,犯罪动机产生在前,犯罪目的产生在后。(2)同一性质的犯罪,犯罪目的相同,犯罪动机则可以各种各样。(3)犯罪目的既可以影响量刑,还可以影响定罪;犯罪动机主要影响量刑。犯罪动机是否影响量刑犯罪动机是指刺激犯罪主体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其犯罪目的的内心起因。一般的犯罪都会有一定的犯罪动机,但是一定的犯罪动机与犯罪行为之间的联系是错综复杂的,其中并无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犯罪动机一般不影响定罪,但是犯罪动机从较大程度上反映着犯罪主体的主观恶性大小,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量刑情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三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
    2023-08-08
    392人看过
  • 驾驶机动车的身体条件
    1、身高:申请大型客车、牵引车、城市公交车、大型货车、无轨电车准驾车型的,身高为155厘米以上。申请中型客车准驾车型的,身高为150厘米以上;2、视力:申请大型客车、牵引车、城市公交车、中型客车、大型货车、无轨电车或者有轨电车准驾车型的,两眼裸视力或者矫正视力达到对数视力表5.0以上。申请其他准驾车型的,两眼裸视力或者矫正视力达到对数视力表4.9以上;3、辨色力:无红绿色盲;4、听力:两耳分别距音叉50厘米能辨别声源方向。有听力障碍但佩戴助听设备能够达到以上条件的,可以申请小型汽车、小型自动挡汽车准驾车型的机动车驾驶证;5、上肢:双手拇指健全,每只手其他手指必须有三指健全,肢体和手指运动功能正常。但手指末节残缺或者右手拇指缺失的,可以申请小型汽车、小型自动挡汽车、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准驾车型的机动车驾驶证;6、下肢:双下肢健全且运动功能正常,不等长度不得大于5厘米。但左下肢缺失或者丧失运
    2023-03-24
    171人看过
  • 什么是犯罪动机啊?
    引起和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心起因或思想活动是犯罪动机。犯罪动机具有反社会的性质。犯罪动机无论其本身的社会性质如何,在它推动下产生的行为都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因此,把犯罪动机与其所导致的犯罪行为联系起来,就会看出犯罪动机具有反社会性。犯罪动机形成的条件(1)物质需要。包括维持基本生活的物质需要和维持奢侈生活的物质需要。(2)性的需要。这是指犯罪人对作为生物本能的性行为的渴望。(3)摆脱心理困境的需要。例如,消除危机感、强烈的不安、心理超负荷运行、激烈的内心冲突等方面的需要。(4)自我确认的需要。这是犯罪人想通过犯罪行为来认识自己、证实自己存在的价值或者自己的能力等的需要。(5)自我显示的需要。这是犯罪人希望通过犯罪行为向他人显示自己的能力、勇敢等特征,以便获得别人的赞赏、认可、友谊、接纳等的需要。(6)充实生活的需要。这是犯罪人试图改变平凡、单调的生活状况的需要,具体表现
    2023-08-10
    101人看过
  • 犯罪动机如何分类
    刑事犯罪的动机可以分为故意和过失两种情形,故意实施犯罪行为的,构成故意犯罪,过失造成犯罪结果发生的,为过失犯罪。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第十五条【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2023-06-14
    123人看过
  •  探究犯罪动机的本质与犯罪目的的关系
    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的区别在于定义、产生顺序和影响方式。犯罪动机是指引起和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原因,而犯罪目的是指犯罪人希望通过实施犯罪行为达到某种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犯罪动机通常在犯罪行为之前产生,而犯罪目的通常在犯罪行为之后产生。最后,犯罪目的可以影响量刑,也可以影响定罪,而犯罪动机主要影响量刑。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的区别在于:首先,它们的定义不同。犯罪动机是指引起和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原因,而犯罪目的是指犯罪人希望通过实施犯罪行为达到某种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其次,它们的产生顺序不同。犯罪动机通常在犯罪行为之前产生,而犯罪目的通常在犯罪行为之后产生;最后,它们的影响方式也不同。犯罪目的可以影响量刑,也可以影响定罪,而犯罪动机主要影响量刑。 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的区别:定义不同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是两个在司法审判中经常被提及的概念。犯罪动机指的是犯罪人进行犯罪时的目的或意图,而犯罪目的是
    2023-08-27
    286人看过
