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取孩子抚养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双方取证的基本条件。离婚案件中夫妻双方的基本条件,如工资、文化教育等,一般差距不大,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差距。比如直接抚养方的思想素质会直接影响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2、父母双方基本条件的取证。过去孩子的生活环境,以及长期照顾孩子的父母的意见和身体状况,往往是影响孩子监护权的重要方面;
3、儿童生活环境取证。处理离婚案件中儿童抚养问题的原则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如果双方离婚,但一方靠近学校,或者生活小区成熟,对孩子入学最有利,当然更有可能获得孩子的监护权;
4、孩子的意见很重要;
5、考虑到法官判决子女抚养权归属的因素。
离婚后小孩子抚养权要怎么争取
(一)证明自己更适合抚养子女
1、自己工资收入、教育程度优于对方的,可收集工资表、纳税证明、学位证书等证据;
2、子女随自己生活时间较长,或者由自己的父母照顾更多的,可以由居委会开具证明、邻居提供证人证言等予以证明;
3、自己居住环境优良、就学条件便利的,可提供相关证明;
4、自己的父母愿意帮助带孩子的,可收集父母的身体情况、自愿带孩子的意愿等相关证据;
5、自己工作表现、思想品质的单位证明;
6、子女在两周岁以下的,女方可以提供子女的出生证明;
7、能够证明自身条件有利于子女成长的其他证据。
(二)证明对方不适合抚养子女
对方有以下情况,不利于子女成长的,可以收集相关证据予以证明:
1、对方有婚外情的;
2、对方有不良嗜好,如赌博、酗酒等恶习的;
3、对方有恶性传染疾病或有其他重大疾病,影响孩子成长的;
4、对方长期在外不回家,不尽抚养义务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
法庭上的抚养权争夺:应对策略
324人看过
-
抚养权争夺策略:不得不说的秘密
414人看过
-
儿子抚养权:离婚母亲的争夺策略
141人看过
-
男方权益维护:女儿抚养权争夺策略
190人看过
-
诉讼抚养权争夺:取证技巧与策略
499人看过
-
子女抚养权争夺:离婚家庭的应对策略
212人看过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更多>
-
抚养权和抚养费的争取策略福建在线咨询 2024-11-1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夫妻离婚后,若子女尚未满两周岁,通常由其母亲直接抚养照顾;而对于已满两周岁的子女,如果父母无法就子女抚养问题达成共识,那么将由当地人民法院依据双方的实际情况,按照对未成年子女最为有利的原则进行裁决。 在离婚后,若子女由某一方进行抚养,那么未直接抚养子女的另一方必须依照先前的约定向抚养方支付相应的抚养费用,如若未能达成约定,则由当地人民法院进行判决。 另
-
未成年人抚养权争取策略云南在线咨询 2024-11-06收集相关有利的证据可以最大可能争取到孩子的抚养权,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收集夫妻双方基本条件的证据,包括工作性质、工作环境、收入状况、居住条件、文化程度和性格修养等。通过对双方的基本条件进行比较分析,突出有利因素。即使夫妻双方的基本条件,如工资收入、教育程度等差异不大,但并不表示就没有差异。比如,一方的思想品质,就在争取孩子抚养权方面尤为重要,因为直接抚养方的思想品质,会直接影响下一
-
争取孩子抚养权:无业妈妈的策略山东在线咨询 2024-11-13作为母亲,以下情况下争取到孩子抚养权的可能性较大: 1. 两周岁以内的子女一般随母亲生活。如果孩子年龄在两周岁以内,双方都争取孩子抚养权,且达不成一致意见的,除非母亲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从而不宜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般法院会将抚养权判给母亲。 2. 八周岁以上的子女,如果双方对抚养权归属发生争执,应考虑该子女的意见。因此,如果孩子已经十周岁或更大一些,要争取到孩子抚养权,必须得
-
争取孩子抚养权:男方可以采取的策略天津在线咨询 2024-11-16就争夺子女抚养权而言,实际上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关系到涉及其中的子女的最佳利益以及父母各自所具备的各种条件。在此,我们认为男方在争取子女抚养权方面的关键战略步骤如下: 首先,男方应构建一个稳定且可持续的生活居所环境。这包括拥有一个安全、舒适、干净的住所,以及提供适当的生活设施和条件,如稳定的收入、良好的卫生和照明等。 其次,男方应努力证实自己有能力为子女创造一个稳定和谐、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
-