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是指违反商标管理法规,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行为。构成要件:1、该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可以是任何单位和个人;2、侵犯的客体为他人合法的注册商标专用权和国家商标管理秩序;3、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即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而销售的。如果行为人不知情,不构成本罪;4、客观方面必须具有经销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并且经销金额较大的行为。经销包括批发、零售、代销等形式。对于犯罪嫌疑人实施销售假冒注册商标时是否明知的认定,应当根据案件的客观事实认定,只要能证明其知道或应当知道销售的是仿冒品的,即可以认定为明知。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的量刑是如何定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的量刑有:
1、自然人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销售金额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上述规定处罚。
假冒注册商标罪的认定条件有:
1、该罪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任何企业事业单位或者个人假冒他人注册商标,情节达到犯罪标准的即构成本罪;
2、该罪主观方面为故意,且以营利为目的;该罪侵犯的客体为他人合法的注册商标专用权,以及国家商标管理秩序;
3、该罪的客观方面为行为人实施了刑法所禁止的假冒商标行为,且情节严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销售假口罩涉嫌哪些犯罪活动
447人看过
-
涉及外国人的犯罪活动
87人看过
-
涉及生产销售假药罪是抽象危险犯吗
500人看过
-
传销活动罪的涉及行为及其定义
180人看过
-
涉及假冒商标商品销售罪的法律责任及其判定
230人看过
-
刑事犯罪:生产与销售假药罪
134人看过
商标,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牌子,在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商标的本质作用是区别商品的来源或服务的提供者。商标,是商品的生产者经营者在其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或者经销的商品上或者服务的提供者在其提供的服务上采用的,区别商品或者服务来源的,由文字、... 更多>
-
假药生产与销售犯罪涉及哪种法律关系?甘肃在线咨询 2025-01-14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国家对药品的管理制度,又侵犯了不特定多数人的身体健康权利。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证、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对药品管理的法律和法规,建立了一套保证药品质量、增进药品疗效、保障用药安全的完整管理制度。生产、销售假药的行为构成对国家关于药品管理制度的侵犯,并同时危害到公众的身体健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
工厂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农产品、兽药,制售伪劣产品涉及犯罪吗海南在线咨询 2022-05-061.如属一般质量问题,仅需由单位出面承担民事赔偿或行政处罚责任。 2.如情节严重涉及犯罪,则可能触及以下罪名: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销售假药罪;生产、销售劣药罪;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生产、销售伪劣农药、兽药、化肥、种子罪;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化妆品罪;第213条假冒注册商标罪;条
-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 销售者涉及商标侵权的, 销售商承担责任吗江苏在线咨询 2022-03-06明知或应知是侵权的行为人还要承担赔偿的责任、赔偿损失。行为人销售明知或应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我国《刑法》有专门针对知识产权犯罪的规定、定义商标侵权是指,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如果是自产自销产品或主观侵权,且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涉及的商标侵权。二,由销售商承担冷风标侵权责任、消除影响,应承担侵权责任,商标专用权被侵权的自然人或者法人在民事上有权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如果是代
-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伪劣商品、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犯罪构成界定广东在线咨询 2022-03-07本罪的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制度。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的犯罪活动,已成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形势下危害国计民生的一个突出问题,因而国家十分重视对生产、销售的商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如在产品质量法中,具体确定了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机构、职责和制度,规定了产品质量责任,并列举了构成犯罪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的种种行为。这些规定对于加强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明确产品质量责任,惩治生
-
生产销售假药罪涉及刑法立案标准有哪些重庆在线咨询 2023-12-12生产销售假药罪的立案标准为,行为人生产、销售假药,涉嫌含有超标准的有毒有害物质的;不含所标明的有效成份,可能贻误诊治的;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可能造成贻误诊治等情形的,应予立案追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