  •  不同之处何在: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
    刑事犯罪的四大构成要件包括犯罪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的客观方面和犯罪客体。其中,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结果所具有的心理状态,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1)犯罪动机产生在前,犯罪目的产生在后;(2)同一性质的犯罪,犯罪动机可以各种各样;(3)犯罪目的既可以影响量刑,还可以影响定罪,而犯罪动机主要影响量刑。刑事犯罪的四大构成要件是什么1、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每一种犯罪,都必须有犯罪主体,有的犯罪是一个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一人,有的犯罪是数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数人;2、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结果所具有的心理状态。犯罪主观方面的心理状态有两种,即故意和过失;3、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4、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而被
    2023-11-25
    77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犯罪动机是指刺激和促使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起因或思想活动,是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驱力。它回答犯罪人基于何种心理原因实施犯罪行为,故动机的作用是发动犯罪行为,说明实施犯罪行为对行为人的心理愿望具有什么意义。... 更多>

    #犯罪动机
    相关咨询
    • 犯罪动机是犯罪构成的一部分要件吗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3-12
      犯罪的主观原因也就是说的犯罪动机,犯罪动机是指引起和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心起因,是犯罪心理结构中的重要动力因素。其形成一般经过萌发阶段、过滤阶段、定型阶段和消失阶段四个阶段。犯罪动机不是犯罪构成的要件,而属于酌定量刑情节。酌定量刑情节是指刑法没有明文规定的,由审判机关在司法实践中总结出来并加以适用的,对正确裁量刑罚有影响的事实情况。犯罪动机的不同,直接说明行为人的罪过程度不同
    • 犯罪动机是不是犯罪构成条件,法律的规定是什么
      香港在线咨询 2023-11-24
      法律咨询解答 犯罪动机是犯罪构成条件,犯罪动机属于犯罪主观方面。犯罪构成的条件认定应包括: (一)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 (二)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结果所具有的心理状态。 (三)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 (四)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相关法律规定 《刑法》第十三条
    • 煽动罪所犯的既遂的条件
      湖北在线咨询 2021-12-05
      煽动性犯罪属于行动犯。又称即时犯,是指行为人按照法律规定完成并完全符合构成要求,构成犯罪既遂的犯罪。在司法上,我们应该坚持罪刑法定原则,应该是"犯罪构成要素齐全"作为认定犯罪既遂的标准;在立法上,则应当从犯罪事实和刑事政策的角度出发,以"犯罪目的实现刑事政策"作为建立犯罪既遂形式的标准。
    • 犯罪动机是犯罪主观方面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宁夏在线咨询 2022-07-28
      现在通说的犯罪构成要件是四要件说: 即主观方面,主体,客观方面,客体四个要件构成. 每一个犯罪都要满足法定的四个构成要件才可以定罪. 主观方面是犯罪嫌疑人对犯罪结果的主观认识或追求的心理状态,比如犯罪目的,犯罪动机.主观方面分为故意和过失两大类. 主体则是某一犯罪所要求的犯罪人必须具有一定的资格条件,比如强奸罪,主体一般只能是男性. 客观方面,是犯罪实际所表现出来的可以由外界判断的.多指犯罪行为或
    • 销毁会计凭证罪认定条件需要有犯罪动机吗
      福建在线咨询 2022-10-06
      我们《刑法》之中没有隐匿资产罪这个罪名。如果是明知为犯罪所得的赃款、赃物而予以隐藏的,可以构成隐瞒、掩饰犯罪所得罪。如果只是民事纠纷而隐藏财产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待生效判决之后,可以申请强制执行。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生效法律文书的,可以追究其拒不履行民事判决、裁定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